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_江东阿玥【完结+番外】(173)

  雨珠飞溅,“啪嗒”摔在了窗沿。

  “将军那时喜欢站在徐州的城墙上看夕阳,折一支粉桃,临风饮酒。那时他曾与我说,他的二弟三弟多么勇猛无敌,他们曾在虎牢关下与吕布打得难舍难分。听完,我竟多了几分羡慕,想着若是能即刻站在他的身边,多好。”

  “你说,人世间的缘分真是奇妙,原本以为我与他,终究隔了鸿沟,不会再见。”

  诸葛亮并不管我在不在认真的听,只絮絮说着。

  想来,这些往事藏在他心中,已太久了。

  “后来我去了隆中。有一日,听他们说,将军拿着衣带诏去杀曹操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害怕。”诸葛亮说,“我怕我此生此世再不会遇见他,上天再不给我与他并肩前行的机会。”

  “直到建安十二年,我听说一个叫刘备的人来了。”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自己说出刘备的名讳,而不再是“先帝”。

  仿佛此时的他与刘备,已不是什么君臣,而是普通至极的朋友,是知己。

  “于是那一天,被当做了我与他的初见。”

  “也好……”

  他看着远方,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这就是他们的故事了。我不由也畅想起许多年前的徐州,那个黑暗时刻,众人都在逃离,而将军仍挺身前行,打动诸葛亮的,大约是这点吧。

  助宣重光,照明天下,原来是这个意思。

  原来他二人,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谁也离不开谁的。

  白帝城是他们最后相见的地方,那时候,一个贵为君王,一个已是丞相,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愿景是达成了的。

  可是刘备想要的还有天下。

  诸葛亮也就单枪匹马为他去闯了。

  离开永安宫前,我回头望了一眼,夜色降临,一切变得模糊不清起来,我却突然感到一阵真实。春寒料峭,故事都随着雨打风吹埋进了故人的记忆里。

  诸葛亮的玄色衣裳彻底融入了暗夜之中。

  永安宫的阶梯下,众人举着火把,穿着蓑衣,都在静静等候他。诸葛亮看着一干人,收回之前的短暂的笑意,挺直了身子,只他们威严肃穆的说:“即刻回成都。”

  “出师,北伐。”

  作者有话要说:

  都给我哭!!!!!!!!

  嗷!!!!!!

  最近又丧了,觉得自己写的什么玩意儿。

  我根本写不好这个人啊!!!!!!!!哪怕搭上一辈子也写不好。

  ——————————

  晚上从图书馆出来,一阵好大的秋风,那一刻我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五丈原。

  哭着跑回去的。

  第108章 五丈原(上)

  建兴十二年四月,诸葛亮以魏延为前部督,十万汉军出斜谷,直抵郿县,屯兵五丈原,驻扎渭水南岸,与魏大都督司马懿隔武功水相对峙。

  抵达五丈原后,诸葛亮还伏于案上执笔给孙权写了一封书信。信虽不长,但也似花了他好大一番气力,他凭几而坐,倚着休息了片刻,将信转交与我。我粗略一看,其中写道:“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篡逆,蔓延及今,皆思剿灭,未遂同盟。亮受昭烈皇帝寄托之重,敢不竭力尽忠。今大兵已会于祁山,狂寇将亡于渭水。伏望执事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靖中原,同匡汉室。书不尽言,万希昭鉴。”

  “亮受昭烈皇帝寄托之重,敢不竭力尽忠。今大兵已会于祁山,狂寇将亡于渭水。”这两句话,不由又让我想起那日他在永安宫的几声嗟叹。

  渭水!他提起了渭水。渭水泱泱,那一头,是他梦想了一生却不能抵达的地方。

  已经仲夏了,天气炎热,司马懿仍旧龟缩于营寨内不肯出来,任凭汉军每日在寨前叫骂。司马懿的“龟缩大法”我在现代已有所耳闻,他只用这一招,便使得诸葛亮毫无办法,只能一日一日的在五丈原上与魏军旷日持久的相持周旋。

  司马懿的意图很明显,一个字:拖。

  拖到诸葛亮绝粮,汉军自会不战而退。

  只是,司马懿或许不知道,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分兵屯田,粮食充裕,又有木牛流马,断粮的几率并不大,他正耗着的,不是汉军的粮食,而是……

  诸葛亮的寿命。

  这是我第二次跟随诸葛亮来到北伐的战场,第一次是在第二次北伐时,那些日子,我每日与他一起关注战场实况,与他一起犯愁。而如今战况如何,我早就不在乎了,我唯一在乎的,只有我面前的他这副病体。

  最近他的胃口也很不好,时而能吃一点,时而一点都吃不下。

  初秋刚到时,我用百结叶、桂花,加少许水与黄酒一起煮沸了给他喝,只因为这是流传的最好的化痰止咳的方子。但我自知无用,顶多能缓解些许他咳嗽时胸闷气短的痛苦。这时候我只能不断懊悔,懊悔自己是个文科生,一点病理也不通,在他最难受的时候不知道能做什么可以使他感到轻松舒适一些。

  这几个月来,他还是很忙碌,哪怕如今进出都要坐车,被人推着,也还是坚持一贯事无巨细的作风,就连士兵接受二十军棍这样的小事,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