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_[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完结】(152)

  改革内在的辩证法是公开性和民主化起先被改革者看成工具,看成对现行社会主义进行“修理”的手段,不久随着把社会主义看做人道主义民主制度的新观念深入人心,便变成了独立的目的:公开性变成了言论自由,民主化变成了政治民主。改革者发动的社会政治进程因此具有自身的发展逻辑。苏联民主改革在1980年代末达到顶峰。正是那时社会的主动精神开始具有群众性的、往往是自发的性质。

  把改革比作革命是合适的。但同时这是一场自觉控制(而且控制成了)在和平框架内的革命。

  改革的倡导者竭力把以往不需要的积聚起来的群众力量引入创造和社会创作的渠道。尽管部分精英和社会多数人积极努力,我国展开的进程仍然遇到严重的困难。

  随着苏联高层官僚们发现改革威胁到他们在我国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制度中的优势地位,他们开始越来越起劲地阻挠对我国的根本革新,试图阉割改革的真谛,把改革变成又一个不触及社会生活深层基础的专家治国论者的(最好是涂脂抹粉的)新花招。

  改革派实际上遭遇了苏联统治阶层多数人的暗中破坏。在1987—1989年“亲改革”公民的积极性一度高涨之后,知识分子(精英知识分子和大众知识分子)在物质困难、社会上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下不仅不再理睬戈尔巴乔夫,而且转而投入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激进反对派之中。

  有三股主要的政治势力存在于改革进程中并相互斗争。首先,是一贯支持改革政策的人,他们喊着民主革新社会主义的口号追随戈尔巴乔夫前进。当时诗人叶夫图申科以他们的名义说道,“我们全都参加改革党”。与改革派相对立的是党内和知识分子中的保守派,他们最终支持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当时他们被称作“右派”,这样的称呼很对,因为他们保卫的是改革派千方百计试图挣脱的国家官僚的斯大林主义社会主义模式。这股势力对改革进程的反抗起先消极,后来积极,直到发动八月叛乱。最后,按次序而不是按作用算作第三股势力的是聚集在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身边的人。他们批评改革派,先是因为改革进程缓慢,因此他们被称为“先锋派”。他们最后要求尽快结束“社会主义实验”。这是后来在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的激进新自由主义者的观点。

  这三股势力决定了改革的进程,决定了改革的成就、矛盾和失败。在叛乱期间这三股势力起了各自的作用。叛乱的发动者决定让国家回到改革前的时代。改革派、民主势力的反抗破坏了他们的计划。但结果新自由主义者却利用民主派反抗叛乱分子的浪潮掌握了政权,他们为所欲为,以结束戈尔巴乔夫政权和改革本身。

  为了客观起见应该指出,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对改革的态度从来都是矛盾的,例如,这在1991年7月苏联参加的“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就有所表现。当时错过了实际支持改革的机会。

  因此,意识形态上毫无共同之处的不同的反改革势力的行动直指苏联国家制度及其体现——中央政权。令人十分奇怪的是,民族主义者、激进民主主义者和共产党保守派在一致的反国家狂热中联合了起来。在这些势力的作用下,在改革的最后阶段事态具有毁灭的性质。改革中断了。

  《奔向自由》 第三部分 世界语境中的改革(1)

  世界语境中的改革

  改革首先是对苏联社会的迫切需求及其问题和未解决的矛盾的答复。同时改革反映了上世纪最后25年世界发展特有的更广阔的进程。在世界越来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条件下,改革经受了这些进程的作用,同时自己也对这些进程施加影响。

  苏联和欧洲“社会主义大家庭”各国的改革有着明确的、虽然并非直线式的联系。尽管苏联的改革给了这些国家的变化以起始的推动力,它们不久由于一系列国内外的原因走上了与强加于它们的国家官僚社会主义模式决裂的道路。“天鹅绒”革命又对苏联激进情绪不幸加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更广阔的画面上,改革与“民主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浑然一体,“第三次浪潮”1970年代中期席卷欧洲(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在随后的10年中又袭击西半球。改革接过这一接力棒,把它带回欧洲,带回过去由“铁幕”与世界彻底隔开的东欧。

  与此同时,另一个称作“全球化”的更囊括一切的进程在发展。在1980—1990年代,各国实际上都必须适应这一进程。这一进程的主要特点是加强各国的相互依存度、信息通信领域的革命、转向后工业化的经济结构、国家作用发生变化。

  改革在其外部表现中可以充当取代占统治地位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版本的方案。在改革构想中社会动机表现得强得多,改革构想放在首位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发展人的个性,它的“世界图景”建立在利益的平衡上,而不是潜在的实力上。在苏联存在时,在冷战结束后这一国际发展前景有着扎实的支持基础。在后来10年中新自由主义模式陷入死胡同,表明了这样的方案仍然是需要的。

  因此,改革与国际最重要的进程在积极互动。改革产生了共鸣效果,促进了很有前途的社会发展趋势。改革使我国重又投入世界进程的湍流。改革在摆脱实际上整个战后时期世界发展特有的爆炸性危险对抗时起了决定性作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