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如这不是先秦_陈骁黎【完结】(5)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呼吁恢复“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谐局面,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分,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道”是“老庄”学说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道”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道家精神在于精神上的超脱,不界限于形驱,只求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认为“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道家认为,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恢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状态。道家还认为,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墨家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等级的分别。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于人不相爱。

  墨家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提倡选任贤才,消除阶级观念,使天下大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经济上主张强本节俭,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认为命运不能主宰人的富贵贫贱,强调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为了求福避祸,他又主张“尊天”、“事鬼”。

  由于墨家从创始人墨子到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是社会中底层的学者,所以墨家更能体会到战乱时期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相对于儒家的过分讲求“礼”,墨家更注重刻苦、节俭的生活习惯,而且不吝于做低层的劳动工作,被儒生辱为“淫巧之技”,生活上的偏差,立场上的对立,和思想上比“仁爱”更难遵从的“兼爱”,使得墨家并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日后发展不大。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子则集法家大成,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韩非子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指的是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诸子其实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三家学派。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