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624)

  倘使河渠自神山先向西行,然后南下,渠水便可绕过比较复杂的河谷地 形,大致沿着50米的等高线平稳地一路顺流向南。中间局部台地地势稍高。 瓮山附近的标高,亦是+50米。而且汇集了山旁的泉水,水量增加,下段的 渠道,便可利用原有的河身。所以,兜了这么一个圈子,可以较有把握地保 证运粮河和大都给水工程所需的水量。

  由于西山山坡相当陡,有好几处在短短的几里路之内,便向东下降30— 40米,郭守敬为此特地在60多里长的渠道东岸,修筑了一条土堤,一些由 此东流的小河都被阻断,以便引水入渠,而不沿原有的溪涧横流注向东的榆 水。这条堤堰,叫做白浮堰。

  先前,整个金代,闸河水源始终未能得到圆满解决。现在,从昌平白浮 引水辗转南来,这个长期存在的难题终于很好地解决了。郭守敬为此还曾作 过大面积的地形测量和长矩离的水平测量,而他在这方面也是很有经验。昌 平到大都的引水工程中,毫无疑问他是作了包括高度在内的全面地形测量, 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的。不过,当时还缺乏长期降水量记录,也没 有什么依日照与气候而变的蒸发量材料,以及随土质而定的渗积量的研究, 与地形等因素有关的径流量计算这一类近代水文测验资料,所以难于得到流 速、流量与水位等方面的全部数据。郭守敬只能靠实地踏勘和丰富的经验, 作出判断。

  这条河从神山到通州高丽庄,总长164.5里。全部工程,一共动员了兵 士、工匠及囚犯20 000余人,用了285万个工日,耗费钱钞152万锭及粮食 38700石。施工时间花了一年半。终于在至元30年 (1293年)秋天竣工。

  下段50多里长的运粮河,它不象白浮村至大都西城前那一段平稳。其 实,河道在进城之前的坡度变化已较大,而从大都到通州,按现代所测的地 形,地面高度下降有20米左右,不利行船。为了便于通航和调节水流,从紫 竹院进大都城这一段起,郭守敬按地形地貌变化及水位落差,每隔若干里, 设置一道闸坝,闸坝上有放船进出的通道口,口的两端装有能上升下降的机 构,一启一闭,两相配合,调整中间部分的水位,便可放行船只。从高丽庄 到大都城下文明门处,大致十里一闸,共设闸坝7处。城内及积水潭西和义 和门以上到紫竹院,又设闸坎三处,共有闸坝10处。有的地方设闸两座或三 座,连同增设,共有闸坝24座。施工期间,运粮河上建设水闸的地方,往往 掘出数十年前韩立所置闸门残留的砖木,闸坝地点的选择,前后不谋而合, 使工地上的员工都情不自禁地感叹佩服。

  从东便门到通州,河上还修建了20座桥梁,便利来往的行人。出东便门 5里多,横跨河上的是大通桥,为南北交通要道。那附近有大通闸,就是原 来的藉东闸,俗称二闸。这个地方清流萦回,繁花茂树,景物宜人。明清两 代以来,成为北京居民泛舟游览的胜地之一。

  至元30年(1293年)8月,工程全线完工。海运同河运两路粮船,顺利 地一直驶进大都城,云集在湖水浩瀚的积水潭。原先陆运的颠沛困顿,耗工 费财,从此可以避免了。那时候的积水潭,与今积水潭及什刹海相比,面积 还要大得多,一眼望去,“汪洋如海”,大都人习惯称它为海子。完成没多 久,忽必烈从上都回大都来,路过积水潭,只见湖中进进出出挤满南方来的 粮船,船尾紧挨着船头,这情景,使他心中有说不尽的欢喜,于是给这个运 河起名为“通惠河”,并赐给郭守敬12500缗钱钞,命郭守敬仍以太史令原 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之事。

  通惠河开成后,不光漕运粮食大为省便,而且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有 益于人民生活。尽管忽必烈的目的只为了满足其财政所需,但客观上它对社 会经济与生产发展,也起一定的作用。通惠河的名称,从此一直沿用到今天。 由于其后数百年的人事沧桑,现在的通惠河只通到北京火车站东面的护城河 凸角上。其中填没的建国门附近明清古观象台前面的泡子河,即是古通惠的 一段残迹。

  本来郭守敬还打算过,在海子南端的澄清闸东面,挖渠接通北坝河,并 在丽正门 (今天安门前面)西边设闸调节水位,使船只得在城墙四周宽广的 护城河内环绕往来。这个设想虽对发展大都水路交通很有利,但可能跟皇室 的切身利害关系不大,忽必烈就没有重视和采用。不过,今天我们可以看出, 郭守敬对待河工水利事业是多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这条新河修成,虽然给粮运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西山的水都被拦截,清河与沙河等东流水,有的因此而断流,进榆河的 水就更少了。流入大都西南方浑河的水也被截阻掉相当一部分。白河、榆河、 浑河这三条大河,合流后称做潞水,素来通行舟船,也是京东、南两路漕运 的通路。由于北部的水源减少,河水低浅,天旱时节京东地区的粮运就不能 畅通。通州北面有几处粮仓,常因为水浅,增加了储运困难。

  更主要的问题是,自神山至瓮山这一段引水渠,大致与西山山脚平行, 雨季时,承受着山上大面积泻下的雨水。沿渠虽有专职人员守护,然雨水特 大的年月,山洪骤涨,稍一疏忽,河身与堤堰,不免要遭冲毁。据记载,后 来的大德7年 (1303年)6月,一连十天昼夜降雨,终致大水漫流堤上,冲 决了水口,大德11年(1307年) 3月,这条河堤,又被冲毁30余里。以后 还发生过几次这样的事故。到了元代后期,朝政朽败,国势衰微,权贵豪势 与各处寺观,又纷纷私下挖开堤堰,放水灌溉私田园圃,致令水流大减,妨 碍漕运,甚至发展到皇帝亲自下旨,严禁偷决渠水,来保证下游水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