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858)

  1926年,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举行。在这次大会上,李四光宣读了他的 论文《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要原因》。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大陆车 阀”自动控制地球自转速度的学说,明确指出,地球自转速度发生了时快时 慢的变化,才是引起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要原因。李四光提出的这个观点 与美国地质权威提出的“大洋造山说”截然不同。“大洋造山说”认为太平 洋底不断陷落,使它的边缘向大陆方面挤压,这种垂直升降运动,产生了环 绕太平洋的美洲山脉。李四光则认为,东亚各种构造型式形成的山脉与美国 西海岸边边缘山脉产生的原因大不相同。东亚许多山脉并不限于大陆的边 缘,它们延伸的方向,也不与大陆边缘平行。例如阴山至天山,秦岭至昆仑, 还有南岭等山脉,所以它们生成原因不是由于太平洋底的陷落,而是由于大 陆本身的运动……

  李四光这一崭新的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与会者的不同反响。正在北 大执教的美国地质构造学权威维理士流露出明显的不满,周围一些国内学者 也小声议论:人家英美学者研究了那么多年,也没人像李四光先生这样标新 立异!

  面对周围的种种议论,李四光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外国专家反对自己提 出的新观点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一向看不起中国人。但是某些中国学者缺乏 独立思考精神,只知一味附和英美专家,这实在可悲!不过从另一角度看, 自己的理论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所使用的依据还不够严密,这个理论也只 是像刚刚出土的幼芽,还不成熟,还有待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想到这里, 李四光又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研究计划,他把已经达到的高度,作为新计 划研究的起点。

  没过多久,李四光作为北京大学的代表,赴莫斯科参加地质学会议。在 火车上,李四光仍然没有停止研究。他展开地图,用地质学家独具的敏锐眼 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当火车越过乌拉尔山脉时,他惊奇地发现:这座著名 的山脉,褶皱强烈,南北蜿蜒,耸立在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这一奇特的地 质现象引起他的思考:这座南北走向的山脉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孤立存在, 还是与别的地质现象有联系呢?一路上,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李四光头脑 中。

  在莫斯科,李四光见到了苏联一些地质学专家,他将自己思考的问题提 出来和同行们进行探讨。当时传统地质学称地壳上褶皱强烈并隆起的地区为

  “地槽”。因此,苏联专家听完李四光的问题后,不假思索地回答:“乌拉 尔山脉,它是由一个南北地槽在返回阶段中转变而成的。”李四光对这个简 单的回答感到不满足,他认为乌拉尔山脉是在上古时期由一次巨大的构造运 动而形成的,这次运动不可能只形成一个孤立的乌拉尔山脉。他打开苏联地 质图仔细察看,发现在乌拉尔山之南有一座东西延伸,而又向南突出的巨大 弧形山系,这座东西走向的弧形山系与南北走向的乌拉尔山组成了一个巨大 的“山”字。李四光对着地图反复思考:这种山字型构造是否是在地球自转 速度加快时引起地壳广泛运动而产生的内部有联系的一种构造体系?为了论 证自己的想法,回国之后,李四光着手实地考察。

  1927年,蔡元培在上海成立中央研究院,聘请李四光担任中央研究院地 质研究所所长。第二年,李四光率领一个小组来南京、镇江一带考察,发现 宁镇山脉为一座大致东西走向的弧形构造,弧形的顶部向北突出,李四光认 真思考起来:如果山字型构造确实是地壳在自转速度变化中形成的一种体 系,那么这种地质现象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宁镇山脉走向与山字型构造的前 弧十分相象,那么在它的南面应该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带着这种设想, 大家四处寻找,最后在南面果然找到了南北走向的茅山山脉,它与宁镇山脉 恰好形成了山字型构造。此后不久,李四光又在全国各地发现了许多山字型 构造。由此他得出结论:山字型构造是地壳表面运动时产生的一种专门类型, 只要发现有南北走向的脊柱,就可以在它的东西方向找到一个大致为弧形的 山系。反过来,只要发现了东西走向的弧形构造山系,在弧顶便可以找到南 北走向的山脉——山字型构造的脊柱。

  在对山字型构造体系的研究中,李四光逐渐发现,地壳上除去山字型构 造体系外,还存在着其他各种以不同型式组合的构造体系。这些构造体系的 发现,说明地壳上的褶皱和沉降,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其自身生成规律和 内在联系,即:它们都是因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影响地壳运动也出现相应 的变化,由此产生出各式各样的构造体系。

  1929年,李四光发表“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形式及其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 义”,这篇文章标志着他开始进入了研究地壳构造体系的新阶段,这位不知 疲倦,勇于探索的青年学者,终于揭开了地层的奥秘,向着新的研究领域进 发。

  三、向权威挑战

  地质专家的研究表明,在地球发展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几大冰期——大地 被冰雪覆盖,后来地球转暖,冰雪融化,形成流动的冰川。根据专家们推算, 距今年代最近的一次冰期发生在二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故又称第四纪冰 川。在欧美许多国家,都发现了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但那些身在中国的欧美 专家在没有经过详细考察的情况下,就断定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对于这种 结论,李四光不肯轻易相信。1921年,李四光带领学生到太行山麓的沙河县 考察地质,发现一些颇为典型的冰川条痕石。后来,李四光在山西大同盆地 口泉附近,又发现了一个冰川U形谷,在谷底也有许多典型的冰川条痕石。 李四光将条痕石标本带回北京,并特意去找瑞典地质专家安迪生进行鉴定, 没想到这位洋专家不屑一顾地将标本扔在一边,说:“李希霍芬是德国有名 的地质专家,在中国做了30多年考察,都没有发现冰川……”李四光耐心地 等他把话讲完,然后指着自己从太行山背回来的条痕石标本说:“请你看看 这又深又长的条痕……”。然而安迪生的回答却令人气愤,他轻蔑地说:“我 们没有发现的东西,你们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发现!”听了这话,李四光立即 站起身,搬起标本石头毅然地走出房门,他相信真理是掩盖不住的。1922年, 他将自己的发现撰写成一篇论文,题目为《华北晚近冰川作用的遗迹》在伦 敦发表。然而,李四光并不满足已有的发现,他还要找到更多确凿的证据。 于是,他带领学生翻山越岭,先后考察了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等 许多地方的冰川遗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资料。他在课堂上和文章中,不断 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但一些国内外学者对此仍持怀疑态度。1934年春,由 丁文江、翁文灏设法筹集一笔数目不小的款子,邀请在华的外国地质学者到 庐山参加第四纪冰川遗迹讨论会,应邀参加这次讨论的有瑞典地质学家安迪 生、美国的古气候学家巴尔博、瑞士的诺林、法国的德日进及特茵哈兰等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