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阙春_九斛珠【完结+番外】(60)

  她的语气缓和却坚定,不紧不慢,一如淮南佛堂中,教伽罗道理时的声音。

  伽罗心中却腾起浓浓的疑惑。

  当年她住在淮南时,外祖母可是对着那长命锁出过神的,还叮嘱她务必留心,切不可丢失。有一回伽罗大意,将长命锁放在衣柜里,外祖母还颇为焦急的找寻。原先伽罗以后,外祖母那般上心,是因为那是娘亲的遗物。

  而今回想,外祖母当初必定是知道那长命锁有特殊之处。

  所以外祖母此时,是在骗谢珩?

  伽罗愕然,却牢记外祖母昨晚的叮嘱,未敢多言。又怕谢珩察觉,只管低头盯着脚尖。

  谢珩与她相处数月,一眼就能瞧出这姿态之后的异常。

  遂舍了谭氏,觑着伽罗。

  而谭氏,则顺理成章的,再度揣摩谢珩——他的目光在看向伽罗的一瞬间,便添了缓和,没了看她时的那种威压冷肃。随同眼神的缓和,连那紧绷的唇角和面孔都似缓和了。这其间变化太明显,谭氏一眼便能瞧出不同。

  眼神是骗不了人的。

  尤其这些年轻男女,即便各自隐藏伪装,落在她眼里,却还是能窥出端倪。

  谭氏瞧着谢珩神色,见他带着哂笑瞧过来,神色愈发冷肃,便知道伽罗露陷了。

  不过无妨,她本就不是真心撒谎。

  谭氏面不改色,迎着谢珩的目光,缓缓道:“民妇确实不知。不过既然是南风的旧物,民妇多加了解,或许能有所得。”

  谢珩神情更冷,目光如鹫,盯着谭氏。

  谭氏岿然不同,保持恭敬姿态,不闪不避。

  伽罗站在他俩身后,察觉氛围稍变。这让她想起幼时的事,有一回她跟着父亲入山,看到山崖下两虎对峙,在互相扑杀之前,便是这般情形。外祖母与寻常的贵妇不同,这点伽罗早有察觉,只是没想到,她在谢珩跟前,也是如此沉着冷静。

  伽罗看不到外祖母的神情,却能将谢珩一览无余。

  那位负手于背,是她许久都没见过的冷硬姿态,却非威压阴沉,只是审视、探究。

  片刻后,忽然谢珩墨色织金的袍角微动,抬头便见他脸上的冷肃渐渐收敛。

  “如你所愿。”他徐徐抛下这几个字,拂袖出去了。

  伽罗莫名所以,看向外祖母,便见她沉着如旧,甚至带了点笑意,“看来他待你确实不错。伽罗,长命锁的事我自会跟谢珩周旋,不想让你夹在中间。今日暂且如此,你不必担心,外祖母有分寸。长命锁背后的事,外祖母确实知道一些,待我摸清了底细,再同你说。好不好?”

  事关重大,外祖母谨慎些,总归是没错的。

  伽罗微笑,软声道:“我听外祖母的。”

  *

  谢珩离开后再未出现。

  后晌的时候,杜鸿嘉却来了。

  他虽居副率之位,晚间却时常过来亲自当值。今日本该掌灯后上值,他听闻高老夫人已抵达东宫,又悬心伽罗的处境,便早些赶来南熏殿。

  两下里相见,各自欢喜。

  伽罗引他进去,向谭氏道:“外祖母,这是杜家表哥,我姑姑的儿子。他是东宫的右副卫率,这回途中多承他照拂,也时常过来看我。”

  “哦?”谭氏起身,笑吟吟地将杜鸿嘉打量,“果真是青年才俊。”

  杜鸿嘉深深作揖,“老夫人过奖了。伽罗总是提起您,今日有幸得见,是晚辈的福气。”说着,将手中拎着的锦盒递给伽罗,“老夫人路途劳顿,听说还染了风寒,想必尚未来得及调理。难得安顿下来,该补补身子——见过殿下了吗?”

  他此时还是家常的衣裳,头发拿玉冠束在顶心,身上赭色长衫磊落,英姿勃发。

  谭氏瞧着欢喜,道了声费心,叫岚姑奉茶。

  伽罗遂将见过谢珩的事情说过了,只是未提详细。她已有许久未见杜鸿嘉,问起来,才知道他前阵子奉命去了趟云中城,昨晚才回到京城。

  杜鸿嘉见伽罗神色如常,稍稍放心,又问道:“老夫人进京,可有落脚的地方?”

  “我在京城还有处宅子可以歇脚。只是伽罗还住在这里,我不放心,总得摸清了情势,过两天才能出去。”谭氏感激他对伽罗的照拂,又道:“令尊可是在吏部任职,尊讳季辅的?”

  “老夫人见过家父?”杜鸿嘉微讶。

  谭氏颔首,“从前有过一面之缘。”

  杜鸿嘉笑了笑,道:“这可真是有缘了。伽罗如今住在东宫,是以客人的身份。殿下瞧着性子冷硬,其实待人也很好,不会故意为难。何况我官职虽低,却也常出入东宫,能留心照拂伽罗,老夫人尽管放心。老夫人常年在淮南,回到京城,想必诸事不太齐备。倘若要搬出去住,告诉我一声,我自安排人过去帮忙。”

  谭氏称谢,瞧他这般体贴周全的姿态,越瞧越是欢喜。

  杜鸿嘉瞧向伽罗,见她稍稍出神,不由问道:“你呢,想搬出去住吗?”

  “当然想,只怕脱不得身。”伽罗莞尔。

  长命锁的事不止谢珩留意,端拱帝那儿也曾过问。外祖母既然已到了京城,端拱帝很快就能知道,届时会如何,还不得而知。事情没闹明白之前,谢珩恐怕不会轻易放她。

  *

  深宫之内,端拱帝确实问起了谭氏,是在一场小宴后。

  端拱帝能够顺利回京,固然有在宫中多年的筹谋安排,朝堂中的姜瞻功劳却居首位。及至此时,徐公望妄图仗着树大根深的势力弄权,把持朝政,谢珩父子又才接手朝政,在朝堂上亲信甚少,最得力的,还是只有姜瞻父子。

  所以此时的姜家如日中天,父子三人不止官居要职,更是三天两头的受端拱帝单独召见。君臣间说得投契了,端拱帝顺道摆个小宴做午膳,格外恩宠。

  今日也是如此,谢珩父子和姜瞻议过徐家的事,待姜瞻告退,便往后宫来。

  临近段贵妃所居的仪秋宫,端拱帝忽然就想起了高家的事——

  “高探微那老贼,如今倒老实了许多。这回新政的事,原以为他会跟徐公望串通一气,谁知他倒乖觉,没来添乱。对了——高家那老妇,也快到京城了?”

  “昨日到的东宫,儿臣已安排了。只是近来事务繁忙,尚未来得及审问。”

  端拱帝为旁的事焦头烂额,对此也不是太在意,“高家的人都很难缠,审问时留心些。”

  谢珩素来对父皇尽心竭力,这回有意隐瞒,心中毕竟愧疚,遂道:“儿臣遵命。”

  “近来徐公望步步紧逼,新政在民间的评说,你想必也听说了?那新政是你所提出,我听巡查的官员禀报,百姓对此怨气不小。徐公望借题发挥,今日朝堂情形,你也见了。”

  今日朝堂上的情形,谢珩记忆犹新。

  徐公望拿新政做文章,不知从哪里寻了个万民书,上头皆是对新政的不满。徐公望当着百官的面拿出来要呈给皇上,口中说的是新政,话里针对的却是他和姜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九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