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甘州回鹘史_朱悦梅/杨富学【完结】(87)

  [37] 孙修身:《跋敦煌遗书伯2992号卷背几件文书》,《新疆文物》1988年第4期,第51~52页;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55~456页。

  [38] 《册府元龟》卷九七二《外臣部·朝贡三》,第11424页。

  [39] 《新五代史》卷八《晋高祖纪》,第82页。

  [40] 《册府元龟》卷九七六《外臣部·褒异三》,第11470页。

  [41] 《册府元龟》卷九七二《外臣部·朝贡三》,第11424页。

  [42] 《册府元龟》卷九六五《外臣部·封册三》,第11355页。

  [43] 《旧五代史》卷八一《晋少帝纪》,第1074页。

  [44] 《册府元龟》卷九七二《外臣部·朝贡五》,第11424页。

  [45] 《旧五代史》卷八四《晋少帝纪》,第1114页。

  [46] 《册府元龟》卷九七二《外臣部·朝贡三》,第11424页。

  [47] 《册府元龟》卷九七六《外臣部·褒异三》,第11470页。

  [48] (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三《沙州》,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955页。

  [49] 《旧五代史》卷一三八《回鹘传》,第1843页。

  [50] 《新五代史》卷十二《世宗纪》,第123页。

  [51] (宋)章如愚:《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870页。

  [52] 《宋史》卷二《太祖纪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3页。

  [53]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二。

  [54] 《宋史》卷四九○《回鹘传》,第14114页。

  [55] 《宋会要辑稿》蕃夷七之一○。

  [56]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二。又见章如愚:《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870页。

  [57]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三。又见《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5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四,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28页。

  [59]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四夷十二·吐蕃》,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29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六,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90页有同载。

  [60] 《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61] 《宋史》卷四九○《回鹘传》,第14116页。又见《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62] 《宋会要辑稿》蕃夷七之一八,第7848页。又见《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63] (宋)章如愚:《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64] 《宋史》卷八《真宗纪三》,第149页。

  [65]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五。

  [66]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五。又见《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67] (清)戴锡章著,罗矛昆校点:《西夏纪》卷五,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3页。

  [68] 《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69] 《宋史》卷四九○《回鹘传》,第14116页。

  [70]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七。

  [71]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八。

  [72] 《宋会要辑稿》蕃夷七之二一。又见《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但系于正月。

  [73]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八。

  [74] (宋)章如愚:《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75]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一五。

  [76] 《宋会要辑稿》蕃夷七之二二。又见《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77] 《宋史》卷四九○《回鹘传》,第14117页。又见《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78] 《宋史》卷四九○《回鹘传》,第14117页。

  [79]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九。又见《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80] 《宋会要辑稿》蕃夷七之二三。又见《山堂考索后集》卷六四《四夷方贡》,第870页。

  [81] 辽克肃州一事,《辽史》卷九三《萧图玉传》记在统和十九年,《辽史·圣宗纪》则在统和二十八年,本文分析认为以后者较合适。

  [82] (清)戴锡章著,罗矛昆校点:《西夏纪》卷五,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9页。

  [83] (清)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3页。

  [84] 《辽史》卷二《太祖纪》下,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0页。

  [85] 同上书,第21页。

  [86] 《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第356页。

  [87] 《辽史》卷九三《萧图玉传》,第1378页。

  [88] 《辽史》卷十四《圣宗纪》,第164页。

  [89] 《宋史》卷四九○《回鹘传》,第14115~14116页。

  [90] 同上。

  [91] 《辽史》卷十五《圣宗纪》,第167~168页。

  [92] 《辽史》卷十七《圣宗纪》,第199页。

  第九章 甘州回鹘与西夏吐蕃的关系

  第一节 甘州回鹘与西夏的关系

  西夏(1038~1227年)是党项人于1038年建立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党项本为古代羌族的一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归附于唐朝的西夏残部被内迁入陕甘宁交界地区。唐末,首领拓跋思恭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而被授予夏州(今内蒙古自治区与陕西靖边县北交界处)定难军节度使职,赐姓李。唐末以来,中原板荡,夏州西夏政权偏处一隅,实力不断壮大,最终成为与中原对峙的割据政权。1038年,夏主元昊正式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最强时奄有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和陕西、青海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从元昊至末主李睍共传十帝,历一百九十年,先后与宋、辽、金等政权并存成犄角之势,又与回鹘、吐蕃等势力发生摩擦,1227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