关灯
护眼
字体:

这才是岳飞_覃仕勇【完结】(125)

  黄昏时分,赵构忍不住对秦桧、参知政事王次翁、给事中直学士院范同这几个人大发脾气,埋怨他们出了馊主意,做事太操之过急。

  时隔多年,王次翁不无自豪地对自己的儿子王伯庠说起那几日发生的事:“这件事是我和秦相公谋划了很久的,虽然外示安闲,其实内心紧张到了极点,终夜目不交睫,要知道,这事一旦办砸了,灭族还是小事情,有可能国将不保啊!”(“吾与秦相谋之久矣,虽外示闲暇,而终夕未尝交腱。脱致纷坛,灭族非所忧,所忧宗社而已。”)

  第七日,姗姗来迟的岳飞终于到了。

  赵构和秦桧等人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下来。

  当日,赵构设宴隆重接见了三大将,酒酣耳热之际,给三人每人下了一道《制词》,当众宣布:韩世忠、张俊改官枢密使,岳飞则改官枢密副使。

  第二天清早,又给他们分别下了一道诏令,宣布三大将的宣抚司同时废黜;每个宣抚司中原来的统制官各统所部,自为一军,每军统一冠以“御前驻扎”的名号,归中央政府直接统辖,将来调发,一律由三省枢密院取旨施行。

  三人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杯酒释兵权”!

  不过,也太山寨了点儿吧?!

  太祖赵匡胤当年是为了消除武将对国家统治基础构成的威胁,对武将也是一种保护,才设置了一场盛大的酒宴,通过君臣对答,非常轻松愉快地解除了将领们的兵权,彻底结束了五代那种武夫叛乱的局面。

  赵构要收缴几大将手中的兵权本来没什么奇怪的,但要命的是,他竟然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行动。

  从朱仙镇班师回来,岳飞曾经主动请辞,赵构还以“方资长算,助予远图,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请。虽卿所志,固尝在于山林;而臣事君,可遽忘于王室?所请宜不允”为由,一个劲儿地拒绝,时隔短短七八个月,言犹在耳,他就迫不及待地收缴兵权,这前后的强烈反差令人不得不怀疑其中的猫腻。

  收兵权行动传出朝野,很多有识之士表示反对,明州知州梁汝嘉就直接上书,指责赵构“无复进取之计”;曾任荆湖北路安抚使的刘洪道听说三大将兵权被解,特别是听说岳飞被罢宣抚使,气得“顿足抵掌”,仰天“流涕”。

  岳飞和韩世忠都胸怀磊落,从没想过要拥兵自重,对中央这次收缴兵权的行动,他们并无异议,主动配合。

  其实,这时候的岳飞,“金戈北伐心何壮,铁马南还志已灰”,对兵权已没有多过留恋了。

  而张俊在对金的态度上,也早已和秦桧取得了一致,史称:“时俊与秦桧意合。”为了照顾张俊的情绪,秦桧故意哄他,说:“尽罢诸大将,悉以兵权归汝”,声称解除了岳飞和韩世忠的兵权就把全国的军队都拨归他掌管。张俊当场就乐翻了,“力助其谋”,诏令一宣布,他表现得最积极、最乖,争先给赵构上了一道奏章:“臣已到院治事,现管军马,伏望归属御前使唤”。第一个主动解除了自己的兵权。

  对于张俊,赵构还是另眼相待的。张俊虽然为人贪婪、自私,甚至嫉妒成性,但他乖巧,会来事,从不跟赵构顶着干。赵构曾公开表扬张俊说:“张俊事上御下,虑事临敌,皆不易得。”在赵构眼中,张俊虽然有“好广邸第,营土木,朕数镌谕,莫能改”等缺点,但“大节不亏”。

  为了“教化”张俊,赵构别有用心地问:“你读过《郭子仪传》吗?”

  张俊大字不识几个,一生基本和书本绝缘,这会儿只好红着老脸、老老实实地答:“没有。”

  赵构语重心长地告诉他:“郭子仪手握重兵,心尊朝廷,每接到诏书,即日就到。你现在所管的军队,是朝廷的军队,你若能和郭子仪一样心尊朝廷,则不但你永享富贵,子孙也世代昌盛;你如果私拥重兵轻视朝廷,则非但子孙无福享受,你自己的安危,还是个问题,你要深思。”一番话,把张俊唬得一愣一愣的。

  接着,赵构又用他惯用的那一套软硬兼施的言辞,收买和笼络张俊说:“李光弼、郭子仪同为中唐名将,有大功于王室;但李光弼到死都不肯放下兵权,以至于被诬陷,死于忧惧;而人家郭子仪听话,得以位极人臣、享尽富贵,这就是同人不同命。所以说,功臣在去留取舍之间,一定要懂得辨明是非利害啊。”

  张俊伏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连连称是。

  韩世忠和岳飞始终坚持抗金,反对向金人屈膝求和,是投降的最大障碍,要和议,就必须让他们彻底沉默。但这又谈何容易?在没有找到妥善的办法之前,赵构是这样忽悠韩岳二人的:“那啥,上级组织考虑,单给你们一路宣抚的权力实在太小了,不足以表达出对你们的重视,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提升你们进入枢府,枢府统兵的权力可大啦。希望你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团结一心,不分彼此。只要我们团结一致,金贼就不足为惧,兀术之流,根本不值一提!”(“朕昔付卿等以一路宣抚之权尚小,今付卿等以枢府本兵之权甚大。卿等宜共为一心,勿分彼此,则兵力全而莫之能御,顾如兀术,何足扫除乎?”)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