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_邢和明【完结】(11)

  蒋介石从日军炮兵联队的实习生一跃而为团长,可谓一步登天。但蒋介石心比天高,一个团长与他的政治抱负比起来就显得不算什么了。所以,蒋介石打心眼儿里没瞧得上那个团长的位置,他觉得凭自己的才能,远不止当一个小小的团长,但他在陈其美等人的面前又是小字辈,也不好说什么。虽然心里对给他一个团长职务不满意,但他还是不露声色,暗暗地打着他的小算盘。终于,他想了一个极好的主意,这就是要当陈其美、黄郛的弟弟,与他们结拜为金兰兄弟。陈其美一直非常看重蒋介石,拿他当弟弟,这样,蒋介石一提出来,陈其美性格豪爽,一口答应,黄郛也不好推托,好在三个人都是浙江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情趣相投,便在打铁浜45号拜了天地,陈居长,黄次,蒋三,共誓"生死与共,安危同仗"。蒋介石还表示今后一切惟兄长马首是瞻,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决无二话。从此,蒋介石就以陈其美为靠山,把自己的赌注全都压在了陈其美的身上,陈其美对这位小兄弟也是大加扶持。

  第二部分 5.蒋介石为陈其美两肋插刀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欧美回国到达上海,陈其美派建威舰前往吴淞口迎接,并与黄兴、宋教仁等商议,力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分头向各方活动。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议选出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陈其美派出卫队护送孙中山赴南京就职。陈其美虽然位居沪军都督,但内外矛盾重重,充满了剧烈的斗争。尤其是他对光复会原来就有很深的成见,在光复上海后便竭力排挤上海光复会支部长李燮和,还指挥演出了一出杀害光复会领袖陶成章的凶案。在这一起谋杀案当中,蒋介石对陈其美表现出了无比的忠诚,为陈其美两肋插刀,蒋介石的这种表现,实在让陈其美感动。

  陶成章就反清革命来说,也称得上老字辈。他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就想刺杀慈禧太后,曾两次去了北京。1904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上海参加中国教育会的活动,在光复会创立时应蔡元培之邀入会,负责联络苏浙皖赣闽五省会党。他积极奔走于浙江金华、衢州、严州、处州等地,常常腰系麻绳,脚穿芒鞋,日行八九十里,四出联络会党组织起义。

  1907年1日,他在日本参加同盟会,旋任留日会员浙江省分会长。这年7月,徐锡麟在安徽举义失败,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被捕,陶成章也遭通缉。他便出走南洋,先后在新加坡、仰光、爪哇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08年秋,他想在南洋华侨中募集5万元在江浙两省组织武装起义,因为没有得到孙中山的热情支持,相互产生了隔阂与意见。他便负气不再用同盟会而改用光复会的名义进行活动,还同李燮和等人联名发了一份《七省同盟会员意见书》,攻击孙中山吞蚀华侨巨款,后来还到东京去要求罢免孙中山的同盟会总理职务。他在南洋各地以光复会名义别树一帜,又于1910年2月与章太炎在东京重建光复会总会,大力发展党务,与同盟会一争高低。

  然而,武昌起义成功后,陶成章立即回国,在江浙各地四处奔走,号召旧部起义。这样,浙江军政府成立后,他被选为参议会参议员,并有继汤寿潜出任浙江都督之说,章太炎连发两电举荐,光复会员和浙江的其他革命党人也都附和。

  陈其美得知此消息后,十分恼怒,他本来就对陶成章背叛同盟会怀恨在心,尤其是陶成章对陈其美的许多行动都大加阻挠,如陶反对陈其美提出由浙江拨款支持上海的提案,反对陈其美动用南洋华侨的捐款。所以,他对陶成章恨之入骨,决意不让陶成章当成浙江都督,而且要置陶于死地。这样,陈其美就把刺陶的事交付给他最亲信的盟弟蒋介石。蒋介石领命后,于1月12日在江西路光复会机关假意访晤了陶成章,说双方没有什么歧见,不要听信那些谣传等等,显得十分融洽。临别时蒋问陶的住处,说便于以后拜访。陶就在一张条子上据实写了自己在广慈医院的病房号。

  蒋介石为了证实陶成章地址的真假,便派人拿了一封信到广慈医院找陶,说是从杭州来的浙江临时协会的快信,是蒋介石转交的。第二天陶才发现这封信是假的,因为浙江只有临时议会,而并没有临时协会这个名称。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是蒋介石在核实自己的住处。1月14日凌晨2时许,王竹卿等两人穿了西服革履,潜入广慈医院,登楼说有要事相访,由服务人员引导进入陶的卧室,两凶手喊了一声"陶先生",即拔出手枪射向陶的头部和胸部,陶当即毙命。

  陶成章被暗杀的消息一传出,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映。孙中山很快命令陈其美"严速究缉,务令凶徒就获,以慰陶君之灵,泄天下之愤"。人们悲愤异常,光复会方面要缉拿凶手的呼声异常强烈。陈其美着实惊慌了一阵子。为掩盖真相,不得不让蒋介石离开上海去日本,谎称去日本留学深造。当然,蒋介石并不否认刺杀陶成章系他所为,并坚持杀得有理;同时也觉得能为陈其美两肋插刀,这也是他蒋介石的英雄本色。所以,他声称自己对陶的成见由来已久,而武昌起义后他更认为陶"回国即与英士相争,不但反对英士沪军都督而颠覆之,且欲将同盟会之组织根本破坏,而以浙江之光复(会)代之为革命之正统","故再三思索,公私相权,不能不除陶而全革命之局"。他说:"余因此自承其罪,不愿牵累英士,乃辞职东游,以减少反对党之攻击本党与英士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