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爱新觉罗家族史_刘小萌【完结】(64)

  堂子祭祀滥觞于入关以前,“堂子”就是观音堂的简称,原是辽东一带司空见惯的一种寺庙形式。满洲人将它作为各类宗教场所的泛称。爱新觉罗先世俗重祭天,但最初的祭天并无一定规制,只是因地制宜,于所至之地随意举行。[120]努尔哈赤时期,尚有在行军途中随时随地设案拜天的记载。后来受汉人于寺庙中拜谒神祇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了祭祀诸神(特别是祖先神)于室内,立竿祭天于室外的习惯。不过,在清朝入关以前,这一习俗在皇族的祭祀中虽已轮廓初具,似乎还没有专门的堂子祭祀之礼。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时拜谒的是玉帝庙(玉皇庙),皇太极在盛京时则拜谒城隍庙(或称城隍祠、城隍堂)。金毓黻曾考证说:“沈阳都城隍庙在城内,建于元代,而清初未尝另建新庙,则所谓的城隍庙者即堂子也。”[121]郑天挺也认为:“在天聪修太祖实录时,堂子一字尚无确当的汉译。”[122]他们的说法应是不错的。

  清朝入关后,于顺治元年(1644)在北京长安左门外创建了皇室的固定祭祀场所。但是直到乾隆年间,“堂子祭天”才正式被当作国家吉礼的一部分载入《会典》,成为清朝“特殊之祀典”。有资格入堂子致祭者的范围,也随等级制度的日趋完备而逐渐缩小。康熙十二年(1673)定,凡官员庶民等设立堂子致祭者,永行停止。从此,堂子祭祀便成了皇室专有的祭祀场所。皇室的堂子,主要建筑为三殿。一座方形,坐北向南,为祭神殿,汇祀诸神祇;一座圆形,坐南向北,称圜殿,即拜天圜殿,是堂子中最重要的祭场。圜殿南庭院正中设皇帝致祭时立神竿的大石座,其后东西两翼又分设小石座6行,每行分6重,共72个,加上皇帝的大石座共为73个,小石座是为皇子、王、贝勒、贝子、公等致祭时树神竿用的。此外,东南有尚神殿,南向,制如圜殿。堂子祭祀内容不一,“而以元旦拜天,出师凯旋为重”,这是必须由皇帝躬亲致祭的,其余祭礼仅遣官员代行。其他祭祀均为皇族宗室族祭,诸如每月初一的月祭,每年四月初八的浴佛祭,春秋两季的马祭、竿祭等。

  总之,祭堂子的参加者为皇帝及宗室贵族。在堂子内,能够设竿致祭的只有公以上的皇室亲贵。在元旦,只有亲王、郡王才有资格行挂钱之礼。[123]因此,堂子祭实为皇族宗室祭祀活动,它是满洲先世氏族祭祀活动的一种演变形式。

  堂子所祭神祇相当庞杂,但并非如人们所讹传的,以及某些学者所描述的那般诡秘。[124]概括说来,祭神殿所祭有佛祖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圜殿为主神之所在,祭祀纽欢台吉、武笃本贝子。尚神殿则祭尚锡神(田苗神)。不难看出,其中既有满洲萨满教固有的神祇,也有外来的各路神灵。祭祀时的萨满祝词,初用满语,乾隆以后改用汉语。到嘉庆时则已“罕有萨玛跳神者,然其祭固未尝废也”。[125]

  坤宁宫祭神是皇室进行萨满教祭祀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入关前盛京故宫内的清宁宫祭祀。坤宁宫祭祀是满洲家祭在宫廷生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供奉的偶像,有朝祭神和夕祭神之分。朝祭神有佛祖、观音和关圣;夕祭神名目繁多,总称为穆哩罕诸神、画像神和蒙古神等。蒙古神有“哈屯”(王妃)、“诺颜”(王侯)之谓,至少觉罗姓各氏族后裔,是将他们作为祖先神而虔诚祭祀的。祭祀时,有的仍依照草原游牧民的惯例奉献羊只(祭其他神灵时多以猪为牺牲),或于庭院中搭盖的蒙古包前设祭。[126]这正是满、蒙两个民族及其先民长期交往,互通婚姻的一个实证。特殊的祭祀,有柳枝求福仪,亦名换索仪,是为佛多妈妈所设的专祭。又有背灯祭,夕祭后掩灭灯火举行。都反映了满洲萨满教的古风。余如杀牲、吃祭肉等,也保留了满洲祭祀的一些特色。

  在《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所举的坤宁宫祭祀,还有元旦行礼、日祭、月祭、翼日祭、报祭、四季献神等诸多名目,都是乾隆年间的定制。其繁文缛节,庞杂重复,不能尽述。

  坤宁宫是皇后名义上的寝宫,祭礼的主持人和各类执事,大部分由女性充任。顺治年间定,坤宁宫祭神殿设赞祀女官长(司祝)2人、赞祀女官10人,均于上三旗觉罗命妇内选取,且要谙习萨满教者。也就是前人所谓“女巫选宗妇,距跃击鼓兼振铃”。另据《清宫词》注中记载:“萨满俗讹称撒麻太太,旧会典谓之赞祀女官”,也证明坤宁宫祭仪是由女萨满主持的。“萨满身故,则传于其媳而不传女,盖其所诵经咒不轻授人也。”[127]这些都是满洲传统信仰和礼仪的典型特色。此外,如司香、掌爨、司俎、碓房等执役人,基本由内务府管领下妇人充任。

  萨满祭神,向有“延客食肉”旧俗,又叫“食神余”(或“食祭余”)。每当祭祀毕,请族邻至家,同食祭肉,以多食为吉,客去不谢,谢则犯忌。坤宁宫祭祀,同样有在殿内煮肉、令近侍和枢臣吃肉的惯例。清制,朝祭所供肉,例不准出殿门。食肉时,派侍卫、散秩大臣等进宫分食。晚间背灯祭所供肉,例交膳房散给各处。乾隆五十二年(1787),弘历听说首领太监等,每将整块好肉私行偷用,以冷肉及瘦瘠残剩及骨分给充数,以至散秩大臣、侍卫等进内食肉者渐少,大为不满,谕令禁止。[128]然而积弊难除,到了清亡后溥仪小朝廷时代,太监们不仅偷食,且往外卖。太监们还神乎其神地说,祭肉是在坤宁宫的“神锅”里煮出来的,那口锅从顺治入关以来,一直没停过火,连锅里的肉汤还是200多年前的“原汤”哩。[129]这当然是夸大其辞,但坤宁宫祭祀与清廷之兴亡如影随形,确也是事实。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