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隋唐史_岑仲勉【完结】(116)

  后发现非正式铸行之唐钱:

  又会昌毁佛后各地所铸开元钱,其背均注明地名,计有昌、京、洛、扬、蓝(蓝田)、襄、荆、越、宣、洪、潭、兖、润、鄂、平(平州)、兴(兴元)、梁、广、梓、益、福、丹(丹州)、桂等廿三品。

  再就当日钱币经济情形言之,我以农立国,基本就是农业经济,工业不发达,境内金银铜比较缺乏,对国际贸易,除丝、茶及小量瓷器外,无贵重物品,入输者率皆量轻之奢侈品,以故常处于入超劣态,铜货外流,同时又由于佛寺之大宗消耗,晚唐遂长受铜缺钱荒之害。长庆元年杨於陵奏称钱币流入四夷。《大和上东征传》云,鉴真东渡日曾携大量铜钱。大食人Abu Zeyd称,唐末波斯湾有中国钱币散布。此亦是唐末币荒之一个原因。

  铜币转挽,费巨而劳,各州或禁见钱出界(见前文),更不得不别谋救济,《因话录》六称:“有士鬻产于外,得钱数百缗,惧以川途之难赍也,祈所知纳钱于公藏,而持牒以归,世所谓便换者。”元和七年,王播奏“商人于户部度支盐铁三司飞钱,谓之便换”。(《旧书》四九)同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新·食货志》)是即后世汇兑之先驱,且有由公家经营者[35]。

  乙、矿冶

  铸币与矿冶相表里,《新书·地理志》,各县下只有五金出产之简单记载,无详细描述。同书五四《食货志》称:“凡银、铜、铁、锡之冶一百六十八,陕、宣、润、饶、衢、信五州(按信州,乾元元年始由饶州析置,此称五州,当系肃宗以前之统计)银冶五十八,铜冶九十六,铁山五[36],锡山二,铅山四”(合散只得一百六十五)。然古代采矿用旧法,时开时闭,所在多有,据《食货志》所搜集之材料,略参他书各时代出产之额,往往甚悬绝,兹概述如左:

  高宗麟德二年,废陕州铜冶四十八。

  玄宗开元十五年,初税河南府伊阳县五重山银锡(据《元和志》五,每岁税银一千两)。

  宪宗元和三年,复开郴州平阳、高亭两县铜坑,又令五岭以北见采银坑,并宜禁断(参据《会要》八九),采银一两者流它州,银冶废者四十。逾年,复诏岭北银坑依前任百姓开采,禁见钱出岭,计岁出银十余万两[37],铜二十六万六千斤,铁二百七万斤,锡五万斤,铅无常数。七年,复开蔚州飞狐县三阿冶铜山(参据《元和志》一四)。文宗时,铜坑五十,岁采铜二十六万六千斤。

  宣宗时,增银冶二,铁山七十一,废铜冶二十七,铅山一,岁率银一万五千两,铜六十五万五千斤,铅十一万四千斤[38],锡一万七千斤,铁五十三万二千斤。

  唐之银矿,大概以饶为最著,贞观中,权万纪上言,宣、饶银大发,太宗斥之。厥后,总章初,用邓远议,置场榷银,号邓公场,又称德兴场,南唐因以德兴名县。其次,抚州临川县上幕镇东二里有银山,唐亦尝置监。又莱州昌阳县东一百四十里有黄银坑,隋开皇十八年,辛公义于此冶铸得黄银,大业末及贞观初更沙汰得之。

  第四十三节 庄 田

  近世译manor为“庄园”,然其本质与唐之“庄宅”或“庄园”(庄亦作)有异。古典中庄字无“田庄”、“庄宅”之训,今北方村落以某庄或某家庄为名者数不在少,是知中古时代庄宅之组织,颇占重要位置。白居易曾称其远祖白建有功北齐,诏赐庄、宅各一区,(《长庆集》二九)大业末,柴绍妻平阳公主自归鄠县庄所(《旧书》五八),则北朝之末,其名已著[39]。武德八年《赐少林寺教》:“前件地及碾,寺废之日,国司取以置”,(《萃编》七四)是唐初皇室已自置庄之证[40]。李吉甫《百司举要》称,则天分置庄宅使。(据《事物纪原》六引)今所见遗文,掌其事者名内庄宅使(《会要》八三大历十四),亦曰庄田使(《元龟》四九一贞元廿一)或庄宅使(《文苑英华》四四一咸通八),其田或为各州府所没入,(同上《会要》)有时亦以卖给人民。(《萃编》一一四大中五年《敕内宅使牒》)安、史之乱,尤急于搜括,以济军用,如肃宗诏“其近日隔绝人庄宅,宜即括责,一切官收”,(《全唐文》四二)是也。

  官吏豪富往往在别处购买田地,名为寄庄户,诸道将士亦常置庄田。(同上《会要》。又元载城南别墅数十所,见《旧书》一一八;东川节度严砺籍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等八十八户庄宅共一百二十二所,见《元氏长庆集》三七;大中初,韦宙在江陵府东有庄,积稻如坻,见《唐语林》七)开元二十四年诏:“闻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兼并,莫惧章程,借荒者皆有熟田,因之侵夺,置牧者唯指山谷,不限多少。”(《元龟》四九五)其弊往往逃避税收,元和十四年敕:“如闻诸道州府长吏等,或有本任得替后,遂于当处买百姓庄园、舍宅,或因替代情弊,便破定正额两税,不出差科。今后有此色,并勒依元额为定。”(同上《会要》)

  各地僧寺拥有田庄不少,故会昌灭佛,收良田数十万顷[41],通称曰常住僧田,(《萃编》七四及一〇八)如大像寺即“管大小共七所,都管地总五十三顷五十六亩三角荒熟”,(同上一一三)又长山县(今山东)醴泉寺有庄园十五所。(《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二)在均田制中,僧、尼、道士、女冠均可受田,大约男三十亩,女二十亩。惟其广占田地,政府屡加以限制,唐隆元年敕:“寺观广占田地及水碾硙,侵损百姓,宜令本州长官检括,依令式以外及官人百姓将庄田宅舍布施者,在京令司农即收,外州给贫下课户。”(《唐大诏令》一一)又开元十年敕:“天下寺观田宜准法据僧、尼、道士合给数外,一切管收,给贫下欠田丁。其寺观常住田,听以僧、尼、道士、女冠退田充,一百人以上不得过十顷,五十人以上不得过七顷,五十人以下不得过五顷。”(《会要》五九)末一敕对于每单位常住田额已加以总数的限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