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46)

  至于金陵的印刷事实,张剑光在《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一书中所引的证据如下:(1)马令《南唐书》载,北宋初年,诏学官校勘五经,“及得金陵藏书十余万卷,分布三馆及学士舍人院。其书多雠校精审,编秩完具,与诸国本不类”。张剑光据此认为,由于金陵藏书众多,很有可能是印刷的,而且史书明言与“诸国本不类”,即南唐的印刷自成一体,版式等都有可能比较特殊。(2)北宋宋祁校《汉书》时,曾用江南本参校。张剑光认为,“江南本”指的就是江南的雕刻本。(3)南唐刻印过刘知几《史通》和徐陵的《玉台新咏》,因为这两本书后有李后主“建业文房之印”,来新夏、李书华等有关专家认为它们是南唐初刻本。(113)(4)《册府元龟》(卷608)冯道等人所云“尝见吴蜀之人鬻印板文字,色类绝多,终不及经典”。以上证据中,除了第四条前已考述,不复赘言。其他三条证据皆似有牵强之嫌,恐不足为凭。(114)张秀民在《中国印刷史》中也提到南唐建业文房的证据,同时还提到南唐有保大本《韩昌黎集》(115)。然除此以外,目前尚难找出其他证据加以充分论证。

  根据前面统计的五代时期板印书籍留存,所得结论是五代时期,书籍印刷事实大部分集中在南方吴、蜀等国,而非北方。关于江南印刷传统的延续,至宋代仍能看出端倪。宋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但纸不佳……”(《石林燕语》卷8)陆游有故事云:

  三舍法行时,有教官出《易义》题云:“乾为为金,坤又为金。”何邪?诸生乃怀监本至帘前请曰:“先生恐是看了麻沙本。若监本,则坤为釜也。教授惶恐谢。”又云:“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老学庵笔记》)

  说白了,北宋京师(汴梁)印书业发达,很大程度依赖于其封建中央集权而造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而杭州、西蜀、福建的印刷业却实实在在是多年印刷文化传统积淀的结果。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说:

  《册府元龟》载,后唐长兴中,冯道、李愚奏云:尝见吴蜀之人鬻印板文字,色类绝多。则五季之顷,其行转盛,及宋有天下,南并吴越。嗣后,国子监刊书,若《七经正义》,若《史》、《汉》三史,若南北朝《七史》,若《唐书》,若《资治通鉴》,若诸医书皆下杭州镂板。北宋监本刊于杭者,殆居泰半。南渡以后,临安为行都,冑监在焉。板书之所萃集。宋亡,废为西湖书院,而书库未毁。明初移入南京国子监,吾浙之宝藏,俄空焉。

  影印宋刻本《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南齐书》卷末有北宋治平二年(1055)牒文,亦可证实王国维的考证说法。其牒文曰:“崇文院嘉祐六年(1061)八月十一日敕节文,《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后周书》,见今国子监并未有印本……依《唐书》例,逐旋封送杭州开板。”按王国维的考证,杭州作为当时一个重要的书籍印刷地点,其兴盛期从五代直至南宋灭亡。

  北宋王朝在文化建设上较多地借鉴了南方诸国的先进经验,其中尤以书籍印刷为技术之先。考察五代及五代以前的印刷史实,可知其中多数印刷事实大都发生在江南。对此,王国维骄傲地说:“镂板之兴远在唐世,其初见于纪载者,吴蜀也。而吾浙为尤先。元微之作《白氏长庆集序》,自注曰:‘扬越闲多作书,摹勒乐天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夫刻石亦可云摹勒,而作书鬻卖,自非镂板不可,则唐之中叶,吾浙已有刊板矣。”(116)

  随着北宋平定南方,江南的文化随着士人、书籍一同北移,最终构造起了北宋文化的繁荣。南唐徐铉、张洎等文臣入宋,参与诸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等书的编修工作,可证江南士人入宋的情况,当不在少数。《十国春秋》(卷75)曾载:

  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少孤力学,事母以孝闻。……晋天福中,登进士第,未几,以离乱还乡。……时宋翰林李昉,宾于同年进士也,遗之以诗。(南)唐后主见诗贷死,复其官。……初归江南,举一子,名归唐,亦能诗,肄业庐山国学,与邻房生同得佳句,遂交讼于江州。宋开宝时累官大理丞,时人犹指之曰:“此乃讼诗生也。”

  江南诸国重视文化教育,学校兴盛一时。孟宾于之子“孟归唐”肄业于庐山国学,因为与别人同得佳句,所引起的著作权争端,甚至惊动了官府诉讼。

  这一时期,有些文人随着时势变化,多次迁移,寻求稳定,直至最终入宋。最具代表性的是五代至宋代杨岩一族的迁徙过程。《十国春秋》(卷85)载:

  杨岩,弘农人也。父承休,官唐刑部员外郎,天祐时,副给事中郑祁册封武肃王为吴王,会淮南道阻,不克归,遂留杭州。初承休之行也,挈岩与俱,岩历仕武肃王父子,累官至丞相。子郾,以任子历官尚书职方员外郎。郾子蠙,蚤卒。蠙子侃,年十岁,能作《雪赋》。忠懿王入宋,郾率侃以其族随行,侨居宋州。

  杨岩一族最初由北方迁居南方吴越,最后又随钱俶入宋,侨居宋州。由此,无怪生活在北宋末年的朱弁撰文也谈道:“晁以道尝为余言:本朝文物之盛,自国初至昭陵时,并从江南来。二徐兄弟以儒学显,二杨叔侄以词章进,刁衍、杜镐以明习典故用,而晏丞相、欧阳少师巍乎为一世龙门。纪纲法度,号令文章,灿然具备,有三代风度。庆历间,人才彬彬,号称众多,不减武、宣者,盖诸公实有力焉。”(《曲洧旧闻》卷1)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