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文化——回顾与展望_张开城/胡安宇【完结】(63)

  ----------------------- Page 64-----------------------

  装有6万条现代汉语词汇,而且词汇之间可以自动切换,即二字词与二字词 可以切换为四字词。此外,该系统还有词语自动记忆功能,所以它的智能水 平是很高的。拼音变换系统已经进入实用阶段,从目前看,是很有前途的汉 字键盘输入技术。 汉字输入技术在我国是计算机人——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现在汉字编 码技术研究的重点正转移到寻求新的编码思想并解决现有方案中的从编码字 到词的编码,提高易学、易记、易用性,解决减少重码到提高输入速度。再 进一步的发展研究重点,将是词语编码,继续提高速度和降低错率,着重运 用人工智能降低重码,采用各种信息库、知识库及高级文本编辑功能。今后 我国的汉字输入技术将向系统化、智能化、机助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人 们所期待的突破一定会实现。多项研究表明,汉字绝不是一种落后的、趋于 衰落的文字,而是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瑞典汉字学家高本汉说: “中国不废除自己的特殊文字字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或 顽固的保守性。中国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就是他们放弃自己的文化基础之时。”①

  龙文化(3)—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 家庭、伦理 人是社会的人,是生活于一定人群集合之中的人。家庭作为由血缘关系、 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纠合而成的人类群体,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但在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和漫长历史中,家庭具有与西方和现代家庭不同的特点,一方面, 在家庭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血亲——宗法色彩的社会结构、专制政治制度; 另一方面,个体家庭强烈依附于家庭。显然,我们必须把一般意义上的家庭, 放在家庭社会中进行研究和把握。 第一节 家族 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原始群居 时期到母系氏族公社,由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由父系氏族公社到 以奴隶私有制为基础的宗族社会,然后再到以封建私有制为基础的家族社 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吕氏春秋·恃君览》谈到:昔太古无君,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 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处于饥即求食、饱即弃 余,男女杂游、不媒不聘时期的人们是无所谓家庭、宗族的。由于 “两种生 产”的需要,人类由杂婚阶段向群婚、对偶婚发展,相应地有血缘家庭、普 那路亚家族、对偶家庭出现。由于女子在婚姻关系和物质生产中的特殊作用, 人类早期,女子在家庭中居核心地位。因而, “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 的”氏族制度,是母系氏族。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子的地位,从女娲等神话 人物,原始女性崇拜、最古老的姜姬诸姓从女旁可窥一斑。同样是由于 “两 种生产”,母系氏族公社不可避免地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于是有黄帝、唐 尧、虞舜等著名首领。这一时期单偶婚取代对偶婚,一夫一妻制家庭确立, 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父权制统治时期,并由出现私有制和阶级而过渡到奴隶社 会。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然后有商周,经春秋战国时期 过渡到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是在深受父权制影响,带着浓厚的血缘色彩进入奴隶社会的, 是具有典型特征的 “家天下”的宗族奴隶制、并逐步形成相当完备的宗法制 度。 宗法制度是分别嫡庶、统系,以家族为本位的政治制度,由父系家长制 演变而成。宗法制下,天子之位由嫡长子继承,是天下大宗。天子的庶子(次 子),封为诸侯,职位由嫡长子继承,以国名为氏,对天子为小宗、对本国 为大宗。诸侯的庶子封为卿大夫,职位由嫡长子继承,以官职、邑名、辈份 为氏。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所谓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为小 ① 宗” 。宗法制中,由天子、诸侯、大夫到士,俨如小枝附大枝,大枝附树干, 是以血缘为纽带的金字塔式的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统治体系。这种宗法关 系与血缘关系融为一体的家天下的统治网中,嫡长子称为 “宗子”,享有祭 祀权、政权、财产权,实施宗族统治 (宗主权)。所谓“宗者,尊也……宗 ② 人之所尊也” 。族则是指同一血统的人们的集合体。自秦统一天下,废分封 ① 《礼记·大传》。 ② 《白虎通义》。

  ----------------------- Page 4-----------------------

  行郡县以降,等级森严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统治已不复存在。但其对封建社会 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尤其是宗法观念堪称根深蒂固。正如毛泽东所说: 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漫长的时期中,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是束缚广大 人民手脚的四条绳索。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所谓的 “宗族”已失去嫡庶分别的意义,而是指同一 父系的家族。尚 “宗”、“族”分言则族亲于宗。杜正胜在《编户齐民》一 文中指出:“凡同居或共财的称为‘家庭’,五服之内的成员称为‘家族’, ③ 五服以外的共祖族人称为 ‘宗族’。” 自秦以来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是深受宗法观念影响,带有明显血缘色彩 的家庭社会。家庭是同一男姓先祖的子孙、个体家庭的聚合体。所谓 “族者 凑也,聚也,谓恩受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 ① 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 。在封建时代, 这种聚族而居的现象是广泛存在的。汉唐时,有许多大姓家族见于典籍,清 代 “强宗大姓所在多有,山东、江西左右以及闽广之间其俗尤重,聚居多或 ② 万余家,少亦数百家” 。我国现在的农村,大量的是以本村大家族的姓命名 ③ 的,诸如张庄、李寨、王楼、刘村、杨桥、涂集等等 。这些聚居的族人多党 恋土重迁,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 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县远官事少,山 ④ 深人俗淳” 。可谓自给自足,自生自息,封闭保守,不受朝代更迭的影响, 绵延千载,成为封建专制社会的基石,文化传承的载体。要了解传统社会和 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传统的家族生活。 家庭实施对族内事务的管理,依赖于族长及由其为主持人的议事机构; 执事、 “宗贤”们;支族长、房长、家长们。 族长由公众推举产生,主持族权的行使。在维护封建纲常伦理,稳定社 会秩序、评判族内纠纷讼事、调节族际关系诸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族长依 族规行使自己的管理权。族规是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约、条例、行为准则。其 内容不但涉及祠堂、族户、祭祖、祀神,而且包括婚嫁、丧葬、继嗣、恤忧 患、严盗防、办家塾及其他常见事务处理、日常行为准则等等。族规常成为 家谱的组成部分。家谱是家族的档案、经典,不仅包含家族蕃衍的世系、重 要成员的事迹,而且包含训族规、祖墓族产等许多内容。其对于集结势力, 缓和矛盾,提高群体凝聚力有重要作用。家谱通常存放在祠堂内,修续宣读 常有隆重仪式。祠堂是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庙堂。此外,祠堂还是召集族 人议事,宣读族规家法,处理重大事务的场所。其在维系家族团结,强化家 庭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千百年来,对祖先的崇拜和血亲情感成为维系 家族体系的重要精神支柱。为支付祭祀、修祠、营建墓地及其他公共开支, 家族常有一定的族产,主要是族田。 家庭有对内和对外两种职能,对内的职能在于保证家庭按父系血统延续 发展。诸如祭祀祖先、观念灌输、行为结束、调解纠纷、惩罚恶逆、团结互 ③ 《港台及上学者论中国文化》(上)第222 页)。 ① 《白虎通·宗族篇》。 ② 张海珊, 《聚民论》。 ③ “一村之中,同姓者至数十家或数百家,往往以姓名其村巷”。 (顾炎武《肇城志·江南八苏州府》)。 ④ 参见白居易 《朱陈村》. 《长庆记》卷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