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邹韬奋_姚眉平+姚小玲+张瑞红【完结】(4)

  ----------------------- Page 6-----------------------

  指导一点没有用处,但是不得不承认所受的限制实在太多太大了!”由此他 再次萌发了 “跳槽”的念头。虽然他还是认真地干着这项工作,但毕竟不合 他的心愿,不能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病逝北京。第二天 早晨,韬奋看到报纸上登着中山逝世的电讯,拿着报的手突然颤抖着,情不 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在此前后,他对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认真钻研,对中山 先生的崇高精神无比敬仰。 10月,韬奋参加了黄炎培主持的职教社社务会议。会上决定创办《生活》 周刊,并规定其宗旨是 “专门宣传职业教育及职业指导的消息和简要的言 论”。王志莘担任主笔,徐伯听兼任发行,韬奋等人为撰搞人。 《生活》这 个刊名是杨卫玉起的,由黄炎培题写。这个刊物每期只印一二千份,多半是 免费赠送职教社社员,还常常送不完。剩下的只能论斤卖给小贩包东西用。 因此,它的社会影响很小,韬奋当时只是偶尔给它写点青年修养方面的文章, 兴趣不大。从大学毕业到现在,韬奋在社会上已经干了整整5年,似乎还没 有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但是一个使他全身心陶醉其中的事业,终于渐渐地 到来了!这正是他起初不感兴趣的 《生活》周刊! 1926年 10月, 《生活》周刊的主笔另有高就,韬奋便以职教社编辑股 主任的身份接任主编。他说: “我自己在当时也没有看出这个‘弃儿’有什 么远大的前程,只是因为它是一个突然失去了保姆怪可怜的 ‘弃儿’,我义 不容辞地把它收容下来!”他接手之后,很快发现:这正是他多年来梦寐以 求的工作,是值得他全心身投入的最佳岗位。从此,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 工作。 接办后,韬奋将刊物的宗旨改为 “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 社会改造”。根据这个原则,他对刊物进行了改版, “变换内容,注重短小 精焊的评论和 ‘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并在信箱一栏讨论读者所提出的 种种问题。对于编排方式的新颖和相片插图的动目,也很注意。”10月 24 日,由韬奋主编的《生活》第二卷第1期出版,正式开辟 《读者信箱》专栏, 发表读者对 《生活》周刊的意见和希望。韬奋在附言中说“本刊切盼多登新 颖有趣之文字。”他通过 “信箱”的形式和读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为读者服 务,并把它作为改进刊物的重要渠道。读者来信一小部分在周刊上发表和解 答,大部分直接答复。韬奋最忙时也要用整个半天来看信, “把读者的事看 作自己的事,与读者的甜酸苦辣,打成一片”。他对读者的指导,大到抗战 救国和社会变革问题,小到求学求职、婚姻恋爱、工作方法,写作技巧,等 等,都给予具体的个别的解答。苏州有一位地主出身的青年,简直把韬奋当 作私人顾问,不论什么问题,都要他解答。同事们都感到不胜其烦,但韬奋 每信必复,循循善诱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在韬奋的影响下,这位青年后来毅 然投入了抗战的洪流,成为一名光荣的反法西斯战士。这只是许多例子当中 的一个,受他思想熏陶而参加抗战民主阵营的青年,数不胜数。因为他们真 心实意地帮助读者, 《生活》周刊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极大信任,以至许多读 者汇款托他们代买书报、衣料等。他们对读者的态度是: “不怕麻烦,不避 辛苦,诚心恳意地服务”。 让韬奋最费心血的,除了 《读者信箱》专栏外,还有每期一篇或几篇的 《小言论》专栏。他曾十分感慨地说:“每期的‘小言论’虽仅仅数百字, 却是我每周最费心血的一篇,每次必尽我心力就一般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

