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23)

  上述记载清楚列出五代时期刻书所初步形成的规范程序和标准,其官方印书的标准范例如下:(1)国子监为官方印书的权威机构,由它确定所要模仿刊刻的书籍定本(范本)。(2)雕印的前期工作由选本、校勘、笺注、抄写等程序构成,均由国子监选派专门人才(22)施行。(3)由国子监选择雇用雕字匠人雕印书板。(4)儒家经书均以国子监所印版本为准,不得以杂本混淆。以上这些印书规范与标准对于后来北宋书籍印刷的借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五代十国藏书家的藏书来源,范凤书曾说:“除传统的抄写和帝王赏赐外,有相当一部分则是从市场采购而来。这是由于其时已有了雕版印刷,书籍成了商品供应,为人们购置提供了方便。像后唐的王都‘令人广将金帛收市,以得为务,不责贵贱,书至三万卷’(《旧五代史》卷54)。王惠范‘但以金帛购求古书图画,日以披玩为志焉’(《三楚新录》卷3)”(23)。其实,当时以重金收购图书的还大有人在。荆南名臣孙光宪当年也是“每患兵戈之际,书籍不备,遇发使诸道,未尝不厚赉金帛购求焉。于是三年间收书及数万卷”(《三楚新录》卷3)。

  现在看来,五代藏书家能够从市场上买到各类图书,说明当时市场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印本书和抄本书供应。因此,五代十国的藏书除了国子监官刻积累以外,民间刻书情况也不容忽视。按《五代印刷事例简表》所示,五代民间刻书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寺庙、道观僧道刻书;二是私人刻书。

  寺庙僧道刻书的现象,自晚唐昙域刻印《禅月集》,直至吴越僧延寿刻印佛经,一直都是晚唐五代民间刻书的主要活动。从《唐五代印刷事例简表》来看,相比于道教印经,佛教印经事例占大多数。以敦煌印经为例,曹元忠以及咸通九年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其印经目的主要是源于宗教虔诚。我们甚至可以设想,以当时的客观条件,若不是异地雕印佛经输入,在以写经为主的敦煌雕印佛经,除了较大的金钱耗费,更有赖于强烈的宗教感情。按《敦煌县志》记载,曹元忠之父曹义金本为沙州长史,只因为原节度使张义潮、张淮深的后人绝,而被推为帅。此后其子元忠、孙延禄,“周、宋时俱遣使奉表入贡,授本军节度加中书仆射等官”,曹元忠更于宋太宗朝以州归宋。(24)资料佐证,敦煌出土的《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下刊有文字曰:

  弟子旧义军节度川沙等州,观察处置管内营田押藩落等使,特进检校大俦谯郡开国侯曹元忠,雕此印板,奉为城隍安泰,阖郡康宁,东西之道路开通,南北之凶杀顺化,励疾消散,刁斗藏音。随喜见闻,俱沾福佑,于时大晋开运四年(947)丁未岁七月十五日记,匠人雷廷美。(25)

  这一证据说明,曹元忠当年雕版佛经有借助佛教祈福纳祥的目的。因此,卡特也认定,佛教的发展是促成印刷的推动力。他说:“中国最早的印刷,即为佛经和佛教图像。……在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背景中有一种强烈的宗教动机……中国人正在进行各种复制方法的试验时(这种试验最后促成印刷),正是中国史上一个宗教最盛的时期。”(26)

  至于其他民间私人刻书。根据晚唐中和三年,中书舍人柳玭在蜀所见的书肆印书。当时西蜀的民间刻书主要是“阴阳杂说、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柳氏家训》)等书籍,而且这些印书或是印制低劣,大多“浸染不可尽晓”。历书、小学、字书以及占梦、相宅等印本书籍的大量出现,说明晚唐民间印本主要偏重于满足民间实用功能的书籍,而雕版印刷也率先在政局相对稳定的西蜀民间得以兴起。对此,宋叶梦得也说:“世言雕板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板,道为之尔。《柳玭训序》言其在蜀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则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石林燕语》卷8)

  与晚唐相比,五代十国最值得关注的则是民间某些出于个人原因的书籍刊刻。譬如,和凝、刘绮庄、贯休等人的文集作品刊印,以及毋昭裔出于个人目的(27)刊印的《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书。

  通常意义上,《九经》作为儒家经典,其刻印目的与隋唐以来科举的考经传统密切有关。因此,当代经学家马宗霍也说:“自唐以九经取士,历五代迄宋,其制不改。五代虽曰乱离,而镂板之术于时始行。”(《宋之经学》)(28)而《文选》、《初学记》这类书籍的刻印,既有一般的文化教育目的,也与科举选人有密切关系。

  《初学记》最初原是唐玄宗为教育诸子所编,为皇子作文时检查事类所用。故命令臣下徐坚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体例略仿《艺文类聚》,主要保存南北朝很多诗文的零篇单句。据《大唐新语》(卷9)记载,玄宗对张说言道:“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及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

  唐徐坚编纂的《初学记》是唐玄宗时官修的类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此书“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唐初承六朝余绪,骈文很流行,文章讲究词藻典故。可见,当时类似《初学记》这样的类书,主要是“便于习文者寻检学习前代诗文的秀章隽句,掌握不同类别之人事物象的大体叙写词藻及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诗赋素质及属文技巧”(29)。《初学记》作为帮助皇子诗文写作的类书,其最初定然是以抄本藏于宫中。而毋昭裔以私人身份将之版印,目的既然是“庶及天下习学之者”,故其刻印主要是满足社会人士学习诗文的普遍需求。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