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普鲁士之战_普里特·巴塔【完结】(166)

  为了保护自己的船只,船长将“比勒陀利亚”号驶近海拉的高射炮阵地。约翰·胡贝尔刚刚登上一艘名为“夏洛特·施罗德”号的老旧轮船,这艘轮船驶离海拉港,等待着船队实施集结:

  冰冷、强烈的东北风持续不断,我们的轮船在驻锚处汹涌的海浪间颠簸着。我们向四联装高射炮炮位上的水手们打听,据他们估计,此刻的海浪为6到7级。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因为敌人随时可能发起空袭……一些船只聚拢在我们身边。巡逻艇、扫雷艇在四周来回巡弋,实施着警戒。下午3点左右,敌人的空袭突然间到来。远处一艘船上的高射炮开火了,随后,我们这艘轮船上的高射炮也加入其中。防空炮位就在我们上方2米处,顺着这些四联装高射炮射出的曳光弹,我们清楚地看见一群轰炸机出现在空中。这些轰炸机排着整齐的编队,我们能听见飞机引擎发出的轰鸣。轰炸机满载着炸弹,借着东风向我们飞来。这是道格拉斯的“波士顿”轰炸机,双引擎……此刻,炸弹从敞开的弹仓落下,一串又一串,看上去正朝我们落下。不,它们落向另一侧。我迅速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这条轮船是船队中最小的一艘。我们听见炸弹落下时发出的呼啸,它们径直扑向目标——距离我们几百米外的“比勒陀利亚”号。“比勒陀利亚”号是我们这支船队中吨位最大的一艘,约有16 000吨,白色,美丽的白色,船体上涂着硕大的红十字标志——她是一艘医院船。那些混蛋瞄准了她,根本无视战争法规。炸弹翻滚着落了下来——轰炸机中队向前飞去——证实了我们的怀疑。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炸弹落入海中!所有炸弹都落入海水中。这些炸弹悉数脱靶。太好了!被激起的海水高达60-80米,落在“比勒陀利亚”号后方。但最后一颗炸弹击中她的尾部,炸弹爆炸,船只起火燃烧。烟雾迅速将她笼罩。现在又将发生怎样的情况?这艘美丽的邮轮立即转入迎风面,船员们忽东忽西,在甲板上疯狂地忙碌着——他们居然在十分钟内将火扑灭了。火势被扑灭!我们击掌相庆,感谢上帝。[15]

  炸弹造成11人丧生,24人受伤,但“比勒陀利亚”号仍能航行。下午5点30分,她与另外四艘船组成一支船队驶离。尽管船只有些进水,但船员们用水泵抽水,确保她浮在水面上。“比勒陀利亚”号在战争中生还下来,共计疏散了35 000人,英国人将其缴获后,她被更名为“杜恩帝国”号。她被改装成一艘运兵船,并于1949年重新命名为“奥威尔帝国”号。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她被冠以“贾蒂山”号的名称,负责将亚洲的朝圣者送往沙特阿拉伯的麦加。1973年,她加入印度尼西亚海军,再次成为一艘运兵船,并更名为“丹戎潘当”号,1987年作为废旧钢铁被卖给台湾,她是恩格尔哈特的疏散船队中最后一艘幸存的船只。

  泽姆兰半岛上,第5装甲师师长霍夫曼-舍恩博恩将军于4月9日在梅特格滕附近负伤,撤入柯尼斯堡及随后的突围行动中负责指挥该师的赫尔佐格上校再次执掌第5装甲师。在这个阶段,一道草拟的命令出现了,这道命令后来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命令的代号为“约克”,要求第5装甲师先向北突出苏军防线,然后再分成小股部队向西逃离。其意图似乎是为了防止该师被隔断、歼灭在派瑟半岛——如果发现自己被切断在这里,他们就将设法赶至皮劳北部的德军防线。不管怎样,这道命令没有付诸实施,但在接下来的几天,师里某些部队的行动似乎与上级部门的指示背道而驰。

  尽管第24装甲师在设法赶至巴尔加的过程中遭遇到灾难性损失,但师里的数千名士兵(大多是后方人员)成功到达泽姆兰。4月5日,该师接到安排250名“专业人员”返回德国的命令,理由是以这些人构成某个新建师的核心。这250人经过精心挑选,其方式与第4装甲师选出200名坦克兵构成“屈斯佩特”疏散群的办法差不多,他们被派往海拉;4月19日,这群士兵登上“甘特尔”号撤往德国西部。通过各种手段,师里的另外500人也被撤回德国,作为先遣队,他们将为全师的整体撤离做好准备。第24装甲师甚至搞到一架德国空军的飞机,赶至诺伊蒂夫,将负伤的冯·诺斯蒂茨-瓦尔维茨少将送往德国西部。师里剩下的人员作为步兵部署,准备应对苏军最后的攻击。

  皮劳和派瑟半岛

  4月12日,华西列夫斯基的空中力量向泽姆兰半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对面的德国军队撒下成千上万份传单。传单上的内容与过去相同:态势已然无望,德国人应当立即放下武器投降,他们会得到良好的对待,战争结束后会被迅速遣返回国。德国人对此的回应也与过去相同——继续抵抗。

  当天的另一起重要事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去世。多月来,他的身体状况一直欠佳,但溘然长逝的消息仍令人震惊不已。在德国,戈培尔和另一些人奔走相告,额手称庆:这是个明确的证明,腓特烈大帝时期发生过的事情将再次上演。现在,毫无疑问,西线盟军将在这场对抗布尔什维克威胁的伟大战争中站到德国这一边。期盼德国的命运迎来一场新高潮的不仅仅是那些纳粹顽固分子,第35装甲团的一名士兵就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必将是这场战争的伟大转折点。”[16] 不过,尽管丘吉尔对苏联在欧洲的意图所持的怀疑在华盛顿得到更多的赞同,但历史重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腓特烈大帝不同,希特勒没有死里逃生的机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