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爱新觉罗家族史_刘小萌【完结】(137)

  士大夫耻言主和,而不讲海防,好言攘夷,而不知外事,挥斥西学,不遗余力,及身当其局,则手足无措,往往败事。夫岂中国士大夫之好亡,而不乐自强哉?盖习于所见所闻,而囿于不见不闻也。

  所以他极力主张讲究“西学自强之新术”,认为只要学他人所长,国家则可盛强。在《知耻学会后序》中,他建议通过兴报馆、求贤才、废科举、倡新学等途径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在文章中动情地写道:“我中国神明之裔也,尧舜之遗也,不思与英、德、法、日并驾于五洲,而坐视黑人、红人为奴,思执鞭而从其后,吾不可复见五大洲豪杰之士矣。”[33]言辞痛切,催人泪下,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寿富对八旗子弟冥顽不灵的保守态度尤为痛心疾首,指斥他们说:“八旗奉直诸君子,坚持旧说,悍然不顾,宁使外夷祸深,乱民愿遂,绝不肯为君父一变其故见,名为卫道持正,直是外夷之向导,乱民之表帅。”[34]作为统治阶层中人,寿富却指斥那些道貌岸然,“名为卫道持正”的政治保守派,实为“外夷之向导”,加重了亡国危机,批评是相当尖锐的。当然,寿富在鼓吹变法的同时,亦时时流露出矢忠于满洲统治者的思想。

  在当时的满洲亲贵大僚中,大学士刚毅是一个不学无术、刚愎自用、政治保守的典型。他识字不多,孤陋寡闻,在大庭广众中常说讹字,如任刑部尚书时,每称皋陶之陶作“如”字,尤其令人喷饭的是改“瘐死”为“瘦死”,反斥司员不识字;又将“聊生”念作“耶生”,诸如此类,留下不少笑柄。刚毅之类不学无术、愚顽保守的贵族官僚,无不具有敌视变法,盲目排外,猜忌汉人的特征。据说他“日言仇洋,见谈洋务者皆斥为汉奸”。对满汉畛域尤为深刻,曾书“汉人强旗人亡,旗人瘦汉人肥”十二字贴于座右。[35]他在慈禧等人怂恿下,专横跋扈,极力推行“排汉用满”政策。寿富对此极为不满,直言不讳地指出:“愈排汉,汉愈激;愈用满,满愈孤。吾族其无立足地乎?”对于寿富的这番言论,刚毅等人十分恼怒,污蔑他说:“长白晦气,生此异物也。”[36]

  光绪二十四年(1898),寿富参加会试中进士,廷试二甲,选任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帝召见于养心殿。寿富奏对诚切,光绪帝为之动容。[37]不久,奉命赴日本考察政治。归国后撰《日本风土志》4卷献上。召见时,痛陈中国积弊及宜兴、宜革诸条款,引起光绪帝重视。待“戊戌政变”发生,他深知时局艰危,心灰意冷,杜门不出。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兴起,京师大乱。寿富上书荣禄,建议将董福祥军队调出京畿,然后解散拳民,说“董为祸根,拳其枝叶耳”。荣禄不纳。七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寿富不忍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自题绝命词,并贻书同僚说:“国破家亡,万无生理。乞赴行在,力为表明。侍已死于此地,虽讲西学,未尝降敌。”与弟右翼宗室副管寿蕃及一妹一婢并投缳死。[38]殉国时年仅36岁。绝命词3首谓:

  衮衮诸王胆气粗,轻然一掷丧鸿图,试看国破家亡后,到底书生是丈夫。

  曾蒙殊宠对承明,报国无私愧此生,惟有孤魂凝不散,九原夜夜祝中兴。

  薰莸相杂恨东林,党祸牵连竟陆沉,今日海枯石乃见,两年重谤不伤心。

  诗中谴责满洲亲贵丧权辱国的媚外行径,表明自己报国无私的心迹。戊戌变法失败后,寿富受到种种诽谤;义和团运动中,又因为自己曾提倡“新学”,被众人指为“袒外”。对此,寿富均表示无愧无悔。他在殉难前惟一企盼的,是国家、民族将有中兴强盛之日。

  寿富不愧为近代历史上满洲人民的志士仁人之一。他所以成为宗室中的开明派,与家庭影响所关甚大。父宝廷,官至礼部右侍郎,为宗室名士。为官直言极谏,奏疏传四方。曾上疏谆谆以八旗人才为虑。《请整顿八旗人才疏》云:近年八旗文风未见,大逊于前。一由于官学废弛,教育无法,虽不乏读书应试之人,而专攻举业,所学非所用;一由于开捐以来,进身太易,捐一笔帖式,谋入档房,但能奔走攀援,虽目不识丁,不十年即可富贵。纵有聪明可选之才,沾染陋习,亦渐于轻浮卑佞。他建议培养八旗人才,应自整顿官学与笔帖式始。[39]八旗人才的荒废与匮乏,是清王朝病入膏肓的征兆之一,非整饬官学与笔帖式所能改变。不过宝廷能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加以针砭,在“万马齐喑”的气氛中还是起到一定警世作用的。

  宝廷为人不拘小节,光绪八年主持福建科举考试,途经浙东,船上邂逅风尘歌妓,一见钟情,入夜置千金于船中,携妓逃遁。寻奉旨革职。他从此芒鞋竹杖,策蹇游西山,日以吟咏消遣。晚年赋闲家居,自悔前行,痛感列强恣意蹂躏山河,忧心如焚。在一首五言诗中激愤地写道:“惜哉中国弱,兵绌财不丰,近属渐人夺,远境安能攻,瞿然大惊寤,热血沸五中。”但这时的他已徒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力了。

  盛昱也是清季宗室中有识之士。盛昱字伯熙,镶白旗宗室,肃亲王豪格七世孙。光绪二年(187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迁翰林院侍读。讨论经史、舆地及本朝掌故,皆能详其沿革。其间数上章奏,弹劾大员。他的上疏持论开明,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光绪十年(1884),任国子监祭酒。[40]因政治上受到排斥,将精力投入考据学问。他崇尚风雅,精于赏鉴。在表弟杨钟羲协助下编成《八旗文经》60卷,是有清一代旗人文学作品的重要结集。盛昱政治开明,无满汉歧见。《春明梦录》一书说他“人甚不羁,菲薄满人,而喜与汉人为友”。其实他的“菲薄满人”,仍是洞悉国势陵夷,外患相踵,八旗子弟却多不知自强自励,而生成的“恨铁不成钢”的复杂心理,实企盼八旗子弟能够重振先辈雄风。他将旗人的衰微归结为人口增多,旗制束缚,国库空虚,粮饷减成发放等原因。“八旗生计”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再加上贵族恣意挥霍,国势自然积弱日衰。这样就为列强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他目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割占土地,大声疾呼:“起我黄帝胄,驱彼白种贱,大破旗汉界,谋生皆任便。”[41]主张破除八旗制度,允许旗人自谋生计;全中国人,不分旗民满汉,联合一致共御外侮。而盛昱所云“起我黄帝胄,驱彼白种贱”,与前举寿富所谓“我中国神明之裔也,尧舜之遗也”可谓异曲同工,表明晚清宗室中的开明人士,在身份认同上早已突破满洲族人的狭隘局限,而自视为中华民族理所当然的一部分。这种观念的形成,是满汉民族长期陶融的结果,并为近代以来满汉各阶层人民在国难当头之际,团结一致、共御外侮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