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_梁归智【完结】(156)

  八十年代:走向辉煌“慧地论文”与“兰亭遗韵”(7)

  周汝昌的“咏红诗”数量极大,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题咏《 红楼梦 》本身,特别是其中的人物,如为刘旦宅《〈 石头记 〉人物画 》题咏和《 诗红墨翠 》;另一类则或赠人,或自咏,均涉及红学的演变发展,如本书中所引及的各篇。这些诗词,其实是另一种类型的人物论、红学谈,也是周氏红学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咏红诗有各种体裁,绝句、律诗、词、曲、赋……包罗万有,其中以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最多。像周汝昌这样把一生的歌咏基本上集中在一个主题上,这在古往今来的诗家词人中,也是极有特色而罕见的。

  题写在《 文采风流曹雪芹 》扉页的《 雪芹赋赞 》,是一篇对曹雪芹的礼赞:“情之圣者,奎耀神州。鸿才河泻,逸藻云稠。著书红叶,记梦红楼。悲女儿之命薄,痛花落而水流。共千红而闻泣,缘万艳以传愁。题沁芳之意苦,绘藕榭之境幽。身为皇家之下役,而宗潢尊之曰曹侯。……赞曰:大星不落,巨匠常新。通灵异士,慧业哲人。大智大勇,奇气奇芬。岂关稗史,实寄斯文。中华仰止,高山雪芹。”曹雪芹不仅是一位“稗圣”—— 伟大的小说家、文学家,而且是“通灵异士,慧业哲人”,是关系到中华“斯文”即整个中华文化精神命脉的“正邪二气所赋之人”,他的坎坷,他的血泪,他的奋斗,他的创造,他的命运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与光辉,会让人永远惊奇,慨叹,形于歌哭,发于笔端。周汝昌的咏红诗作,其核心即在于此。有一首诗是周汝昌自己颇为得意的,它生动地体现了这种终身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深沉感怀:

  千年一见魏王才,落拓人间未可哀。

  天厚虞卿兼痛幸,地钟灵石半庄诙。

  朱灯梦笔沉残稿,翠崦寻痕涨锦苔。

  曾是青蝇涂白璧,为君湔浣任渠猜。

  “千古文章未尽才”、“一生襟抱未尝开”、“伟大也要有人懂”、“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人们常常以这样一些话语慨叹曹雪芹于困厄穷愁中辛苦著书而《 红楼梦 》未完,其实,周汝昌其人其学,又何尝没有类似的境况情怀呢?

  八十年代:走向辉煌红楼无限好,夺目夕阳红(1)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的《 唐诗鉴赏辞典 》中有周汝昌鉴赏李商隐《 乐游原 》诗的一篇文章。《 乐游原 》虽然只是一首短短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却是传颂千古的绝唱。特别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更被作为晚景虽佳,但已来日无多寓意的象征。周汝昌则在文章中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玉谿(李商隐号玉谿生——引者)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谿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谿自己,就有好例,他在《 锦瑟 》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惘然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此为李商隐另一首诗中句,其后三句为:“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引者),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玉谿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约此二语乃玉谿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单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谿之诗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讨,以期近是。

  周汝昌的这种阐释是否即“获玉谿之诗心句意”,自然仍可讨论,但所谓“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却十分恰当地写照了周汝昌自己的一生精神心态。他“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周汝昌请一老篆刻家为自己刻石质镇纸上语,题于《 献芹集 》扉页 ),对《 红楼梦 》和其他传统文学文化的研究孜孜矻矻,老而弥笃,到了八十多岁,耳聋目盲,还顽强奋斗,笔耕不辍,文章一篇接着一篇发表,著作一本接着一本出版,创造了一个文化史上的奇观。其中作家出版社于2003年10月出版的《 红楼夺目红 》,更是一印再印,形成走红全国的轰动效应。

  周汝昌的红学研究,90年代后,进入了一种体系化的规模营建。首先应该提到《 恭王府与〈 红楼梦 〉》(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 )、《 红楼艺术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 红楼梦 〉的真故事 》( 北京华艺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三本书的出版。这三本书与工人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的《〈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其实构成了一个“系列”,是《〈 红楼梦 〉新证 》中已经包含的红学各个分支雏形的外衍延伸,也可以说是周氏红学体系的展开和深化。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