  ----------------------- Page 7-----------------------

  话的事情,发表我的意见。这一栏也最受读者的注意;后来有许多读者来信 说,他们每遇着社会发生一个轰动的事件或问题,就期待着看这一栏的文 字。”这个专栏从第二卷第47期到1937年7月韬奋被迫流亡海外为止,全 部由他自己执笔。 《生活》周刊早期的物质条件很差,一个小小的过街楼上满满地排了3 张办公桌,那就是他们的编辑部、总务部、发行部、广告部和会议室。但是, 令韬奋自豪的是,他们有几个 “患难同事”,有广大读者的同情和支持。徐 伯昕是韬奋的亲密战友和重要助手。他原是中华职业学校珐琅科的学生,毕 业后即留在职教社工作。 《生活》周刊创办时,他是王志莘的助手。韬奋接 编 《生活》后,他又成了韬奋的得力助手。徐伯听偏重于营业和广告事务, 兼管总务。还有一位同事,叫孙梦旦,负责会计、发行工作。他们3个人同 舟共济,兢兢业业地为办好《生活》周刊尽力。待别是韬奋这个“光杆编辑”, 除了答复读者来信以外,还要自写大量稿件。他回忆说,自己 “模仿了孙悟 空先生摇身一变的把戏,取了十来个不同的笔名,每个笔名派它一个特殊的 任务。例如一叫因公,专做阐扬三民主义及中山先生遗教的文章,对 ‘总理 遗教’下一番研究功夫是他的任务。有一个叫心水,他的任务是摆出道学的 面孔,专做修养的文章。有一个叫落霞……叫孤峰……叫秋月……。这样一 来,在光杆编辑主持下的这个 ‘编辑部’,似乎人材济济,应有尽有!”他 经常忙得深夜都不得回家。他的妻子跟他开玩笑说: “我看你恨不得要把床 铺搬到办公室里面去!” 不畏强暴,抨击社会腐败现象,是 《生活》周刊的一大特色。1930年11 月间,国民党军阀、安徽省政府主席陈调元拿他搜到的民脂民膏给母亲做寿, 耗资10多万元。韬奋立即在《生活》上发表《民穷财尽中的阔人做寿》一文, 说 “一掷巨万闹阔的青天白日下的高级官吏,不知他的钱是哪里来的,本人 不以为耻,社会不加制裁,且有党政军各要人各团体等,趋跑恐后的凑热闹!” 第二年8月初,应读者的要求,韬奋派人调查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公 款造洋房娶小老婆的丑行,准备写成文章在 《生活》上发表。王伯群听到风 声,赶忙派两个人带着10万元巨款来找韬奋企图以“补助”的名义进行贿赂。 韬奋听明来意,把脸一沉,说: “《生活》是一个自力更生的刊物,经费多 有困难,但是不受任何方面的津贴;一个小刊物也用不着偌大的巨款。”这 两个人见风使舵,改口说这笔现金是作为股本来“投资”的。韬奋再次拒绝, 并讽刺说: “王部长既然这样慷慨,不如替他捐助仁济堂(这是水灾救济机 关)),救救几百万嗷嗷待哺的灾民吧!”两个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8月 15日的《生活》周刊将读者来信和记者调查一块发表,严厉谴责王伯群贪污 腐化的丑行。王伯群恼羞成怒,给韬奋写匿名信进行恐吓。韬奋对这种无耻 勾当嗤之以鼻。 韬奋等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办刊物的。当然,他们的心血没有白 费, 《生活》越办越好,销量也直线上升。韬奋接办时,《生活》的印数只 有2000多份,且以赠送为主。韬奋将它改为公开发行,由上海而外地以至国 外;1927年就发行2万份,1928年再翻一番,1929年已达8万份。随着《生 活》周刊事业的迅速发展,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工作人员也逐渐增加。1928 年,招聘了黄宝珣、陈其襄两人。1930年又请了严长衍。1931年又增加了艾 寒松。 1930年9月, 《生活》周刊社成立“书报代办部”,专为读者代购书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