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139)

  按钱谦益的看法,什么是古文?韩愈所写的是古文,而欧阳修的是今文。古文在理和意两方面要以儒家经典为根本。格,何为格?我们常说人格、诗格。文亦有文格,即文章的格调。在格调和局法上要以历代史书为本,字句上要学习和模仿司马迁、班固、范晔、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的语言字句。

  钱陆灿认为,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古文,当时人们没有很好地辨别清楚,错误地将欧阳修、曾巩等人今文的八股语当成了古文。并且说欧、曾等人文章反而不如在成化、弘治、正德、嘉靖时的明代复古派先辈(如归有光等)的文章有古意和古字句。陆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欧、曾等人的文章不符合他说的古文标准——即古文在理和意两方面要以儒家经典为根本,在格调和局法上要以历代史书为根本,字句上要学习和模仿司马迁、班固、范晔、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的语言字句。实际上的情形是否如此呢?如果陆氏的说法基于对当年欧、曾二人文章基本事实的了解,那么我认为钱陆灿评论欧、曾二人文章不是古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认为二人文章在“理和意”方面没有本于“经”。因为按欧阳修参与了《新唐书》、《新五代史》修撰的史实看,其对于史书是颇为了解,应该说其文章格调局法“本于史”是没有疑问的。而字句学习模仿司马迁等人更是细枝末节,讨论意义不大。

  我认为,宽泛地说,所谓“古文”其实是相对于“时文”而言的,就是早于当下时代以前的散体文。尽管罗时进等人认为“时文”作为一种明确的文体类别概念,在北宋有“趋时”和“干时”的双重含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分别指示的有“五代体”、“西昆体”、“太学体”,以及熙宁改革后骈散兼采的经义和政论文,其有一个渐进式的指代进程。(30)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宋人而言,古文必不指北宋时期的文章,而应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以及更早的秦汉散文。“古文”在北宋成为一个概念,其实代表的是前代的好散文。然而,正如赵宪章曾经谈道:“十八世纪以前,中国古代文论是文艺学经验方法最典型、最完美的历史型态”,而“主体性、浑整性、意会性为其特点。”(31)赵先生此言虽谈论的是文学理论,然而总体上,中国古人对于概念的把握习惯均与此类似。蒙培元说:“就经验综合性特征而言,它和西方的所谓理性分析思维是对立的,它倾向于对感性经验作抽象的整体把握,而不是对经验事实作具体的概念分析……它主张在主客体的统一中把握整体系统及其动态平衡,却忽视了主客体的对立以及概念系统的逻辑化和形式化,因而缺乏概念的确定性和明晰性。”(32)

  这就是说,“古文”具体是什么模样?早期的宋人除了“时间久远”的区别外,“古文”的外形如何,内容又应怎样?这些问题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认识,宋人在完善自己对于古文的认识,需要他们付出相当的时间和努力弥补这样的模糊。这样的努力包括树立榜样、模仿前人范本与自我的模拟创作,也包括将自己心目中的“古文”与当时各种面目的“时文”和“假古文”加以区别。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即是付出此种努力的典范。一方面,北宋初期,宋人寻找的古文榜样有韩愈、柳宗元,以及战国、先秦两汉的散文。穆修、欧阳修等人于唐人文章中发现了韩、柳之文,苏洵父子则博取众长,更古地发现了先秦两汉的散文典范。另一方面,北宋的“时文”也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在北宋建国初期,柳开等人反对的“时文”,指的是五代以来风行一时的“骈文”;此后,穆修、石介等人反对的“时文”,则是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人的“西昆文体”;到欧阳修出来,所要纠正的“时文”,不仅仅是“西昆体”,同时还有石介等人所倡导的“太学体”。北宋“古文理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才逐渐建立和形成。待到苏轼一出,进一步地廓清了欧阳修等人的古文理念。北宋的“古文理念”发展到此时,就成了摒弃“文道”争议,提倡“以意为主”、“风行水上”、“语出天然”、“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的散文理念。

  既然韩愈、柳宗元的书籍文本所附载着的古文观念,对主张北宋古文变革的文人士大夫有深刻影响,那么,韩、柳二人的古文观念究竟是怎样的?解开这个疑问,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北宋欧阳修等人所接受而确立的古文观念是什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葛兆光曾给唐代的“古文”下过一个定义。他说:“所谓‘古文’,是韩愈等人针对‘时文’即魏晋以来形成、至初唐仍旧流行的骈体文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先秦两汉时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33)

  从葛兆光这个“古文”定义,至少我看到以下几点:

  (1)唐代韩愈等人提出的“古文”是针对唐代当时的“时文”(即魏晋以来形成并在唐代流行的骈体文)而提出的概念。也就是说,唐代的“古文”从内质和形式等各方面应该有别于北宋的“古文”。因为它们当下所面对的对象不同,即唐宋各自所针对的“时文”是不相同的。唐代韩愈所面对的是魏晋以来的骈体文,而北宋欧阳修等人所面对的则不是骈体那么简单。以西昆派宋文为例,虽然西昆贵骈尚丽,讲究辞采声韵,偏重文学的艺术与审美,追求语言的形态美、色彩美、声韵美,但他们的文章也强调文章的内容与功用,以气势为胜。这也就是说,西昆派所代表的“时文”并非一无是处。而宋代古文革新后来之所以有成就,也与欧阳修等人汲取了西昆派文章的优点和长处有一定关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