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1046)

  潘季驯对于李涞的建议拿不定主意,就和督漕侍郎江一麟乘船到海滨视 察海口泥沙淤积的情况,并且向当地人民作调查。百姓反映,海口本来“深 不可测”,近年来由于黄、淮分流,入海的水量不大,流速不快,造成泥沙 淤积,使海口变窄、变浅了。如果使黄、淮二河重新合流,加大水流,那么, 不必进行开浚,海口就会恢复过去的面貌。

  群众的意见使潘季驯受到了很大启发,他又总结了前两次治河的经验教 训,并认真研究了历代治河的积极成果。

  早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水利学家王戎就提出泥沙淤积 是黄河泛滥的主要原因,并且已经初步认识到泥沙淤积和流速的关系。到了 宋朝,范百禄、赵君锡进而分析了淤积和流速的关系。他们说:“河遇平壤 滩漫,行流稍迟,则泥沙留淤;若趋深走下,湍急奔腾,惟有刮除,无由淤 积。”

  潘季驯于是就向朝廷上了一封奏疏。

  潘季驯在这封奏疏中,首先,提出了用水力刷沙的导河之策,他说:

  海口从云梯关四套以下,宽七八里到十几里,深三四丈。如果要打算另 行开凿新河,必须和旧河的深、宽差不多,河水才能排放出海口,工程很艰 巨。而且,不到海口的地方,干燥地方还可以施工,到了快入海的地方,每 天都有潮汐往来,新海口和旧海口是一样的。旧海口都是堆积的泥沙,虽然 不能用人力来疏浚,但可以用水力来冲刷,但是,大海却没有疏浚的办法。 只有引导旧河入海,用水的力量来治水,这就是疏浚大海的办法。旧河当然 也不是用人力可以疏导的,只有修筑好堤防,使旧河不会从别处决口,那么 就会“水由地中,沙随水去,”这就是用水力刷沙的导河之策。

  其次,潘季驯指出了明朝政府过去在治河理论上的错误:

  多年以来,天天都把修筑堤防做为重要的事情,但是,看起来这些堤防 有的因为太矮或太窄抵挡不住洪水,有的因为离河床太近而容纳不了洪水, 有的因为掺杂了沙质土壤而不能持久地抵御洪水。所以,黄河从崔镇决口, 河水大多从北岸溃流,是因为北岸没有筑堤。淮河从高家堰、黄浦口决口, 淮河水大多从东岸溃流,是因为东岸的河堤不够坚固。不去指责筑堤的办法 不够完备,而是指责筑堤本身为下策,这难道是正确的道理吗!上游既然已 经向外溃出,又到下游分岔引水,能够流到云梯关进入海口的河水,就好比 是强弩之末。水势越分,它的力量就越弱小,哪里能够疏导沉积的泥沙来注 入大海呢。

  第三,潘季驯提出了导河即以浚海的具体的工程措施他说:

  现在浚海的首要任务,必须要首先堵塞住决口来导河,尤其应当要加固 堤防来防止决口,如果要打算不让河堤决口,筑堤时就要取好土而不能掺杂 沙质土,筑出的堤要又高又宽而不能怕花钱太多,堤坝还要离河床较远而不 要与河床争夺土地,这样的堤坝才能做到坚固。沿河的堤坝坚固了,就可以 堵塞崔镇的决口,那么黄河就不会向两岸决口而全力冲沙导沙。修筑了高家 堰,堵塞了朱家口,那么淮河就不会向两岸决口而全力与黄河汇合。淮河和 黄河汇合之后,就会有控制海口的水势。但是还是防止它水势分流而力弱, 必须要暂时将清江浦河堵塞,而且要严格管理开闭制度来防止河水流入。暂 且放下草湾河不管,而专门恢复云梯关引河水流入故道。还要接着修筑淮安 新城长堤,以防备河水向这里流失。使黄河、淮河的力量集中起来,每一滴 水都流向大海,那么力强就会专一,下游沉积的泥沙自然就会被冲走,大海 没有经过疏浚就宽阔了,黄河没有经过挑挖也加深了,这就是“固堤即以导 河,导河即以浚海”的工程措施。

  接着,潘季驯又谈到明初陈瑄治理两河故道的成果,说:

  黄河水进入徐州以后,流经邳县、宿县等地,到清口(今江苏淮阴西) 与淮河汇合而东流入海。淮河从洛河(今安徽淮南市东)及凤阳,流经盱眙、 泗洪,到清口与黄河汇合而东流入海。这就是两河故道。元朝从江南运来的 漕粮,是由扬州的直北庙湾直接入海,没有从淮河经过。陈瑄开始在管家湖 等湖边筑堤,贯通了淮河做为漕运的道路。他考虑淮河水涨时会溢出河岸, 就修筑了高家堰堤来防止水涨,高家堰堤从武家墩开始,经过大、小涧到阜 宁湖,淮河水就不向东侵流了。陈瑄又考虑黄河涨溢,又在新城以北筑堤来 防止黄河,新城北堤从清江浦开始,沿钵池山、柳浦湾东去,黄河水就不再 侵流淮河水了。

  然后,潘季驯指出了吴桂芳所开的草湾新河的错误:

  黄河决口以后,堤岸逐渐被水冲垮,水从高堰决口流入,淮郡人民就象 鱼鳖一样被水淹没。然而,吴桂芳没有认真分析黄河决口的原因,认为海口 堵塞,就应该赶快开挖一条引水渠,引河水入海。但是,他没有料到,开挖 了草湾新河以后,西桥以上的旧河道就被泥沙淤阻了。草湾新河才二十多丈 宽,一丈多深,只是黄河故道宽、深的三十分之一,哪里能够承受整个黄河 的水量?下游淤阻以后,上游自然就会决口,这就是崔镇等地决口的原因。 现在草湾新河也堵塞了,旧河道逐渐已经通流,虽然深和宽还不到原来河道 的十分之一,但是,黄河和淮河两条河流到一起,“沙随水刷”,打算恢复 原来的河道也不是太难的事。黄河故道恢复以后,宽的地方有七八里,窄的 地方也不会窄于三四百丈,滔滔东下,什么样的水不能容纳?不单不必在别 的地方开凿新河,就是草湾新河也可以放弃不用疏浚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