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_[美]T·N·村派纪【完结】(564)

  1912年10月28—30日,吕莱布尔加兹之战 保军在北面的一次小的攻击被击退,随后保军在全线发动攻击,阿布杜拉被迫后撤。土军撤至位于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横跨半岛的卡塔尔卡防线,依托永备工事重新组织防御,保卫君士坦丁堡。

  1912年11—12月,围攻君士坦丁堡 11月17—18日,保军发动了一次草率的攻击,被击退并遭受重大损失。随后,两军沿卡塔尔卡防线陷入僵局,至12月3日,停战协议暂时结束了战争。阿德里安堡仍为土耳其拥有。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对停战协议置之不理。

  最后的作战行动

  1912年12月17日—1913年1月13日,伦敦和平会议 参战国和欧洲列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西方列强试图在尊重巴尔干半岛诸国和衰落的土耳其帝国的条件下帮助他们解决矛盾和冲突,但没有成功,会议不欢而散。

  1913年1月23日,君士坦丁堡的武装政变 由思维尔·贝领导的青年土耳其民族主义党推翻了土耳其政府。他们立即拒绝了议和条件,2月3日,战争再起。

  1913年3月3日,亚尼纳陷落 3万人的土耳其守军向康斯坦丁王储投降。

  1913年3月26日,阿德里安堡陷落 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联军对要塞的东面实施了两天的攻击,突破土军防御。舒里克帕夏率6万名守军投降。联军伤亡9500人。

  1913年4月22日,斯库台陷落 一支塞尔维亚部队前来协助门的内哥罗非正规的围攻部队,但双方意见不和,争吵一个月后,塞军撤走。随后,土军向门的内哥罗军投降。

  1913年5月30日,签署《伦敦条约》 列强们将危机四伏的和平强加于参战各国。土耳其被迫放弃在欧洲的绝大部分领地,仅保留很小的卡塔卡尔和加利波利半岛。随后就瓜分已占领的马其顿,在保加利亚为一方与希腊和塞尔维亚为另一方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执。门的内哥罗被迫将斯库台让于新成立的国家阿尔巴尼亚。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

  保加利亚的5个军团部署如下:第一军团面对维丁和波尔科维特萨之间的塞军,第五军团位于其左翼,第三军团位于丘斯腾迪尔以北,第四军团位于科查尼和拉塔维斯特(拉多维克)附近,第二军团对着斯特米尔察和塞雷之间的希腊军。塞尔维亚军第二军团位于老的塞保边界地区,第一军团居中位于库马诺沃和克里瓦帕兰卡,第三军团位于其第一军团右翼,沿布雷加尔尼察河一线集结。希腊军则集结在瓦尔达尔河下游地区和斯特鲁马河河口之间。

  1913年5月30日—6月30日,保加利亚军的进攻 保军第三、四军团向瓦尔达尔河推进,不经宣战即向塞军发起攻击。保军第二军团驱逐了希腊军的先遣部队。塞军和希腊军均成纵深防御,使保军的进攻丧失了锐势。

  1913年7月2日,联军的反攻 普特尼克指挥塞军取得了防御的胜利,现在获得了主动权。他以第三军团在布雷查尔尼察河上游地区阻击保军,以第一军团攻击丘斯腾迪尔,突破保军防御并迫使其向东北方向退却。7月3—4日,希军迫使保军第二军团后撤,7月7日,希军攻击保军的左翼并迫其退往斯特鲁马河河谷的北面地区。保军第三、四军团对向布雷加尔尼察河上游进军的塞军第二军团实施反攻,但很快便于7月10日被阻止。

  1913年7—8月,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参战 7月15日,罗马尼亚向保加利亚宣战,并调动其军队向实际上没有设防的索菲亚进军。与此同时,土耳其军从卡塔尔卡防线和博拉耶尔发兵以重占阿德里安堡。保军试图重整旗鼓并攻击位于斯特鲁马河河谷的希军,未果。7月13日,保加利亚求和,8月10日,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战争结束。

  评论:保加利亚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的胜利使它低估了同盟国的军事能力。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保加利亚又丧失了它在上一次战争中的所得、

  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

  1914年6月28日,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 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和他的妻子,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个塞尔维亚恐怖分子杀死。此举打破了欧洲两大军事阵营的势力平衡。阵营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国同盟,另一方是法国、俄国和大英帝国的三国协约。奥匈帝国急于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并依仗于德国的支持,7月23日,它向塞尔维亚递交了最后通牒,塞尔维亚除微小的保留外表示接受。7月25日,塞尔维业实行动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7月28日—8月6日,最初的阵营 俄国下令实行动员并针对着奥地利。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但却向西侵入中立的卢森堡和比利时(按照“施利芬计划”;参见第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双方的计划和战前准备)。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为德国侵入中立的比利时而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对俄国宣战。意大利宣称由于奥地利挑起战争,盟约无效,它不履行对三国同盟的义务,而是暂时保持中立,隔岸观火地准备加入将获胜的一方以坐收渔人之利。在大西洋彼岸,天性好斗的美国佬被撩拨得蠢蠢欲动,正摩拳擦掌地观望着事态的发展。

  双方的力量

  除英国之外,诸参战国的军队皆由征召的士兵组成,并由职业军官和军士这些中坚力量加以凝聚而形成战斗力。50%达到服役年龄的德国青年人被征召入伍服役两年,而法国由于人口较少,80%的适龄人员被征召入伍服役三年。这些人在退出现役后将成为预备役的骨干力量。相对而言,德国的体制较法国的更为有条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