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141)

  下编《宋代国家机器中的武选官》则主要通过分析武选官担任的差遣,带我们走进北宋的“武选官”群体。与以往的制度史研究不同,作者努力将对制度的探究和对群体的讨论融合起来。这在上编对“内职”的讨论中已有体现,下编讨论武选官时更加注重对群体面貌的立体、生动的勾勒。

  第四章《宋代国家机器中的武选官:典型人物与一般图像》是下编之纲,其论述方式非常新颖。作者先是列举了四位武选官的履历,随后将武选官常任差遣按任期分为“短使”“住程”两类,按职能分成五类:监当官、边防统兵官、负责地方治安的都监和内地巡检、门等礼宾通进职位、其他职位。最后,作者虚拟了一位武选官,想象了他的仕途,勾勒出武选官的“一般图像”。作者将丰富的学术信息以富有人情味的形式表达,让人耳目一新且感同身受。

  第五章《军壁董戎,维护边防》实则是对宋初至北宋中期边防统兵体系的历时性研究,论述了自唐、五代以来节度使体制,经都部署体制最终发展为经略安抚体制的过程。作者认为宋太祖时期仍主要依靠节度使等军政合一的统兵官组织边境防御。宋太宗时,随着征辽失败,边境形势变化,“行营”常驻地方,取代了边镇节度使,演变为都部署体制。都部署体制下,原来在行营统兵的内职常驻地方,节度使等正除牧守离开本镇统兵。然而,都部署体制有高层统兵官之间统属不明、以武选官为主的兵官与军队之间不熟悉等缺陷。在宋夏战争失利的压力下,经略安抚使体制取代了都部署体制。

  本文认为,在讨论地方统兵体制的形成之后,应增入对宋代河防体系形成过程的研究[36]。河政在北宋的重要性不亚于军政,且河防体系与都部署体制的形成过程颇有类似之处。自宋初开始,治河的动员机制与“行营”很像,且由内职主导。太祖、太宗朝时,堤防日常管理体制逐渐形成,武选官、文官与宦官各自在体系内分工合作。对河防体系的讨论,有助于更为全面地呈现武选官所从事的差遣。

  第六章《捕盗捉贼,安靖地方》论述了负责地方治安的州兵马都监、“捕盗型”巡检两个职位。作者特别提出巡检分布的“不均匀”、为州县藩篱又不属州县等观点,均属新见。但本章对“巡检”职能本身的讨论过多,有些偏离主题。

  第七章《最后的“近侍”:中央的武选官》将视野拉回到中央的武选官职位,同时又与上编的第一、第二章呼应,处理“内职”不断外任,官名品阶化以后,原有的中央事务机构由谁来承担,武选官与宦官、文官各自发挥多少作用等问题。其中,武选官群体与宦官群体关系的问题是重点,再次涉及“内—外”的线索。经过分梳,作者指出在纯内廷服务机构中,宦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军器、马政、建筑等内廷与外朝共有的事务中,武选官要么与宦官或文官“平分秋色”,要么与两者“三分天下有其一”;只有在客省、门等通进宾赞机构中的机构才由武选官独占。作者将在客省、四方馆、门任职的武选官作为一个整体“皇帝的礼宾官”单独提出,认为他们继续保持了“内职”的属性,相当于文官中的侍从官。但到了宋仁宗以后,门官员进入枢密院长贰的通道也被完全阻断。这意味着武选官中相对最侧近的群体也丧失了分享高层行政权力的可能。

  本章尤为精彩,特别是对门官员的观察细致入微,若与余论《分类与隔离》孝宗的改革努力结合起来看,能揭示宋代制度惯性对政治文化的塑造。作者使用了“诸使类机构”指称曾被“诸使”掌握的大量中央事务机构。若结合第一、第二章的内容,可以理解作者希望突出这类机构历史渊源的用意。但这个提法并没有比“中央事务机构”更优,也不便于后来的研究者们讨论同类机构在北宋中期以后的情况。

  第八章《武选官的选任》是对选任制度的梳理。作者指出,到真、仁之际,由于武选官作为皇帝“内职”的色彩基本褪去,其选任由皇帝个人判断完全转向有司依照成文法规来进行。随后,作者列举了恩荫、军校“换前班”、流外出职、武举等武选官入仕途径,分析了“呈试”、磨勘、差遣注授等制度,对武选官一边“官员冗滥”另一边“短使”等差遣却“乏人”的矛盾现象展开了讨论。

  整个下编是对武选官制度与武选官群体面貌的横向展开。作者努力将制度研究与群体研究结合,不仅对制度细节都力求兼顾,还分别站在皇权和国家的立场讨论员与阙、文与武、内廷与外朝、分权与效率等多对矛盾;也站在武选官群体的立场上,对他们的仕途前景、所处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了分析。从下编看,作者的思考已超出了“文武之间”“第三种官僚”等核心议题。宋制对官僚群体的塑造、制度惯性与政治文化的生成,这些议题都拓展了具体官制研究的广度。然而,本编涉及面过多,也使得议题略散,详略不均。

  余论《分类与隔离》颇有新意。作者选择渴望改变北宋以降既有制度的南宋孝宗切入,希望揭示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的痼疾。她通过叙述孝宗打通门官入枢密院的升迁途径、提高武举地位等制度改革的努力及其失败,反衬出武选官运行百年之后,武官群体隔离、道德矮化、尚武精神丧失等积重难返的文化现象。制度塑造了群体,而文化性格固化后,又非自上而下的制度调整所能轻易搅动。其中意味,引人深思。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