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1299)

  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八世纪的夏、商、西周时代,随着农业生 产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天象气候的变化,从长期的观察中,总结出 不少的天文知识,制定出历法。相传在远古时代已经制定出我国历史上最早 的一部历法,即《黄帝历》。到了夏代,又制定出以阴历正月为岁首的 《夏 历》,这是现代阴历的起源。到了商、周时代,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开始使用阴阳合历,分别以阴历十二月与阳历十一月为岁首。由于一个阴历 年只有 354天,与一个阳历年差11天多,为了调整阴阳历参差,开始设置 了闰月。同时商、周时代对天象的观测也有了不少的成果。如商代已经发现 了日月食现象,甲骨文中已有关于日月食的记录。西周时,人们已经注意到 天体运行和星座位置的变化,对一些星座开始命名,并发明了岁星(即木星) 纪年法、二十八宿观测法、土圭测目法等改进历法的依据。进入春秋战国时 代,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天文历法也有不少的进步。春秋时期,在观测恒 星、慧星和日月食方面出现了不少的新成就,例如记载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有 关哈雷慧星的记录,当时对夏至和冬至时间的观测也较为准确了,而且基本 上区分了二十四节气。到了战国时代,开始出现一些专门研究星象运行的学 者,其中最著名的是齐人甘德和魏人石申,他们各写了一部天文学著作,被 后人合称为《甘石星经》,在这本书中记录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出没的规律;还详细地记录了黄道附近恒星的位置及其距离北极点的度数,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

  到了秦汉时代,随着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昌 盛,其中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天文历法更为突出。西汉司马迁著的《史 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两部著名史书中,就有专门记录星象和历法的《天 官书》与《天文志》、《律历志》。杰出的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 动仪,并著有天文学专著《灵宪》一书。至于历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 现春秋战国时期历法混乱,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为统一历法,他令人 另造新历,以阴历十月为岁首,称为《颛顼(音zhuān xū)历》。汉初延继 了秦制,也是使用《颛顼历》。到了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 年),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上书汉武帝,认为秦历不够精确, 与实际天象不一致,在历法上不应出现月亮的时候,月亮却高挂在天空,而 应当看见月亮的时候却反而瞧不见。武帝就令他们几人及其他一些人另造新 历。新历以正月为岁首,于武帝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宣布实行,在全 国范围内使用,这就是《太初历》。《太初历》延用了188年,到东汉章帝 元和二年(公元85年)时,由于《太初历》与天象相差越来越明显,章帝下 诏令李梵等人加以修改,修改后的新历称为《四分历》。到了三国时期,魏 文帝黄初年间(公元220—226年),魏文帝采纳太史令韩 的建议,改《四 分历》为《黄初历》。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采纳尚书郎杨伟的 建议,再次修改历法,定为认农历正月为岁首,此历即为《景初历》。晋武 帝时,改《景初历》之名为《泰始历》。所以实际上从曹魏中期到南朝刘宋 初年的二百年间,历法皆用 《景初历》。

  到了宋文帝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通过多 年的天象观测与实际研究,发现《泰始历》不够精确,已经不符合当时天象 了,比如:当时冬至的实际日期已经和历法所载日期差了三天。于是他上报 朝廷,受命制造新历。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新历经政府下令颁行, 命名为《元嘉历》。

  以上就是祖冲之以前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概况,这体现了我国广大 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对于天文历法的观测研究不断深入、精确。正是他们持之 以恒的研究,为祖冲之及后人再对天文历法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通过对前人的优秀成果的研究,开拓了祖冲之的眼界,提高了他的认识。 但是,祖冲之明白,只是依靠前人留下的东西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 他非常重视科研实践,走到大自然中,在实践中获取经验,从实践中检验所 学的天文历法理论的正确与否。

  古代天文观测,特别是为了制订历法所进行的天文观测的中心课题是测 量日影的长度。测量日影所用的仪器叫做表,是用铜制的标杆,垂直立于地 面上,记录铜表在正午时的日影。这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需要很大的 耐心。祖冲之的观测记录持续十年,从而对铜表这种仪器有了深刻的认识, 他说:“我测量日影长度经历十年多了,亲自辨别日影长短,铜表很坚硬, 日晒雨淋从不变形,而且表影分明,在进行观测时,它的影子长度能够辨别 得很清楚。”

  祖冲之用这种方法成年累月地测量日影,例如刘宋大明五年 (公元461 年)冬,为确定冬至时间,他一连四十多天,不畏寒冷的天气连续观测,用 八尺高的铜表测量,再经过计算,确定该年的冬至在阴历十一月三日。就用 这种连续测量的办法,祖冲之顶酷暑、冒严寒,最终测定了一年中二十四节 气的正午日影长度。

  祖冲之为了准确地认识天体运动规律和测定时间,需要测得准确方位, 方位不准就会影响到其他测量的准确性。他采用的方法是用五个铜表立于地 面,先立南表,在正午太阳照射的表影末端立中表;第三立北表于中表之北, 令中表、北表末端都与天空北极星的方向对直。在春分或秋分时候立第四表 与第五表。第四表在春秋二分太阳刚露出地平线一半时,立在中表的东边, 叫做东表,并使中表、东表和太阳的位置处在一条直线上。第五表在春秋二 分日太阳隐入地平线时立在中表的西边,称之为西表,并使中表、西表与此 时的太阳位置处于一条直线上。五表全部立完之后,还要进行校正。最后, 连接南、中、北三表的直线就是指向南北方向;连接东、中、西三表的直线 指向的就是东西方向。这时把中表所在的位置称为“地中”。祖冲之就这样 长期进行天文观测,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他以后的历法研究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