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788)

  在普鲁士取得初步成功以后,1703—1704年,莱布尼茨费了九牛二虎之 力去劝说萨克逊的选帝侯在德累斯顿建立同样的机构,但是这个提议没有被 重视。几年以后,他在维也纳却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1712年初,维也纳 的皇帝给他以帝国顾问的职位,而且任命他为正在筹建的科学院的指导。然 而直到莱布尼茨去世,这个科学院始终没有建立起来。最后在1711—1716 年期间,当俄罗斯的彼得大帝三次到欧洲进行目的不同的旅行时,每次他都 设法拜见。他力图使彼得大帝相信,对彼得堡来说,建立一个科学院是很有 价值的。但是直到他死,他所作的一再努力也未见成效。然而他在1712年得 到了一个数学和科学顾问的宫廷职务,沙皇非常热衷于促进俄国和欧洲间的 科学合作,并且同意进行北磁极位置的研究,以及对俄国和美洲之间有无地 峡的研究,还有关于斯拉夫人的起源和他们的语言研究等等。

  莱布尼茨关于建立科学院的设想,可以说是对人类科学事业非常有益的 事情。在这段时间里,莱布尼茨奔走于宫廷、权贵之间,从表面更很容易让 人误解是为了五斗米折腰,实际上在这些事的背后,我们可看出这个年近花 甲的老人注重科学的热心。哪次科学的进步,没有包含这样热爱科学的人的 心血啊!

  除了创立科学学会之外,莱布尼茨从未放弃去鼓吹别的计划。尤其是关 于丝织品的计划,莱布尼茨认为,通过引进丝织品的生产,德国的经济就可 能振兴。他亲自在院子里试验,用的是从意大利进口的树种长成的桑树。1703 年他拿到在柏林和德累斯顿生产丝织品的许可证。18世纪末,丝织品工业在 柏林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工业。他还为柏林提出过一些别的建议,比如建立一 个公共卫生系统;一个火警服务系统;一个地面排水计划;以及蒸汽喷泉。 他还被邀请指导一个新的宫殿和花园的设计,提出过在维也纳修建路灯、修 建一个国家银行及一个瘟疫患者的隔离病房等。他还改进了制图法和测量 法,提出过关于多瑙河的河流管理计划,以及限制谷物贸易,从事亚麻生产。

  莱布尼茨在从事繁杂的科学技术事务的同时,仍然对哲学给予极大的关 注。这段时间他撰写了一部巨著《人类理智新论》。这是他与洛克的《人类 理智论》进行逐章逐节辩论的著作,用两人对话的方式,一人代表洛克,一 人代表他自己。这部作品虽然主要是关于认识论的,莱布尼茨站在唯心主义 唯理论的立场上对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进行反驳,但是涉及到很多方面, 莱布尼茨的全部哲学观点以及他对于许多门科学的观点都在书中有不同程度 的表现。这部《新论》原本是生前准备发表的,但正在他请人对法文加以润 色的过程中,洛克去世了,他不愿发表对一位已去世的作者进行辩驳的作品, 因此就搁了下来,直到1765年,即他去世约50年后才发表。

  在《人类理智新论》中,莱布尼茨通过与洛克针锋相对的论述,鲜明地 表达出自己关于认识论的主要观点。

  莱布尼茨首先就从路线上把自己和洛克对立起来,指出:“他(指洛克) 的系统和亚里士多德关系较密切,我的系统则比较接近柏拉图。”我们知道,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虽然有些动摇,但当他与柏拉图相对时,实际是站在唯物 主义经验论立场上反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由于基本立场或路线上的对立, 莱布尼茨也就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与洛克持相反的观点,并在对洛克的反驳 中发挥了自己的思想。

  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灵究竟是“白板”,还是具有某些“天赋观念”或

  “天赋原则”。洛克在他的书中针对笛卡儿宣扬的“天赋观念”或“天赋原 则”进行驳斥,否认有任何天赋观念而主张心灵原是一“白板”。面对洛克 的论点,莱布尼茨在一定意义下比笛卡儿后退一步,不再认为心灵生来就有 一些现成的,或完全现实的、清晰的天赋观念,而只认为“观念与真理是作 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中,并不是作为现实 作用而天赋在我们心中的。”但另一方面,莱布尼茨又明确表明,按照他的

  “单子论”的观点,从“单子”没有“窗子”可供出入的观点出发,根本否 认观念可以从外面通过感官得来,因而只能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在心灵内固有 或天赋的了。这就把天赋观念的学说推向了极端。又从单子都自有不同的质 的观点出发,莱布尼茨根本否认心灵可以是在每个人那里都毫无区别的,一 色的白板。他宁愿把心灵比作“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总之,照莱布尼茨 的看法,观念虽非现实地天赋予人的心灵中,但作为“潜在”来看,则一切 观念可以说都是天赋的。心灵既具有潜在的天赋观念,就如同有纹路的大理 石一样,不能是“白板”。

  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密切相关,用莱布尼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究 竟是一切真理都依赖经验,亦即归纳与例证,还是有真理更有别的基础。” 洛克明确肯定:“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 导源于经验的。”莱布尼茨则认为:“像我们在纯粹数学中,特别是在算术 和几何学中所见到的那种必然的真理一样,应该有一些原则不靠举例便可以 得到证明,也不依靠感觉的见证。”他认为不仅是纯粹数字,还有逻辑、形 而上学、乃至神学法理学,也都充满着这种“必然真理”,它们的证明是不 靠经验,而“只能来自天赋的内在原则”。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