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隋唐史_岑仲勉【完结】(27)

  武德、贞观时代,已有以外官兼任宰相或宰相兼任外官者。(如《新书》六一,武德二年,黄门侍郎、凉州总管杨恭仁遥领纳言,又贞观元年八月,中书令宇文士及检校凉州都督)天宝以后,此风益盛,通谓之使相。就事实言,可分为性质不同之两类:(甲)本为宰相,因事奉使外出(如至德元年十一月,崔涣为江南宣慰使),或出兼外官(如广德至大历间之王缙),回朝时仍可知宰相之事者。(乙)方镇官已高,乃加宰相虚衔以宠之(如至德元年八月,郭子仪为灵武长史,李光弼为北都留守,并同平章事),即来到京师,仍不能知宰相之事者,此项授官,晚唐至滥,通常加“检校”字样以示别。(《容斋三笔》载,光启三年十一月中书门下牒,列检校左仆射一人,检校司空八人,检校司徒八人,检校太保三人,检校太傅一人,检校太尉三人,检校太师一人,皆带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一人)

  说至此,吾人更须知唐代相将并无显然之分途,武后朝如岑长倩、张光辅、娄师德、张仁亶(即仁愿)、狄仁杰、唐休璟、魏元忠,皆以宰相而提兵,其例甚多。后此,玄宗朝有薛讷、王晙、张说,肃宗朝有房琯、张镐,与夫裴度之平淮蔡,白敏中之征党项,都是科举文人而出将入相(属于唐末者不再详举),未见得边镇大帅“非蕃将莫能胜任”。抑德宗之后,宰相拔自翰林学士者固多,但以蕃族而位兼将相者,天宝后却有李光弼、李正己、李宝臣、李抱玉、李光颜、李克用、王思礼、王镕、仆固怀恩、乌重胤、浑瑊等十一人。反之,太宗时蕃将虽不少,并无一人作过宰相。所谓将相蕃汉进用之途遂分歧不可复合者,殊无以解于上述之事实也。

  中唐后经济困难,又尝以宰相兼知财政,如判度支、勾当度支、勾当转运租庸度支,皆其务也。此外如太清宫使、太微宫使、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等,亦常为晚唐真宰相之带衔,无关实权,故不繁记(晚唐首相常兼太清宫使,次弘文馆大学士,次监修国史,又次集贤殿大学士,见《退朝录》)。

  吏部之考功郎中主判京官考,员外郎判外官考,(见旧、新《官志》)宰相亦在被考之列。李德裕尝与武宗言:“开元初,辅相率三考辄去,虽姚崇、宋璟不能逾,至李林甫秉权乃十九年,遂及祸败,是知亟进罢宰相,使政在中书,诚治本也。”(《新书》一八〇《德裕传》)朱礼云:“独不言房玄龄相太宗十八年,魏徵亦十四年,何害其为治哉?”因讥德裕言论苟发,不当事理。(《事笺》一)然须知驾御之术,存乎其人,有太宗之英明则可,不能一概论也。士大夫习性,往往徇私恩而轻公义,当国太久,门生故吏,或布满朝廷,即宰相有过,不敢言或不愿言,更无论植党营私,酿尾大不掉之弊矣。亟进退则人思有为,可减少日久玩生之偏差,故德裕之论,亦适合于旧日之中国。

  最后,侍中等职何以转为宰相之任,亦有寻究之必要。元朱礼云:“唐以中书、仆射、侍中为三省官,此盖汉世宦官亵臣之称,而以命宰相,此儒者所以讥也。”(《事笺》一)余按周金铭参预王之颁奖者“宰”最多见,又“善夫”可出纳王命,宰之义为屠杀,最初当是代游牧部落酋长司宰牲之专艺,膳夫则供奉饮食,维时宦制未兴,助酋长为理者无非四周执事之人。《元史·兵志》云:“预怯薛之职而居禁近者,分冠服、弓矢、饮食、文史、车马、庐帐、府库、医药、卜祝之事,悉世守之,虽以才能受任使服官政,贵盛之极,一日归至内庭,则执其事如故。至于子孙无改,非甚亲信,不得预也。”职是之故,蒙古圣旨必署当值怯薛之名字。吾人试上溯西周,下观蒙古,相隔二千年而大致相似,自无怪乎中古命相之不伦矣。

  第六节 门第之见与郡望

  “夏、殷不嫌一族之婚,周世始绝同姓之娶。”(《魏书·高祖纪》)自周以降,严族姓之别,原夫初意,以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实只维持人口之孳生;如《毛诗·陈风》云:“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取妻,必宋之子?”正侧重血统而非侧重族姓之反映。

  我国经过多回落后部族之侵入,始终能自葆其原有之文化,不特不同化于外人,而入侵者反为汉族所同化,此非有其特立自存的精神,不能臻此。《通志·氏族略》一云:“自隋、唐而上,……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其习俗自是由上古传下。及拓拔氏入主,山东士门不愿与异族为婚,混乱血统,其主张门第婚姻,实蕴含着抗外思潮,不应单凭表面形象,只看作阶级意味。惟是经过百余年后,鲜卑统治者力求汉化,“门第”之名称虽同,实质已多少嬗变,流弊为声价自高,婚姻买卖,武德之初,高祖言“关东人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又“贞观十二年正月十五日,修《氏族志》一百卷成,上之。先是,山东士人好自矜夸,以婚姻相尚,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普索天下谱谍,约诸史传,考其真伪,以为《氏族志》,以崔幹为第一等。书成,太宗谓曰,我与山东崔、卢家岂有旧嫌也?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人物,贩鬻婚姻,是无礼也,依托富贵,是无耻也,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何因崔幹为第一等?列为第三等。”(均《会要》三六)又《旧唐书》六五《高士廉传》述太宗言:“祇缘齐家惟据河北,梁、陈僻在江南,当时虽有人物,偏僻小国,不足可贵,至今犹以崔、卢、王、谢为重,……见居三品以上,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十六年六月又诏:“问名惟在于窃赀,结缡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媾,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贬其家门,受屈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族,行无礼于舅姑,……其自今年六月禁卖婚。”(《会要》八三)其后,高宗显庆四年,因李义府之请(义府为子向旧族求婚不得),复诏言,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婚姻。自今已后,嫁女受财,三品以上不得过绢三百匹,四五品不过二日,六七品不过一百,八品以下,不过五十,皆充所嫁女货妆等用,其夫家不得受赔门之财,经此两朝迭禁,其衰宗落谱,皆称禁婚家,益自矜贵,互相聘娶。(参《会要》八三及《新书》九五)故如李敬玄三娶皆山东旧族,(《旧书》八一)敬玄固高宗宰相,所行已如此,则其他可知。又贞元中柳芳序四姓世族,仍先山东,(《会要》三六)无怪乎文宗有“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新书》一七二《杜兼传》)之慨语也。然太、高两朝之意,无非禁其贩鬻婚姻,未尝妨其发展,陈寅恪乃谓:“对于中原甲姓,压抑摧毁,共事创始于太宗,为李唐帝室传统之政略。”(《李唐氏族之推测》)然陈氏又谓李唐为赵郡冒牌(见前一节),果如此说,则太宗乃推抑其冒牌之族,于论难通,则不如缪凤林所辨:“崇尚门地之习,初未因是而衰,唐宰相三百六十九人,崔氏十房独有二十三人,则压抑摧毁云云,似亦未可概论。”(《通史纲要》三册一八八页)立论更为明达。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