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孔子传_钱穆【完结】(17)

  天职,若使君子而不仕,则道无可行之望。 人之为群,不可无家庭父子,亦不可无邦国君臣。 果使无父子,无君臣,则人群之道大乱。君子不愿于 其自身乱大群之道,故曰君子之仕以行其义。不能使 君子不义而仕,然君子亦必不认仕为不义。今丈人只 认勤四体分五谷为人生正道,尚知当有父子,而不知 同时仍当有君臣。此丈人或亦抱亡国之痛,有难言之 隐,故孔子谓之曰隐者。孔子尝欲居九夷,又曰乘桴 浮于海,是孔子非不同情隐者。然世事终须有人担当, 不得人人皆隐。 接舆、长沮、桀溺三人,皆直斥孔子,骤难与三 之深言。惟此丈人并不对子路有所明言深斥。孔子欲 为丈人进一义解,故又使子路再往。亦非欲指言丈人 非,特欲广丈人之意,使知处人世有道,有不尽于如 丈人之所存想者。而不期丈人已先去灭迹。在此,丈 人自尽已意即止,不愿与孔门师徒再多往复。其意态 之坚决,亦夏如接舆之趋避。然而就此四人之行迹言, 则此丈人若尤是为高卓矣。

  九、孔子自蔡反陈 子在陈,曰 :“归与!归下!吾党之小子狂简,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五) 此章必是孔子自楚归陈后语。孔子之至陈,本为 在卫无可居而来。在陈又无可居,乃转而至楚。在孔 子当时,本无在楚行道之意向。特以去陈避难,楚为 相近,故往游一观,而困饿于陈蔡之间。又在途中屡 遭接舆、长沮、桀溺以及荷地丈人之讽劝讥阻,孔子 之无意久滞楚境亦可想见。乃再至陈,亦是归途所经, 非有意再于陈久滞。归欤之叹,乃孔子一路存想,非 偶尔发之亦可知。 孟子: 万章问曰 :“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 之小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 孔子在陈,何思鲁之 狂士 ?” 孟子曰 :“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 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 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 狂简者,谓其有进取之大志而略于事。因其志意

  高远,故于日常当身之事为行动,不免心有所略。质 美而学不至,则恐其过中失正,终不能达其志意之所 望。故孔子欲归而裁之。如有美锦,当求能裁制以为 衣。若不知裁,则无以适用。孔子有志用世,即叹道 不能行,乃欲一意还就教育事业上造就人才,以备继 我而起,见用于后世。此亦其明道行道之一端。孔子 在未出仕前,早多门人从学,其去鲁周游,门人多留 于鲁,未能随行,故孔子思之。孟子所言之狂狷,与 论语本章言狂简,意有微别,当分而观之,但合以求 之,则其义可通。

  0

  十、孔子自陈反卫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自楚反乎卫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 年也。 是年,乃孔子自陈适楚之年,亦好楚昭王之卒岁, 亦即孔子自楚反陈之年。孔子知楚,留滞不久,仅数 月之间。由楚反,乃直接适卫,在陈特路过,更非有 留滞之意。故自陈适楚至自楚反卫,始终只在一年中。 孟子: 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孔子反卫,当出公辄四年。鲁哀二年,卫灵公卒, 卫人立辄。其后辄逃亡在外,故称出公。故出公非其 谥,或即谥孝公也。孔子之反卫,出公尚年少,计不 过十四五岁,未能与孔子周旋,故论语不见公问答语。 则孟子所谓公养之仕,特是了政府致饔饩养孔子,孔 子与其群弟子饿于陈蔡之间,又适楚反陈而来卫,行 李之困甚久,故亦受卫之禄养而不辞,殆非立其朝与

  1

  闻其政始谓之仕也。 疑辨十八 或疑孟子于卫孝公公养之仕,卫孝公乃陈公之误。 今按孔子仕陈,未见有所作为,亦可谓仅属公养之仕 矣。然谓卫孝公乃陈公之误,则殊无证据。必谓字误, 焉知孝字非出字之误乎?兼若谓孔子在出公时未仕卫, 则子贡、子路两问皆似无端不近情理。则陈字误之疑, 大可不必。 冉有曰 :“夫子之为卫君乎?” 子贡曰 :“诺, 吾将问之 。”入,曰 :“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 “古之贤人也。” 曰 :“怨乎?”曰 :“求仁而得 仁,又何怨 ?”出,曰 :“夫子不为也。”(七) 卫灵公时,太子蒯瞶欲谋杀南子,被逐出奔。灵 公与晋赵鞅有夙仇,叛叛昵齐。乃鲁哀公二年四月, 灵公卒,赵鞅即纳蒯瞶入戚,其意实欲藉此乱卫逞宿 忿。卫人拒蒯瞶而立辄,辄即蒯瞶之子。卫人之意, 非拒蒯瞶,乃以拒晋。灵公生前自言予无子,是已不 认蒯瞶为子。无适子,立适孙,于礼于法亦无悖,蒯 瞶亦知其父与晋赵鞅有夙仇,且其父卒,南子尚至。 今赖晋力以人,既背其父生前仇晋之素志,亦增南子

  2

  不悦蒯瞶而逐之积恨。若果背其死父而杀其名义之母, 将益坚国人之公愤。且卫人所立即其子,蒯瞶又无内 援,故其心亦非必欲强人。遂成子为君,父居外,内 外对峙,至达十七年之久。孔子重反卫,已在卫出公 四年,父子内外对峙之形势早已形成。孔已与卫廷诸 臣多旧识,今既受卫之公养,其对卫国当前此一种父 子内外对峙之局面究抱何等态度,经为其随行弟子所 急欲明晓者。子贡长于言语,其见孔子,不直问卫辄 之拒父,乃婉转而问夷齐之让国。伯夷决不肯违父遗 命而立为君,叔齐亦不肯跨越其兄而自为君,于是相 与弃国而逃。在夷齐当时,特各求其心之所安而已。 去之则心安,故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今卫出 公乃以子拒父,其心当自有不安。苟其心有不安,可 不问其他,径求如夷齐之自求心安乃为贤。昔孔子在 鲁,曰 :“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怨,孰不可忍。” 今在卫,乃称伯夷、叔齐之逊国为贤。可知孔子意, 对外面现实政治上之种种纠纷者可置为后图,不急考 虑,首先当自求己心所安。如夷齐,则心安。如夷齐, 则心安。如卫辄,则其心终自不可安。己则居内为君, 父则拒外为寇,若如此而其心无不安,则尚何世道可 言。子贡亦非不知当时卫国现实政治上种种复杂形势, 乃皆撇去不问,独选一历史故事以伯夷、叔齐为问, 而孔子对于当前现实政治上之态度,亦即不问可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