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文化——回顾与展望_张开城/胡安宇【完结】(6)

  ----------------------- Page 11-----------------------

  这个问题上,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都是错误的。同样的道理,我 们对外来文化也必须采取批判地借鉴的态度,本着 “洋为中用”的精神。在 这个问题上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和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三、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努力发展民族文化 作为 “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要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 必须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全面 了解,首先要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包括诸子百家的思想;唐诗宋词, 明清小说、戏剧,书法绘画、建筑工艺;神话传说;语言文字;家庭、伦理、 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等。其次要把握传统文化的特质。关于这个问题,学 者多有论述。张岱年认为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钱穆认为是“一 天人,合内外”;汤一介认为是空想的理想主义,道德的人本主义,求统一 的思维方式,直观的理性主义;成中英认为是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哲学,内 外合用的理想政治哲学,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知行合体的社会实践哲 学;还有的认为是群体观念,向心观念和中庸观念。对传统文化的特质,应 在对传统文化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把握。并进而了解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民 族精神,如刚健有为、崇尚气节、重义轻利、当仁不让、“忧”先“乐”后、 宽容达观等等。最后,要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其具体 表现是多方面的,对传统文化停留在全面了解上是不够的。作为“龙的传人”、 “炎黄子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为振兴中华民族、繁荣民族 文化而努力,这既表现为物质生产领域、精神生产领域显而易见的创造性劳 动,也表现为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对消极的旧传统旧习惯的抵制 和克服;既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宣传,也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勇敢捍卫; 既表现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明确态度,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力行。

  ----------------------- Page 12-----------------------

  第二章 物质消费生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不仅仅表现在理性的形而上领域。它深深地植根于 “宗族社会—农业经济”的土壤之中,并表现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 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为人们的理智、情感和意志,表现为人们的价值 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龙文化的世俗生活方面进行研究,近年来已 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不了解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就不了解中华民 族及其文化,这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 第一节 村落、市井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原始先民是 “穴居而野处”的。自然形成 的山洞,一度是他们 居的好所在。既可避风雨,又可御野兽。大概由于具 有攀枝上树的能力,并受鸟巢的启发,所以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① 人民不胜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大约在距今10000 年的 “新石器革命”时代,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长期定居村落开始代替游牧 社会 (《美》戴维·波普诺)。 在我国,黄河流域是重要的古人类发祥地,黄河流域的黄土土质,十分 利于人工造穴,故尔这一地区的原始人营造穴舍而居,并一直延续至今。但 在6千年前的文化遗址中,已发现由穴居、半穴居向土木结构房舍转化。当 时有代表性的一是长江流域的 (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立柱悬空的干阑式 建筑,再就是仰韶文化遗址的木骨泥墙房屋。 这一时期,以农牧为主的原始先民生活安定、少有迁徙,故能够建立稳 定的居住地。典型的房舍为圆形,直径4.6米,伞形屋顶用4根木柱支撑。 圆垣用细木围成,草泥抹光。室内地面、墙面有的烧烤陶化,室内有烧火的 坑穴,屋顶设有排烟口。住房周围,有储藏食物的窑穴,其内至今残存兽骨、 鱼骨、小蚌、栗子、棒子、菜籽、小米。另有正方形、长方形大屋,供氏族 成员集会、歌舞、祭祀活动之用。仰韶末期的这种房子,柱子排列整齐,木 2 构架和外墙分工明确,建筑面积达150m,柱面、墙面、地面抹白灰。 当时的原始村落,多选择河流两岸的台地为基础,并已有初步的区划布 局。陕西临潼姜寨发现的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住房共分5组,每组以一栋 大房子为核心,较小的房子环绕中间空地和大房子作环形布置。陕西西安半 坡村遗址,已发掘面积南北800余米,东西200余米,分为三个区域:南面 是居住区,包括46座房屋;北端是墓葬区;居住区的东面是制陶窑场,居住 区和窑场、墓地之间有一道壕沟隔开。 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 ① 《韩非子·五蠹》。

  ----------------------- Page 13-----------------------

  穴居,平面成 “吕”字形,内室与外室均有烧火面,是煮食与烧火的地方。 外室有窑穴,供家庭贮藏之用。此与仰韶时期窑穴在室外不同。龙山时期广 泛使用白灰,还发现有土坯砖。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建立、发展和鼎盛时期。此期出现了一 些城市。因是王侯的居住地,所以其建筑结构上有宫殿区、祭礼场所、城墙、 居民和作坊等。在奴隶社会的宗法、分封制度下,城市是有级别的 (城的大 小、城墙高度、街道宽度、宫殿规模)。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城市作为手工 业和商业中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是带着强烈的血缘色彩进入阶级社会的。因而,在漫长的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星罗棋布的村落有明显的聚族而居的特征。农业社会对土地很 依赖,商业不发达,交通不便,农民恋土重迁,世世代代劳作、生息在一个 狭小的空间范围之内,许多人 (尤其是妇女)终生活动范围按里计算也超不 过两位数字。大量存在的是一姓一村,以姓命名,如张庄、李桥、王楼、刘 村、邓寨、孟集等等。外姓人来居住,常受到排挤。当然并不排除外姓人落 户的情况发生,较常见的是以姻亲关系为由。比如,生活困难的出嫁女儿携 子带婿住母家,甥依舅住等等。族人聚居,有天然的血缘、情感联系,有共 同的利益、共同的生活。如祭礼祖先,经营族产,办族学,依族规赏善罚恶 等等;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互相协助。 这些村庄除沿街而布的住宅,有祠堂、族学等公共设施外,还常有各种 作坊、店铺。大的村镇设集市 (称集、市、场、墟等),这种定期的贸易活 动规模不等。在时间特征上有半日、整日之分;日日、隔日之别;亦有间3 日、5日者。而且,一年之中常有二三次贸易大会,通常规模较大,延续两 三天。邻近的各村镇的集市在日期上互相错开,以便于商人 “赶”集经商。 这种集市是因商品交换的需要在村落、交通要道上逐渐形成的。 《唐会要) 卷七一载: “德州安德县,渡黄河南与齐州临邑县邻接,有灌家口草市”; 《宋会要辑稿》食货十七载:“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虚市”。 这种有集市的村落常因此而命名为市、集、埠、店、镇、步,发展亦较快, 成为城市的生长点。在封闭保守、发展缓慢的农业社会里,以集市为中心的 工商业活动是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补充,也是社会经济发展 的一面镜子和兴奋剂。 除了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人外,广大的农民既是农业生产者,也是农副 产品的加工者、家禽家畜的饲养者。在集市上,他们既是自产物品的出售者, 又是生活、生产的必需品 (如工具)的购买者。在这种情况下,村落、住宅 就不仅具有 息的意义,而且是生产的基地。男耕在外,女织在家;种植在 外,加工在家;农业在外,养殖在家。宅内宅外,房前屋后,常见缝插针、 加以充分利用。如畜圈、鸡舍,栽树种菜等等,所谓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