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1044)

  但是,黄河在历史上又是一条多灾害的河流。当它咆哮东进,穿越西北 黄土高原的时候,挟带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因为地势平坦,流速减缓, 致使泥沙淤积河底,增高河床,所以每到夏秋汛季,常常泛滥成灾。自有文 字记载的2000多年来,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就有1500多次,河床重大改道26 次,大致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水灾范围北到天津,南抵江苏、安徽 等省,波及25万平方公里。再加上黄河流域旱灾频繁,战乱不断,更给广大 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次水灾、旱灾和战乱过后,常常造成赤地千里, 十室九空的悲惨景象。

  为了征服黄河的水患,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进行了不屈不 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治黄成果和丰富的治水经验, 同时还出现了一批治黄的杰出人物,譬如战国时期的白圭、东汉的王景、宋 朝的高超、元朝的贾鲁等等。

  贾鲁(1297—1353)在公元1350年11月30日,堵塞了黄河在今山东曹 县白茅堤的决口。但是,由于黄河下游的水利设施在随后的连年战争中遭到 了很大的破坏,明代前期,黄河下游河道十分紊乱,主流迁徙不定,或者北 冲张秋运河的水道,或者南夺淮河、泗水入海。

  公元1411年,明廷重新疏浚会通河(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以后,把保证 京杭运河畅通作为治理黄河的方针,采取了“北堵南疏”、“分流东势”的 治河方略。

  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为了适应社 会政治经济的需要,继续完成了大运河的开凿,大力发展南北漕运。当时, 黄河下游流向东南方向,经过徐州,在淮阴和淮河会合,流入东海。而运河 在淮阴一带和黄淮相交。在今苏北鲁南一带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水道网。这 种黄、淮、运相交的局面,有利的一面是当徐州以南大运河水量不足的时候, 可以得到黄河的接济;不利的一面是黄河泛滥的时候,会造成运道中断,并 且还常常危及皇帝在凤阳、盱眙一带的祖坟。

  公元1558年,黄河又一次改道,淤塞了运河,使漕运中断,皇帝的祖坟 也面临着受灾的危险。朝廷深感惶恐,不得不把治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由于朝廷的目的是“治黄保运”,并且采用的是“分其流,杀其势”的传统 的治黄办法,使黄河水向多处分流,以减轻洪水对运河的威胁;同时为了保 护明朝皇帝祖坟,仅修筑加固祖坟所在一岸的大堤,而任凭黄河向另一岸泛 滥,致使黄河的河患越来越严重。六年间,负责治河的官员接连换了六个人, 河患还是依然如故。

  公元1365年8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沛县南北的运河被泥沙淤塞 200多里。徐州以上向东南分岔一度达13支之多,纵横几百里间一片泽国, 灾情空前严重。

  二、走上治黄之路

  公元1550年,潘季驯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先任九江府推官(负责勘问 刑狱的工作),擢为御史 (负责巡察地方),巡按广东。

  潘季驯在巡按广东的时候,实行了一种均平里甲法。

  里甲是明朝的乡村基层组织。明朝以110户为一里,一里分10甲,设置 里长、甲长。里甲内的人民要相互知保,施行连坐。明朝在调查户籍的基础 上,编制了“黄册”,即户口册,其所以称为“黄册”,是因为呈送中央的 一份以黄纸作为封面。同时,又在丈量土地的基础上编制了“鱼鳞册”,即 土地册,其以“鱼鳞册”为名,是因册内所画各户田地,图若鱼鳞。“黄册” 和“鱼鳞册”是明朝用以控制人民,向他们征收税赋和征发徭役的依据,而 里甲又是编制“黄册”和“鱼鳞册”的单位。

  史载,潘季驯在广东实行均平里甲法以后,“广人大便”。到了潘季驯 离任的时候,他向当时的嘉靖皇帝上了一道书,请求皇帝让后任遵守均平里 甲法,得到了嘉靖皇帝的允许。

  潘季驯离任以后,又被朝廷任命为大理寺丞 (负责刑狱的工作)。

  公元1565年12月,朝廷把潘季驯由左少卿(正卿的副职)进为右佥都 御史,总理河道。在此同时,还将南京刑部尚书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 还保存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改为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 河漕。

  潘季驯是靠近东海的浙江人,本来不了解黄河和淮河,作了河官以后, 他沿河而上,亲自访问有经验的老河工和老农,对治理河漕心里有了底。

  这时朱衡也骑马来到决口,他看到旧河已经被黄河的泥沙淤成了陆地, 而故都御史盛应期所开的新河,从南阳以南东至夏村,又转向东南到留城, 故址还在。因为这里地势高,黄河从沛县飞云桥决口后,流到邯阳湖就停止 了,不再向东流,可以通漕运。由于朱衡负责运河的漕运工作,主要考虑的 是保证运河漕运的畅通无阻,所以他决心要开新河,在吕孟湖筑堤以防溃决。

  潘季驯坚决反对朱衡另开新河的说法,认为新河土浅泉涌,劳费很大, 留城以上的旧河是新淤的可以恢复。于是朱衡和潘季驯二人产生了矛盾。

  公元1566年3月,朝廷又派遣工科给事中何起鸣去勘察河工。

  何起鸣从沛县勘察河工回来以后,上书说,旧河因为五个方面的原因比 较难以恢复,这五个原因是:财力、施工、住所、水冲、淤塞。新河费省, 又能绝后来溃决之患,应该用朱衡的方案开新河。但是,何起鸣又同意“兼 采季驯言,不全弃旧河。”于是,廷臣们就议定下来。朱衡决定开凿新河。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