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甘州回鹘史_朱悦梅/杨富学【完结】(41)

  10.夜落隔归化(怀宁顺化可汗,1016~1022年在位),甘州回鹘第九任可汗。

  11.夜落隔通顺(归忠保顺可汗,1023~1026年在位),甘州回鹘第十任可汗。

  12.宝国夜落隔(1027~1028年在位),甘州回鹘第十一任可汗。

  13.伊鲁格勒雅苏(1029~1032年在位),甘州回鹘国末位可汗。

  第二节 社会经济

  一 经济发展与社会演进

  回鹘本为一以游牧为主、农业为辅的草原民族,后来随着与唐朝经济联系的加强,回鹘的社会经济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中原地区的影响,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逐步发生转化,虽然游牧仍占主导地位,但已出现由不定居向半定居转化的趋势。在发展游牧业的同时,农业、商业和手工业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9世纪中叶回鹘的西迁,在古代维吾尔族社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农业发达,受其影响,迁入这里的回鹘人也逐步实现了经济转型。比较而言,西域回鹘经济模式的转化要比河西者为大,前者已由游牧经济转向半农半牧或以农为主,兼营畜牧;后者虽在农业上也有较大发展,但就总体言,游牧仍占主导成分。

  河西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宜农宜牧,自战国秦汉以来,一向是月氏、乌孙、匈奴等游牧民族驻牧之地,后来汉武帝开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农业在该地区也发展起来。回鹘作为游牧民族,西迁河西以后,虽继承了从事畜牧业的传统,但因受到汉人经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深处农业文明的包围之中,渐次熟悉并学会农耕,从而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生活方式也由游牧转为定居或半定居,史籍所谓“其可汗常楼(楼,应为斡尔朵Ordu之音转)居”[31]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根据史书记载,河西诸地的回鹘人所经营的农产品有白麦、青稞、黄麻、葱韭、胡荽等;畜牧业产品有骆驼、牦牛、绿野马、白貂鼠、羚羊角、革、腽肭脐等。

  诸多与农业生产生活有关的记载说明,不管是西域的回鹘人还是河西地区的回鹘人,都是农业和畜牧业兼营的,只是农牧业的比例,二者迥然有别,前者以农为主,后者农牧兼重。

  二 城市的兴建

  回鹘所处的西域与河西走廊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中西交通的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迁移到河西走廊及周边的回鹘,分散在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瓜州(瓜州)、沙州(敦煌)以及秦州(天水)、贺兰山等地。他们之间互不统属,其中以进入甘州者势力最为强大。

  甘州回鹘在今山丹一带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城市。10世纪上半叶曾随使到中国访问的大食人米撒尔(Abű Dulaf Mis’ar Ibn al-Mahalhil)曾在游记(940年以前完成)中记载说:

  出了山谷,又行走一整日,之后,我们俯视了散达比尔(Sandâbil)城,此乃中国京都:宫廷所在地。我们在行进中度过了一夜,次日清早,又起程上路,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直至日落西山,我们才到达目的地。这座城如此之大,以至于穿过该城需要走一天的时间。城中有六十条街道,条条通往宫廷。我们来到一座城门,发现城墙高宽约有九十腕尺。在城墙顶上,有一条河,分成六十股水,每股水流向一座城门,每股水经过一个磨坊,在磨坊下面,流水绕弯而出,再进入另一个磨坊,从该磨坊出来,水就流向地面,其中之一半流出墙外浇灌花园;另一半流向城里,供城中居民用水……[该城]是印度的首府,同样也是突厥人的首府。我进入王宫,看到国王举止文雅,其枢密院人才济济。[32]

  这里的散达比尔(Sandâbil),学界有不同解释。冯承钧先生认为,该城似在沙州,中国国王指的似为沙州节度使张[承]奉或曹义(议)金。[33]德国学者马迦特(J. Marquart)经过考证,认为这位中国国王其实是指甘州回鹘可汗,并将Sandabil比定为甘州之山丹。[34]岑仲勉先生据山丹县有著名大佛,结合山丹城以水力利用而著名及八日行程等均与米撒尔所记相合,也同意甘州回鹘说。[35]英国学者亨利·玉尔(Henry Yule)则认为Sandabil一名似为阿拉伯讹传之印度城名,如Sindifu、Sandabur之类,中国并无这种地名。然而从马可·波罗之《游记》看,成都府被转写为Sindifu,与此城名相近,而Sandabil又与山丹接近,故而未能下断语。[36]

  若就该城规模的巨大这一因素看,将Sandabil比定为山丹有可疑之处,但除山丹之外,难以找到更合理的解释,尤其是在作为突厥人首府的城市中,再难找到更适合的了,故而这里暂以山丹视之。如果上述推测不误,Sandabil就是甘州之山丹的话,米撒尔的记录可视为10世纪甘州回鹘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证据。由于该城巨大,以至于米撒尔竟将其误作中国的都城。对于这座城的具体位置,有人认为在今天山丹的大马营,也有人认为在民乐县永固南的马营墩一带。尚待进一步研究。

  在回鹘未西迁以前,河西走廊一带就是经济繁荣、贸易发达之地,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产、供、销体系,在东西方各种民族穿梭往来、不断迁徙流动的同时。各种风格不同的文化也在这里传播、交流。回鹘人迁入这里后,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优良的文化传统,积极发展与周边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与中原、西藏、西夏及东北的契丹、女真交往频繁,而且也与西方的波斯、印度、大秦保持着直接或间接的商业交往。[37]其中史书记载最多的当为回鹘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五代至宋,回鹘与中原各王朝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经常派遣使者朝贡,并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和回赐,同时也是通过“朝贡”的名义和方式,进行贸易活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