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106)

  南北朝战乱频仍的环境下,对未来美好时代的期盼,给弥勒信仰的迅速普及和繁盛提供了条件。到了5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方全部佛教造像中,30%以上为弥勒造像;北魏末至北齐、北周的40年间,北方弥勒造像共88尊,其中仅洛阳龙门石窟就有弥勒像35尊,占总数的近40%[30]。就山东而言,北朝弥勒造像数量最多,其主要出发点是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弥勒所在的佛国乐园联系起来[31]。这跟当时信仰世界的发展,以及政治发展的趋势是相契合的。弥勒信仰跟小乘自力解脱的思想大相径庭,从关注自身修炼,转变为对公共利益的关心,实际上是转向了政治学说。弥勒信仰在新疆以及后来在中国内地能够广泛传布、历久不衰,是与救世主思想分不开的[32]。壁画和雕塑中的交脚弥勒菩萨像,摆出的就是古代波斯萨珊王朝国王们的坐姿。到了6世纪上半叶,身着佛装的倚坐像取代交脚像而成为弥勒的主要形象特征。从根本上说,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弥勒下生信仰,是一种带有强烈政治理想、关注并试图干预社会发展方向的知识和信仰系统[33]。

  对未来美好时代的崇敬,和对当下黑暗时代的唾弃是一体两面。只有摧毁当下糟糕的世界,才能进入一个新世界。所以跟弥勒信仰紧密相关的即佛教的“末法”思想。这是一种带有颠覆性、革命性的学说,在南北朝和隋唐的政治起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君主如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都竭力把自己打扮成迎接弥勒下生的转轮王[34];而对现实不满的造反者则把当下的社会描述为弥勒下生前的末法时代,号召大家起来砸碎它。植根于这种信仰和学说的伪经从5世纪开始大量流行,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在北魏时代从402到517年间,仅官方正史记载的打着佛教救世主旗号造反的事件就有十次之多[35]。1947年7月敦煌艺术研究所从中寺(地庙)佛像肚中发现的117件文书中的一件是《大慈如来告疏》,署“兴安三年(454)五月十日谭胜写”,也是带有强烈现实政治关怀的佛教文本。而这种“疏”(不是经)的形式,也让我们想到7世纪下半叶的《大云经疏》。而《大慈如来告疏》带有强烈的末法思想和对未来弥勒下生的期待,极可能跟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36]。

  从根本上说,弥勒信仰及其政治学说,是一种否定现实社会、期盼未来世界的思想体系,用现代政治术语说,就是一种“革命思想”。许理和(Erik Zürcher)在《月光王子:中国中古早期佛教的弥赛亚主义和终末论》中,详细剖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有关弥赛亚主义(或“救世主主义”)的历史和文献,认为4世纪中叶之后月光童子信仰的兴起,和道教救世主论和末世论的思想紧密相关。有关佛教文本如《法尽灭经》《佛钵记》《首罗比丘经》《普贤菩萨说证明经》等,也带有强烈的末世信仰和弥赛亚主义的色彩。这些色彩包括:第一,世界陷入浩劫,比如洪水、瘟疫、妖怪等;第二,善恶决战;第三,审判,区分罪人、“种民”等;第四,救世主来到世间,甚至其在人世间的助手们也被列在这些文献中,比如《首陀比丘经》列举了十九贤者的名字;第五,美好的未来世界[37]。虽然他的观点并不全面,后来学者又有更多的研究和讨论,但从开拓研究领域的学术脉络来说,这篇文章极其重要。其重要性在于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宗教信仰和政治学说的双重性,而这种双重性是我们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乃至任何历史时代信仰世界和政治世界、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紧密关系的关键。

  信仰和政治的关系,也反映在艺术造型和信仰符号上,比如佛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伪经《佛钵经》或者《首罗比丘经》均为汉地伪造的佛经,但是它们宣扬的佛钵东来、月光出世的政治预言,却有着深厚的思想和宗教背景。佛钵作为弥勒下生的传法圣物或者符号,早在犍陀罗的雕像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佛钵东迁和月光童子出世成为互相关联的宗教政治预言。其理论前提是月光童子在弥勒信仰中的地位——他转世为转轮王,为弥勒下生做准备。

  意识形态在很多情况下构成政治冲突的基础,并往往成为人类社会疾患的源泉。由一套系统的理念、口号、目标构成的意识形态,往往使个人的命运裹挟其间而无法挣脱。佛教的一些理念也被改造成为政治信念,掀起政治纷争的波涛。这一点在中古政治史的长河里展现得尤其明显。弥勒信仰的兴起,伴随着对未来弥勒下生,终结末法时代,进入美好时代的期盼,从南北朝到隋唐,都是造反者常用的舆论工具和理论指导。极端者希望能够彻底摧毁旧的社会秩序,建立起依照自己理想而想象出来的乌托邦。比如北魏延昌四年(515)的冀州沙门法庆起事,“所在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云新佛出世,除去旧魔”[38]。隋唐之际曾流行的三阶教被统治者所不容,也正在于信行宣扬的末法学说,直接将当时的统治界定为末法时代,甚至君主追求“作转轮圣王”都被他描述为声闻之人四恶欲之一。这种政治上的不正确,导致了三阶教这一佛教教派成为异端,在政治上屡屡受到压制[39]。同样,反对佛教的政治势力,也往往试图将佛教或者它的某个“异端”教派、某种特殊信仰逐出信仰和政治的舞台。中古时代历次的灭佛,原因纷繁复杂,其中意识形态的冲突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这里面,我们看到本土主义对外来文化的驱逐,也看到道教等其他宗教力量跟佛教抢夺信仰和政治主导权的企图。不同意识形态的竞争,反映在信仰世界的角力上,这不但是中古时代政治图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政治起伏的重要源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