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解密大清皇帝_宋晓明【完结】(24)

  其一,《清史稿》这样记载:“孝献皇董鄂妃生前所居之承乾宫。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也就是说,史书上的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但因为顺治帝的这段爱情感天动地,所以有好多人都对董鄂妃的身世有了好奇。

  第10章 世祖 顺治(3)

  其二,有人说这个董鄂妃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些好事之人的杜撰,之所以把两人联系在一起,只是因为两人都有一个董姓。据董小宛的丈夫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记载,冒辟疆初识董小宛在崇德四年(1639年),那一年董小宛16岁,顺治帝才2岁。而顺治娶董鄂妃时是19岁,董鄂妃18岁。如果董鄂妃就是董小宛,那么此时她应当是33岁了,显然年岁不合。

  其三,有人说董鄂妃是顺治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福晋。据顺治帝的宠臣汤若望回忆录记载,顺治皇帝狂热地爱上了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并在这位军人斥责他夫人时,打了此军人一个耳光,于是这位军人因愤致死,或自杀而死。皇帝于是把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并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产下一子,皇帝本预备立他为将来的皇太子。但是这位皇子竟于数星期之后死去,其母不久亦去世。这与《御制董妃行状》中说董妃“后于酉冬生荣亲王,未几王薨”的记载相合。于是有人推测董鄂妃实为这位军人的妻子。而这位军人是谁?历史学家从时间上来推算,只能是顺治的弟弟、皇太极的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福临为死儿追封

  顺治十四年,董鄂妃生一子,排行第四,福临爱屋及乌,视这个儿子为珍宝,可惜的是这个福薄的儿子在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董鄂妃痛失爱子,哭得死去活来,顺治帝也是痛切于心。看着自己的爱妃为了这个儿子哭得肝肠寸断,顺治帝为了安慰她,便追封这个无名的皇子为和硕荣亲王。顺治命礼部为荣亲王选择吉地,建造陵墓。顺治十五年八月,和硕荣亲王在庄严的仪仗队护送下葬在了京郊的黄花山。

  汤若望缘何受重用

  汤若望是一名德国耶稣会传教士,明万历末年来到中国传教。他通晓天文、历法、数学、机械等学,这在中国人看来,实在是神奇,因此很受欢迎。清朝入关后,汤若望更受重视,摄政王多尔衮命其修历法、编“时宪历”,掌钦天监监印。到了顺治二年(1645年),又加太常寺少卿衔,成为正四品的清朝职官。顺治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汤若望了,最初,福临因母亲孝庄文皇后称汤若望为义父,而称其为“玛父”,就是爷爷。在频频的接触中,福临被汤若望渊博的学识与高尚的品德所深深折服。年少的福临对各种知识都很感兴趣,他向汤若望请教有关天文历算、社会人生等各种问题,他从汤若望这里学习了新鲜的知识,这让他感到很惬意,进而更加尊敬汤若望。福临亲政后,汤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当年即被封为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十年三月赐名“通玄教师”,十二年授为通政使,十五年诰封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福临常常召汤若望到宫中来,甚至忘记了时间谈到半夜,最后“命四位或六位青年贵胄护送他到家”,并一再嘱咐其小心护送。

  因为汤若望的学识,他在福临的心目中威信极高,福临认为他说的话绝对不会错的,所以对他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而汤若望也确实在福临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任何一位帝王,因为周围人对自己的纵容,而脾气火爆,再加上冲动,作为帝王来说,这两者同时存在的话,就足以把别人的生命夺走。当时朝中所有大臣对顺治的这个缺点都无能为力,只有汤若望不怕得罪顺治,他直言不讳地向顺治提出他的缺点,告诉他所应走的正确的道路。

  福临在逝世前立三子玄烨为帝位的继承人,也是采纳汤若望建议的结果。他提出玄烨已经出过天花,再不会被“这种可怖的病症”所伤害,当然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清初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最害怕天花这种病症)。这就是所谓“直陈万世之大计”的内容所在。

  由以上种种可以看出,顺治和汤若望的关系确实是非同一般的,顺治对汤若望的信任和欣赏也是发自内心的。

  金圣叹为何获罪而死

  金圣叹,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他被称为“金评”,一生评批了《水浒传》、《西厢记》、《史记》等“六才子书”,影响深远。顺治十六年,苏州一带发生灾荒,朝廷本应减免粮赋,但江苏巡抚和县令不顾百姓死活,照常催逼粮税,百姓苦不堪言,只能等待机会把贪官污吏赶走。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金圣叹等人认为好机会来了,他们就借哭庙之机控告江苏巡抚等人,但没想到,江苏巡抚却下令捉拿这些人。金圣叹被捕入狱。后又开列了金圣叹等人的三大罪状。当时,反清斗争此起彼伏,此案正好撞在了风口浪尖上,朝廷下令,严惩这些人。于是,金圣叹等人就被处以死刑,一代才子就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顺治帝为何钟情佛教

  顺治帝亲政之初,由于在多尔衮的压制下过了太久窝囊的日子,所以,他能够尽快的从阴影中走出来,励精图治,常与儒臣探讨治国的大道,对佛教并不崇信。由于汤若望的影响,曾一度对天主教有过兴趣,但也就是一时的兴趣而已。那为什么顺治帝最后会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了要出家的地步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