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普鲁士之战_普里特·巴塔【完结】(120)

  最后一艘负责疏散的船只离开科尔贝格后,仍有1 200名难民留在镇内。科尔贝将Z34号驱逐舰召入港内,让最后一批难民登舰。甲板上人满为患,这艘驱逐舰向西驶去,舰上的水兵们竭力确保每座炮塔都能自如转动,以作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现在留在镇内的只有守军,先前为守军提供炮火支援的Z43号驱逐舰和T33号鱼雷艇负责将最后的守军撤走。3月18日清晨,科尔贝格陷落前,最后的400名守军从海路撤离。富尔里德上校带着最后一个排,冒着苏军先头部队的火力登上Z43号驱逐舰的快艇。海军中校科尔贝离开得更晚,他和另外10个人乘坐一艘小船逃离。

  党迅速将保卫科尔贝格的故事宣传为一场神话,对挡住一个苏联集团军和四个波兰师的英勇守卫者大加赞誉。他们为科尔贝格在历史上发挥过的作用锦上添花——1807年,它曾经历过法国军队长时间的围困,德国专门拍摄了一部电影描述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围城战。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投降后的黯淡岁月里,戈培尔便下令拍摄这部电影,但直到科尔贝格被战火笼罩后,这部电影才正式公映。的确,富尔里德上校熟练地运用了手头有限的兵力,对地形的掌握也很出色(尤其是宽阔的河流挡住了波兰人的前进),有效地消除了苏军的兵力优势。但实施进攻的部队,特别是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在向波罗的海漫长的进军途中遭受到极大的损失,实力已严重下降。另外一个可能性是,围城者并不急于夺取这座城市。从政治和军事角度上说,他们的目的是驱使德国居民尽快离开。130 000难民从沿岸各个地方疏散;被他们留在身后的城镇,先是遭到苏军先头部队的劫掠,然后又轮到波兰人。最后,仍留在这里的居民被迫离开他们的家园。

  * * *

  [1]斯大林,引自S·塞巴格·蒙蒂菲奥里的《斯大林:红色沙皇的宫廷》,第494页

  [2]丘吉尔,引自J·埃里克森,《通往柏林之路》,第477页

  [3]丘吉尔,引自S·塞巴格·蒙蒂菲奥里的《斯大林:红色沙皇的宫廷》,第490页

  [4]丘吉尔,引自J·埃里克森的《通往柏林之路》,第497页

  [5]斯大林,引自S·塞巴格·蒙蒂菲奥里的《斯大林:红色沙皇的宫廷》,第494页

  [6]H·施佩特尔,《“大德意志”装甲军军史,第三卷》,第199页

  [7]A·S·扎维亚洛夫、T·E·卡里亚丁,《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战役》,第38页,可参阅网站:http://elibrary.ru/cit_title_items.asp?titid=7789

  [8]P·奥伯胡贝尔,引自H·绍夫勒的《他们的生与死》,第251-252页

  [9]J·诺依曼,《第4装甲师,1943-1945》第二卷,第641页

  [10]H·绍夫勒,《维斯瓦河上的坦克》,第43页

  [11]S·博尔季切夫,《从纳雷夫河到易北河》,第208页

  [12]J·胡贝尔,《如此真实》,第174页

  [13]J·胡贝尔,《如此真实》,第185-186页

  [14]A·S·扎维亚洛夫、T·E·卡里亚丁,《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战役》,第57-58页

  [15]R·哈夫纳格尔,引自B·冯·埃格洛夫施泰因、W·黑根、J·胡贝尔的《Y-罗腾堡》,第149-150页

  [16]R·哈夫纳格尔,引自B·冯·埃格洛夫施泰因、W·黑根、J·胡贝尔的《Y-罗腾堡》,第150-151页

  [17]J·胡贝尔,《如此真实》,第196-203页

  [18]A·S·扎维亚洛夫、T·E·卡里亚丁,《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战役》,第56页

  [19]A·S·扎维亚洛夫、T·E·卡里亚丁,《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战役》,第90页

  [20]J·诺依曼,《第4装甲师,1943-1945》第二卷,第660页

  [21]H·绍夫勒,《维斯瓦河上的坦克》,第253-254页

  [22]R·蒂曼,《第83步兵师师史》,第293页

  [23]A·S·扎维亚洛夫、T·E·卡里亚丁,《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战役》,第62-67页

  [24]U·扎夫特,《东部战争》,第224页

  [25]U·扎夫特,《东部战争》,第216-229页

  [26]H·J·潘特纽斯,《东线的最后战役》,第186页

  [27]A·S·扎维亚洛夫、T·E·卡里亚丁,《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战役》,第100页

  [28]A·S·扎维亚洛夫、T·E·卡里亚丁,《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战役》,第116页

  [29]K·罗科索夫斯基,《一个军人的职责》,第300页

  [30]J·胡贝尔,《如此真实》,第246-250页

  [31]冯·埃格洛夫施泰因,引自B·冯·埃格洛夫施泰因、W·黑根、J·胡贝尔的《Y-罗腾堡》,第179页

  [32]W·豪普特,《红军到达德国》,第92页

  [33]A·S·扎维亚洛夫、T·E·卡里亚丁,《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战役》,第134-135页

  [34]K·罗科索夫斯基,《一个军人的职责》,第304页

  [35]F·胡泽曼,《信念永存》,第489页

  [36]F·胡泽曼,《信念永存》,第610-613页

  [37]连长希内克,引自F·胡泽曼,《信念永存》,第615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