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_包伟民/刘后滨【完结】(12)

  适逢“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等概念在中国学界引起关注和讨论,有更多学者对数字化研究工具和资源感兴趣,这为CBDB的推广带来了重要契机。[25]项目组也积极跟用户建立联系,持续沟通,孵化研究成果。项目组在台湾的合作者(包括新竹清华大学的祝平次教授、金门大学的李宗翰教授等)为CBDB制作了视频教程,包括14部短片,利用直观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普及数据库单机版的用法。[26]至于宣传推广的成果,根据项目网站主页的访问量来看,2016年年初以来来自中国大陆的访客不断增加。[27]这虽然不能直接说明用户数量和他们使用数据库的情况,但反映中国学界对CBDB的关注度正在提升。学界虽然对坊间更流行的古籍全文类数据库更加熟悉,但经过项目组的推广和用户在使用数据库过程中的摸索,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学者熟悉CBDB这种数据库的特点和用法,并在自身的研究中利用该数据库。随着各种电子学术资源变得盛行,有意识地善用数据库越来越重要,对研究生的培育也理应加入关于这些工具的课程内容,让年轻学子对它们的特点和优劣有系统的了解和反思。

  很多大型研究项目(尤其是数据库项目)都建立在不同研究团队合作的基础上。CBDB项目的三方合作自开展以来已经超过十一年,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转型和扩张,并实现了多学科、多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数据库除了得到中外历史学者的参与,亦借助了文学、计算机、互联网、统计学等领域专家的成果。未来要推动更有效、更具规模的合作的话,必须考虑为文史数据库建立一些共通的数据标准,营造数字资源的共享环境。像CBDB这样的数据库和数字化分析手段的结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码库思”文本标记平台、历史地理信息工具和社会网络分析工具等。应该寻求共享和古代历史研究相关的数据和资源,寻找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进而建立所谓的“网络基础设施”(cyberinfrastructure),使得和中国古代史研究有关的电子资源在不同平台之间得以互通,便于学者利用。[28]作为一个长期进行、服务学界的研究项目,CBDB未来的发展和提升也必然需要仰赖学界同行们的支持、指导和批评。

  * * *

  [1] 本文的写作是唐研究基金会资助“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的项目成果之一。写作过程中曾得到陈静、耿元骊、刘昭麟、王宏甦、魏超等前辈和同事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谨致谢忱。

  [2] 项目网站网址为:http://projects.iq.harvard.edu/chinesecbdb。过去项目组的北京大学成员也曾撰文介绍CBDB,见方诚峰《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CBDB)》,《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二期,中华书局,2010,第285~298页。

  [3] 关于人文数据的更多讨论,参见Christof Schöch,“Big?Smart?Clean?Messy?Data in the Humanities,” Journal of the Digital Humanities,Vol.2,No.3.(2013),pp.2-13。

  [4] 该数据库的网址为:http://tkb.zinbun.kyoto-u.ac.jp/pers-db/。

  [5]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 谭凯教授为这些数据另外建立了一个开放的数据集,下载网址为:http://history.berkeley.edu/people/nicolas-tackett。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他写出了Nicholas Tackett,The Destruction of the Medieval Chinese Aristocracy.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14。中译本见《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胡耀飞、谢宇荣译,孙英刚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

  [7] 例如昌彼得等编《宋人传记资料索引》,鼎文书局,1974~1976。

  [8] 傅璇琮等编《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第3、13页。

  [9] 傅璇琮等编《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第178页。

  [10] 许逸民:《古籍整理释例》,中华书局,2011,第97~98页。

  [11] 郁贤皓、胡可先:《唐九卿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吴廷燮:《唐方镇年表》,中华书局,1980。徐松撰,孟二冬补正《登科记考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12]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参考书已经把所有相关职官和科举人物穷尽。学界一直有拾遗订补这些参考资料的文章。

  [13] 文欣:《唐朝中央与地方官员交流的数字化分析与呈现:以九卿与刺史的关系为例》,发表于“数字人文新动向——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数据库暨Digging into Data工作坊”,2016年1月,北京。

  [14] 吴汝煜等编《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5] 关于该索引的编纂流程,参见吴汝煜等编《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第6~7页。

  [16] 这也包括一部分因印刷错误和少量因电脑识别字体不准确而产生的错误数据。

  [17] 该平台的网址为:http://dh.chinese-empires.eu/beta/。更多介绍请参见本辑魏希德老师的文章。

  [18] 关于这项工作,我曾和同事王宏甦撰文介绍,参见Hongsu Wang and Lik Hang Tsui,“Creative Uses of MARKUS in the 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 Project,” Oct.2016,http://projects.iq.harvard.edu/chinesecbdb/creative-uses-markus-china-biographical-database-project。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