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商(大清药丸)_南方赤火【完结+番外】(511)

  ------------------------------

  第二次华商集会,林玉婵根据大家的反馈,决定每周一次,增加读报翻译活动。《北华捷报》上不少关于船运和商务的信息,还有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前沿报道,对做外贸生意的商铺来说,都是很珍贵的情报。

  洋商可以订阅报纸,但华商很少有通识洋文的。跟洋人交流要么雇通译,要么自己去夜校里学。上海如今有几家民间开办的英文学校,资质良莠不齐,有些根本就是瞎教。上几个月的课,能跟洋人寒暄两句,认个百以内数字,就属于优秀学员。

  至于熟练阅读英文报纸,能做到这点的华商屈指可数。

  听闻商会里新增加了读报项目,闻者趋之若鹜。

  林玉婵当仁不让,赶鸭子上架,开始兼任口译。

  口译十分费脑子,得克服本能,把心中的注意力一分为二。眼中看到的是英文的语序和用辞,口中需要即时转换成汉语习惯的句子,很耗费精神。

  好在这不是后世那种丧心病狂的同声传译,不需要掐着时间翻译。慢慢的,一句句按照报纸读,确保听众们能接收到新闻的大致框架,就算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林玉婵感到自己的英文能力,自从在海关任职以来,飞跃了又一个台阶。

  一份报纸读完以后,友商们有时还会讨论几句,集思广益,互相打开新的思路。

  林玉婵也自觉收获良多。

  弥补了信息上的劣势,上海的中小华商们逐渐开始对市场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码头上,若是洋商的收购价过贱,大家也有信心说:“不,再等等”。

  商会加盟人员虽然是少数,也签了保证书,不会将情报外泄。但他们的决策和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上海商界,只要有几家、十几家商户统一行动,就能化成一道足以影响市场的力量。

  林玉婵不太了解其他大宗商品的规律。但短短两周过去,她觉得各地的原棉收购价格,似乎差得没那么离谱了。

  也没有出现某地大涨、某地大跌,这种明显的背离。

  样本量太小,也不知是不是商会情报的效果。

  距离“华商拿回定价权”,只是千里之行第一步。

  但林玉婵十分确信,商会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嗅觉灵敏的洋商的注意。

  ------------------------------

  《是抱团,还是排外?中国人的神秘商会引发疑云》

  林玉婵捏着最新一期的《北华捷报》,冷不丁看到这样一篇短讯,心里一咯噔,不觉停下了翻译的思路。

  身边众人催:“苏太太,怎么了?报纸上说什么了?”

  林玉婵蹙了眉,一边往下读,一边慢慢译出了内容。

  “有洋人记者发现了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商会……他宣称,曾经到访商会,试图了解些具体情况,但是被人赶了出来……剩下的内容大多是质疑,说咱们中国人行事隐秘,不与外界交流,对外国人抱有敌视的态度……这个坏习惯显然被带到了商会……这个排斥外国人的商会,不知会何去何从……总之,语调不太友好。”

  她蓦地抬眼,问道:“我不在的时候,可曾有人驱逐外国记者?”

  记者吃了闭门羹,以笔为刀,立刻回去写了一篇夹枪带棒的报道,暗示“义兴商会”的排外性质。

  这才会有洋商“慕名而来”,在门口指点咒骂,把义兴商会当成了专门排挤外商、恶性竞争的组织。

  头疼。

  商会初成立,也制定了基本的行为守则。但那都是几位资深理事凭着经验,照搬下来的传统中国商会制度。暂时没有“如何对待洋人记者”的条款。

  一群加盟户和理事也一头雾水:“没有啊。没有外国记者来过啊。”

  林玉婵更疑惑。难道是有人造谣?

  虽然她心里有准备,这个中国人的商会迟早进入洋人的视野。但万没想到,竟然是以这种方式,而且这么快。

  她读到最后,看到了这篇报道的署名,胸中一口老血。

  E.C.班内特。

  林玉婵哭笑不得,站起身,严肃问:“这里可曾来过洋人女子?”

  她这么一说,有几个人当即恍然大悟。

  “对!那日我们几个丝绸商在此小聚,有个洋闺女非要进来看,说的洋文我们也听不太懂。但商会有规定嘛,里头的情报都要保密,不能随便让人进不是?我们就好说歹说,把那洋闺女请走了。她生气也没用,不许看就是不许看!——你说这洋人也真是闲,什么都要凑一鼻子,也不知自己讨人嫌。当咱们中国人是任人参观的猴儿啊!”

  ------------------------------

  “就是那个义兴商会!”康普顿小姐撂下点心,气鼓鼓地对林玉婵抱怨,“上周我来喝茶的时候,你不在,保罗陪我们聊了一会儿,说到这个新成立的中国人商会,说得天花乱坠,很厉害的样子。我就慕名过去采访。我发誓我并没有带着偏见,实在是他们态度太差……”

  好说歹说,连哄带骗,林玉婵总算弄清楚,康普顿小姐为什么会写出一篇敌意浓浓的报道。

  从常保罗口中听到了独家信源,立志做英国第一位女记者的康普顿小姐肯定不会放过这个选题。

  于是几天之前,她带好纸笔,来到义兴商会打算了解一下情况。当时林玉婵不在,几个丝绸商人正在里面小聚。看到一个洋闺女来访,呜哩哇啦说着洋文,都没带通译,谁也听不懂,当然不能让她随便进,几句斥责,给赶出来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