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108)

  北宋史籍刊刻

  宋代是个奇特的王朝,关于这个朝代,总有诸如“历史上少数积弱的朝代之一”;“中国最懦弱的朝代;与唐代比,如果说唐代是太阳,那宋代就是一弯永远无法圆满的月亮”等这类说法。宋孟元老经历北宋靖康之难后,自述“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东京梦华录序》)总之,谈起宋代,总让自豪的国人唏嘘感叹。

  对于宋朝,美国汉学家伊沛霞也说:“宋朝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太高。很多人更青睐它以前的唐朝(618—907),唐朝有威武的皇帝,军事扩张的成就,激昂的诗人和文化上的自信。”伊沛霞还有一句话说得好,即我们“不能用喜欢还是不喜欢来概括宋朝。”(97)我尤其认为宋朝也有属于自己的好传统、好品质。除了对于文人的尊重,这种好传统还体现在宋人对于学术理性的探索。除此以外,我认为宋朝区别于其他朝代的特质尤其在于宋人有强烈的史鉴意识。说得更明白点,即是宋人有超乎前人的“镜子”意识。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明古今”,这样的认识到了宋代才达到了自觉的极致。

  我们知道北宋从立国之初,就开始筹划并着手编撰刊刻前代的史书,到真宗、仁宗时,基本上将前代的所有史书都刊刻出齐。尽管如此,宋人还不满足,由司马光牵头又编撰了一部《资治通鉴》。据司马光自己说,编撰这部巨帙是因为在此之前,自《史记》至《五代史》,已有十七史先后问世。众多史籍,使“诸生历年不能尽其篇第,毕世不暇举其大略”。司马光在《进通鉴表》中说,他此举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跻无前之至治”,清楚地表明司马光编撰此书的根本目的是要发挥“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通过总结历史为时下的政治服务,最终实现天下大治。无怪此书进奏后,深得宋英宗的赏识。宋神宗即位后,更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正式赐名为《资治通鉴》。《玉海》(卷47)载:

  治平四年己酉十月,初御迩英。甲寅二十三日,初进读,赐名《资治通鉴》。神宗亲制《序》面赐光。《序》略曰:“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磨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以邪正,要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

  至于所谓“资治通鉴”,王夫之亦云:“曰‘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鉴’者,能别人之妍媸,而整衣冠、尊瞻视者,可就正焉。”“‘通’者,何也?君道在焉,国是在焉,民情在焉,边防在焉,臣谊在焉,臣节在焉,士之行己以无辱者在焉,学之守正而不陂者在焉。虽扼穷独处,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故曰‘通’也。”王夫之此意归纳起来就是其所说的“鉴之者明,通之也广,资之也深,人自取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意思是说《资治通鉴》编著的目的,是用更广泛、更深邃的镜子为人们提供治身治世的资料例证。(98)而我认为“资治通鉴”,是为了明了古今政事得失,以利于当下之国家治理。“通鉴”两字,蕴含意思有两层:一是此书编撰有统括诸朝政事得失之意;二是希望由此成就一个放之四海皆有用的大瓠瓜,磨成一面照亮古今的大镜子。有此一镜子,旁镜皆可不用矣。

  若干年前,季羡林在为他人著作作序时,曾有这样一段话:“有一个事实,本来是彰明昭著的,却几乎为所有的中外人士所忽略(黑格尔似乎谈到过),这就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在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中,最爱历史,历史典籍的时间最久,最完整,最有系统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史籍多而全,有什么好处呢?……用处是很多的,意义是很大的。我们常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又说‘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类似的说法还多得很。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写了一部通史,命名为《资治通鉴》,所谓‘资治’就是‘有助于统治或治理’,用意昭然。”(99)

  北宋正是这样一个“史鉴意识”浓厚的朝代。北宋统治者一直希望从前朝史实中,找到长治久安的良方。从五代之历史,宋太祖深感削夺藩镇兵权的重要,并进而惊喜地认为“文人主政”是预防前朝乱世的好办法。实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冗官尾大的毛病,客观上造成了军事上的极弱局面。宋人难权其衡,在“选择强兵”和“削夺兵权”的两难局面中寻找平衡点。实际上,整个宋代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改革,这样的平衡点不仅没有找到,而且搞不好的结果,还往往是把秤给翘翻了。史籍给宋人带来的不是明得失,而是“权衡”的两难。因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历史并非模式的重复,它有其相似的一面,又有其变异不同的一面。其法则的掌握不是抓住具体的历史教训,而是要握历史脉动的规律,从中抽绎出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来指导当今的现实。现在来看,宋人并不明白其玄机,他们只是秉持儒家“扣其两端用其中”的中庸观,在这样的“两难”中艰难地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如果找不到,他们就大概地截取两端,取其当间——即为“平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