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16)

  四 学术的尊严与品格

  刘浦江先生在学术事业上成就斐然,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绝不是一个只待在书斋里的学者,而是对这个社会、对这个时代都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王子今教授即回忆说:“作为胸怀正义的学人,他对于社会情状和民众生活,对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内心在应当关切的时候是关切着的,热血在应当沸腾的时候是沸腾了的。”[40]尤需一提的是,先生对当今的学术环境更是有着十分透彻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这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学术品格。他的这些思想在其所写的学术随笔中表露无遗。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先生就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唐突历史》[41],对现代中国的整体学术环境以及历史学家的价值取向做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历史学家在讲述历史时几乎不可能毫无介入政治、国家、民族利益,乃至个人感情。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政治,从武则天的历史评价到岳飞的种种是非之争,皆可描摹出一个时代的政治风云,这其中还牵涉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评判问题。尽管近30年来,历史学与政治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但与此同时,历史研究中的各种非历史倾向则呈现出更加复杂的面貌,往往牵扯许多经济利益、地方利益,从而渐渐失去了学术的味道。最后,他抛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作为一位历史学家,我想说的是,尊重历史,应该成为每一位历史学家的职业信条。”基于尊重历史、尊重学术的精神,他呼吁历史研究者都应该做“独立的历史学家”。在他看来,历史学家的理想境界应该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超脱于政治、民族、种族、国家、宗教信仰以及个人情感等等”[42],研究客观真实的历史,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历史学家”。

  说起独立的史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著称于世的陈寅恪,而先生也写过《正视陈寅恪》一文。[43]在这篇文章中,他着重从学术与政治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其对“独立的历史学家”的看法。[44]他认为,陈寅恪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学术必须疏离政治,史学一旦沦为政治的附庸,就无异于宣告它的灭亡,所以他一向不赞成史学为××服务、与××相结合的口号,“服务史学”“应用史学”必然沦为庸俗史学。知识分子应具有在严酷的政治环境和令人窒息的学术空气中,仍能保持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胆识。至于历史学家如何养成独立的学术品格,他的宣言是:“不盲从于政治,不盲从于时代,不盲从于权威,不盲从于习惯。”同时,他还严正指出如今的史学界之所以再难见到陈寅恪这般气象恢宏的大师,症结就在于今天的学术太功利了,“学术功利化的时代可以陶冶出一大批兢兢业业的专家学者,但终难铸就器宇磅礴的鸿儒”。这一席宏论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扣人心弦。在他眼中,史学研究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不容许为政治所左右,这就是学术的尊严。置身于当今的时代氛围之下,固然需要社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学术环境,但更为重要的是,历史学家要努力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维护学术的尊严,做“纯粹的学者”。

  先生曾说,一个人文学者的最佳境界是“能够完全凭着学术的感觉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而不必有其他任何功利的考虑掺杂其间”[45]。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同时也以此要求我们学生。2014年夏,我与陈晓伟博士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当时先生正在接受化疗,他对我俩放心不下的是,担心我们今后处理不好学术研究与申报项目之间的关系,于是特命我们将今后若干年内准备研究的课题以及申报项目的名称、时间逐一胪列出来,发给他过目把关,并于2014年10月7日发来邮件,告诫我们说:

  有一点要特别提醒你们,以后无论申报什么项目,一定是自己做过的或是近年打算做的真正有学术价值的题目。绝不能为了拿到项目,什么题目容易获批就报什么题目,项目要服从自己的研究计划,而不能让自己的研究计划去迁就项目。不能为钱活着,学术事业才是第一位的。

  这番话是先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为学术而生,为学术而活,学术事业高于一切,他的所有研究都是他认为最有学术价值的题目,毫无功利之心,完全出于对学术的敬畏和尊重。

  先生对学术的尊重与执着,还表现在他平日的为人处事之中。无论是研究生招生,学位论文答辩,还是各类评奖评审,处理行政事务,他都始终坚守学术原则与道德底线,坚持纯学术的价值观,这在他去世后许多师友的纪念文章中已多有提及。[46]在此,我想不妨再举一例。2006年至2010年先生受命担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他见到每次学校公布的中标重大项目及各类科研奖项获奖名单中,各课题组成员排名前列的大多都是学校各职能部门及院系的行政领导,他对此极为厌恶反感,认为这种领导挂名的做法纯属投机行为,严重妨碍了学术的公正性。因此,他以身作则,严正声明自己在任期间绝不参加任何评奖评选。而每当历史系需要参评校内外各级奖项时,他总会按照学术标准,积极主动地在系里物色最有实力获奖的老师,千方百计地动员他们参评,故凡经他手参与的评奖活动,历史系老师几乎都能获奖。他用事实证明,学术可以不趋炎附势,学术标准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底线。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