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_[德]艾米尔·路德维希【完结】(43)

  这是第一次显圣。

  礼拜日,庄严的圣龛两侧徐徐打开,《地狱》随想曲伴随着耶稣受难后缓慢寥廓的音乐响彻大教堂。

  在杂草丛生的森林里,圣·安东尼受恶魔的引诱。他长长的白胡子覆盖在蓝色的大斗篷上,与猩红的袖子相映生辉。邪恶的生灵向他袭来,引起他极大的不安,最后将这个上了年纪的人撞倒了。

  机械的木偶式动作表明他们是不自由的,受制于一个看不见的精灵。但是另外一个精灵却看得见。在蓝色的上空飞翔着小小的,有着红黄光晕的上帝。

  格吕内瓦尔德在耶稣受难和对魔鬼的信仰之间补充了神的主题。在刻画魔鬼和荒凉景象的画版背面,可以看到光芒四射的信念。

  他现在从左侧开始绘制了圣母领报颂歌情景。鲜花盛开似的少女洋溢着情欲。她身旁是一块火一般鲜红的纱披,似乎在纱披每一个褶皱之间都充满着欢乐。

  天使飞来了。这是爱神厄洛斯,红蓝相间的斗篷披在金黑色的外衣上,随风飘动。一绺头发耷拉在额前,充满着希望,用手指寻找他的意中人。他用坚定不移的目光投向这个惶恐不安的少女。只有条顿人才能用这种冷酷的爱情目光,像利剑一般刺入少女的心坎上。

  在中间的两块画版上徐徐升起圣婴的光轮。从阴郁的哥特式教堂里传出阵阵歌声和乐曲。暗蓝的背景逐渐泛红、猩红、鲜红直到光芒万丈,射向外形已经改变的圣母玛利亚和新生婴儿。她站在达·芬奇式蔚蓝色风景画的天际之中,向下面的大地射下基督的光芒。基督自己则被象征着向亡魂问卜的黄色烟雾笼罩着,周围是一片光辉。

  右侧内部画的是耶稣复活的故事。这位最勇敢的人物被眼前这一切激起阵阵梦想。

  在深紫色岩石缝隙对面排列着一些石棺,三个披甲的士兵面对上述景象倒了下来。他们毫无表情,没有翅膀,也没有力量,一动不动的就像被磁石吸引住了。从东方来朝见初生耶稣的三位贤人在他们面前冉冉升起。在一片茫茫的蓝色中,裹着主的大尸衣向地面徐徐落下。光辉夺目的王冠在主的头上抖动着,但并没有因此变成一个圆球。光线开始是蓝的,继而变深,随后成为像星星一样的蓝,颜色的变化像同轴回旋向上,最后与暗绿色的夜空混为一体。在广漠的夜空上,每一种色彩都在发光,每件物体都闪发出自己的光芒。主的躯体像雪花膏似的半透明,似乎有两个小点,在控制整个自我变幻的色彩,这就是复活了的基督他那双冷峻清澈的黑瞳孔。

  经过数年紧张的工作,格吕内瓦尔德终于放下了画笔,在自己的作品面前,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德意志历史的伟大时刻,只有当巴哈完成《赋格的艺术》和歌德完成《浮士德》的时刻,才能与这一伟大时刻相比。作为国家绘画中的个人作品,伊森赫姆祭坛画可以说是德意志的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教堂绘画。

  小汉斯·荷尔拜因(1497—1543)与丢勒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像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关系一样。与莫扎特一样,他早年就在国外获得盛誉,并且去世很早。也与莫扎特一样,他一开始就是一位大师,并且使自己的艺术比较顺利地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是他的成就只局限于肖像画方面,而其成就则超过了泰坦、拉斐尔和伦勃朗。荷尔拜因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位伟大的肖像画大师,只有普罗塔赫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荷尔拜因的肖像画秘密在于它的独特性。他的作品对象都是没有任何背景和财产的。只有少数人是佩有勋章的,显然是经他们请求而为他们作画的。他给他们画上漂亮的衣着,但是画的重点仍是毫不掩饰地放在头部,因为从一个人的脸上表情最能反映他的心灵。甚至对妇女,他也从不以她们优美的脖颈儿和丰满的胸部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当然,荷尔拜因还是具有很大的审美力,人们时而可以看到在委拉斯贵支、伦勃朗和丢勒的晚期作品中有一些丑陋的人物,而在荷尔拜因画苑里几乎找不到一帧。他描绘的人物看上去都很潇洒,体现了他们的心灵。荷尔拜因在为每个人作画时,都好像上帝给了他特别的观察力。他忍受不了任何的装腔作势。荷尔拜因作为画家有机会和许多人接触,有人以为只要花一笔钱,就可以抬高身份,要他画出一个美好的形象。荷尔拜因令人钦佩之处,就在于他不是为了金钱,而是忠于他的艺术。

  荷尔拜因画笔下的男男女女看起来都差不多,有时甚至有点像画家本人,因为肖像画家和历史学家往往不愿意违反自己的本意去创作人物!他刻画的人物中有大臣、商人、哲学家、市长、君主、猎师、年轻的花花公子、上了年纪的医生、画家和神甫,也有普通的妇女、侍女、皇后,德国人、英国人,但是所有这些彼此并不相识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反映他们心灵的神情。这是因为画家有股神秘的力量,他能窥测到这些人的思想深处,并把它画在画布上,就像一位钟表大师能打开钟表的壳子,一下子洞悉了内部的机械原理,当他关上钟表的壳子时,他已经知道钟表转动的原因,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数秒钟之内,发生在最初的一瞥中。这也就是为什么荷尔拜因的人物中没有哭泣的,也没有大笑的。但他们又确实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感情,对生活中的一切琐事、情欲,他们对地位、金钱、欲望、爱情都怀着非常强烈的感情,这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流露了出来。荷尔拜因在18岁时去巴塞尔,因为他听说那里有位擅长复制绘画的画家,但是这座城市的人们对这位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只有伊拉斯谟一个人发现了年轻的荷尔拜因的价值。当这位伟大的画家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画下不朽之作时,可以说是德国历史的伟大时刻。为了酬谢荷尔拜因,伊拉斯谟以极高的评价推荐荷尔拜因到英国去,为其开辟了德国画家在国内绝不会有的光明前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