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_李亚平【完结】(49)

  回么?像是黑色幽默的段子,更像朱家天下的宿命——始于此,止于此也。想有为,如太

  祖,留下了一套“祖制”;想有为,如崇祯帝,最后丧国。奇怪的是,国,为何未丧在不理

  朝政的万历手上?反倒丢在朱由检的手里?我隐约觉得,这个问题是理解晚明命运的节点,

  而书中语焉不详。你大概已猜到我的疑问,这是有意为之,还是可以理解的疏忽?

  李:或许两个原因都有。

  自从乾隆皇帝说出明王朝不是亡在崇祯皇帝,而是亡在万历之手这一段

  有名的评论之后,后世大体上认同。事实上,像大明王朝这样一个巨系统,其崩溃是要有

  一个过程的。或者说,凭着巨大的惯性,这个庞大的实体会滑行好长一段距离后,才会解

  体。而且,这一解体是在多重因素交织的作用下才能实现。

  翻一翻我国历史,大凡大一统帝国崩溃之前,都会有长达三五十年的破

  坏性能量积累期。届时,上下离心离德,贪官污吏遍地横行,法纪道德荡然无存,人民痛

  苦不堪,衣冠禽兽们则兴高采烈地奔走于庙堂之上。这时,只有在这时,秩序外的力量才

  会像电脑病毒一样大量繁殖,等到它们的破坏性能量达到足够大并相对顺利地突破了“防

  火墙”时,崩溃便轰然而至。

  我体会,所谓大明王朝亡在万历手上,指的是万历时期加剧了这种破坏

  性能量的积累,几乎达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而足以摧毁这个王朝的其他因素还没有完全

  形成。用一句文绉绉的话说,就是万历皇帝为帝国的崩溃准备好了必要条件,而摧毁这个

  帝国的充分条件还不具备。比如:按照人们的习惯说法,到万历死前一年,满清和大明之

  间的战略态势才真正变得很难扭转,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当时的“萨尔浒之战”。而与此配合

  起来要了帝国老命的张献忠、李自成们,还要再过七八年才开始折腾事儿。然后,还有并

  非不重要的大面积自然灾害的发生。

  对于乾隆皇帝这个说法的潜台词,我一直深怀疑虑。原因是,我始终认

  为,在帝国历史上,一切跌宕起伏下面,最强有力的那根杠杠是皇帝的素质与能力。这个

  因素甚至可以左右历史的进程。在政治上,这才是我们民族真正的不幸。这方面的例子很

  多,如我国历史上一再出现的所谓“中兴”现象——

  ——汉武帝后期,这位在历史学家和文人口中雄才大略的皇帝,把国家

  折腾得国敝民穷、“盗贼蜂起”,社会极度动荡。紧接着下来,就实现了“昭宣中兴”,汉宣

  帝刘询也成了历史上口碑很不错的一位皇帝;

  ——宋高宗赵构因为用秦桧、杀岳飞、对金媾和,被后来的人们骂得体

  无完肤。殊不知,他是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甚至是一片废墟之上,开创了南宋一百五十

  多年的基业。由此,才被当时的人们颂为“中兴之主”。我国历史上,欲求苟安一隅而不可

  得的事例太多了。

  ——明成祖朱棣也被称为“雄才大略”。在他的好大喜功、恣睢暴虐之下,

  用今天的语言描述:大明王朝的国民经济差点走向崩溃的边缘,各地暴动不断。以至于他

  的子孙两代皇帝要拼命收缩,连郑和的所有航海资料都要烧掉,害怕后来者继续这种“壮

  举”;居然也在十年之间,形成了“洪宣之治”;

  ——张居正在皇太后与万历皇帝的倾心委倚下,也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实

  现大明朝的中兴,这也是人们较能接受的一种说法。须知,张居正接手的也差不多是个烂

  摊子;

  ——甚至就在慈禧老太太秉政之初,在恭亲王和曾、左、李、胡辈的齐

  心协力下,也曾经有过一个应该算是很不错的“同光中兴”。

  上述事例至少说明,中国历史常常围绕着最高权力人格化的综合素质发

  生变化。再说一遍:这才是中国人的最大不幸!

  因此,一些在历史上特别喜欢用“规律”、“必然”之类全称判断的说法,

  特别令人感到可疑。

  事实上,如果把崇祯皇帝和朱元璋做一下比较的话,崇祯皇帝实在不仅

  仅是太嫩了。在排除了善恶之类判断之后,他的综合素质中的缺陷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因

  此,明王朝亡在他的手里,真叫是“气数”。

  刘:仔细审视,明太祖开创了一个权力分散的家天下格局,这假不了,

  但权力的集中也是真。分散权力的设计,真为的是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么?防范之需也。

  集中才是根本。集中,便生出后世的诸多祸患,此为历朝之通病,非有明一代独有。但明

  代的集中过于离谱,乃至撤中书,罢宰相,遇到弱君执政时,内廷势力膨胀,宦官弄权,

  或外廷(内阁)坐大,其首辅权力有时甚至大于宰相,披着党派外衣的谋权者争权,几无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