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_西风欺客梦【完结】(74)

  不久,僧格林沁用计攻克高唐,李开芳部却并未遭到严重打击,又入踞高唐五十余里外的冯官屯。僧格林沁久攻不下,从东昌三孔桥引运河水至冯官屯石桥,然后灌入冯官屯,围堤以内,高处有水三、四尺,低处水深至五、六尺,太平军潜伏处,都有水三、四尺,火药、粮草半被水浸。这时僧格林沁欲活捉李开芳,派人送信说爱他才干,望他来投。李开芳正在无计可施,心想何不如将计就计,诈降溃围,于是在四月十三日,先派心腹先锋黄近文带领将士一百四十多人,混入难民内,齐出诈降,在外接应。僧格林沁也非省油的灯,他把诈降的将士用小船渡出重濠,佯装中计。李开芳十分得意,二十六日清晨,大风骤起,飞沙扬尘,对面不能相认,李开芳选择此时诈降。他带领将士,全副武装,乘坐小船,伪作前去缴械。他以为僧格林沁已中计,又有黄近文等在外接应,天又大风蔽日,准备一到濠边,就乘此脱逃。“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弱小的好人最终击败强大的坏蛋,逃出生天过着幸福的日子,那是迪斯尼的动画,大清的形势可比美利坚复杂多了:李开芳不曾算到,还没到壕边,僧格林沁已抢先把黄近文杀死,绝了接应,到要渡他出濠时,又在四周埋伏下马步兵一万多人。想我大清,天炉一座,本无童话,李开芳于是被擒,也解往北京凌迟。

  李开芳在刑场上的英雄豪气,比林凤祥丝毫不减,在刑场上竟踢死刽子手二人,围观者大惊。行刑时,李开芳和部属昂首扬眉,怒目四顾,高呼:“自出天京,所向无敌,清妖不堪一击,灭亡就在眼前”。 如此血性好汉子,却被胜保、僧格林沁等昏庸之人活捉,可惜!可叹!

  至此,这支由数万精锐组成的北伐军,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全军覆没。

  北伐军及其援军的全部覆没,这是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在军事上所遭到的最严重的失利和挫折之一。但笔者并不同意过分夸大北伐失败对太平天国事业的损害,北伐军数万人全军覆没,相比天国百万之众,损失并不算特别严重。北伐军战死兵将的数量,相比秦日纲在田家镇,石达开在鲁家巷并不多,如果与天京变乱后动辄数十万的损失相比,更是九牛一毛。从战略上讲,北进的失败,也并未动摇太平天国的国本,太平天国的领土,并没有因此少了一寸。把北伐军与太平天国的败亡与亡国联系起来,不过是因袭李秀成那个天国十误的说法。李秀成对北伐失败的指责十分滑稽,林凤祥、林绍章等人仅损失几万人乃至数千人都要对太平天国许多年后的灭亡负责,他自己动辄散兵数十万,坐视陈玉成败亡而不救,雨花台战败,苏州失守,守天京而不能,变节投降,却是于国有大功,这种自吹自擂、推卸责任的做法,令人相当不耻。北伐失败是相当令人惋惜的,对太平天国却绝非致命打击。

  仔细考究北伐失败的原因,是很有意义的。北伐败因之一,在于派出的部队过少,但如果考虑北伐本身就是一次贪图侥幸的军事冒险,甚至本身就是吸引北方清军火力的诱饵,那北伐的失败,似乎已在意料之中。

  北伐败因之二,是战略指挥严重滞后于战场形势的变化。杨秀清习惯在天京遥控指挥部队战斗,林、李二人也理所当然的时时等待天京的命令,但太平天国并没有有效地保证书信往来和命令畅通,指挥部的指令无法到达前线,前线又不随机应变,自然反应迟钝,被动挨打。

  杨秀清最初的指令,是要北伐军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速度取胜,而在没有杨秀清的指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林、李二人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在许多关键的时刻当断不断,并没有很好地执行“闪击”的军事原则。林凤祥、李开芳勇猛过人,却不能独挡一面,非元帅之才,如果北伐军统帅换成罗大纲、韦俊、石达开等人会有很大不同,但是,都说了是军事冒险,谁舍得拿名将去送死啊?

  天京方面的问题也很大,杨秀清的后续梯队派出过迟。本来,先遣部队出发之后,就应尽快组织和派出后续部队,以便及时策应,对付不测情况,完成进攻任务。杨秀清派出后续援军的动作显然过于迟缓。如果后续部队迅速北上,合六七万之众,就能互相声援配合,同清军周旋,即使攻不下京师,仍有可能转战各地,与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反清武装相结合,建立革命基地,与清军作长期斗争,不至于被清军各个歼灭。可惜,由于援军派出过于迟缓,加之援军的领导不力,认识不统一,部队又缺乏严格的组织纪律,结果先于北伐军而失败。这就使陷于重围、孤军奋战的北伐军,最终丧失了摆脱困境的希望。其实,杨秀清完全不派出援军,结果会好一点,没有援军这个念想,林、李二人不会因为因等待本来已经不会来了的援军而延误战机,在许多战斗中也不会心存侥幸。北伐军断绝后援,拼死一战,反而有获胜的可能。

  林、李二人打仗的本事也是相当有限的,进取中原的大军,居然被温绍元以一县之力打败,在怀庆、沧州等地都被清军民团打败。北伐军该机动的时候,忙于攻坚,该血战的时候,又四下流窜,内乏军火粮草,外无救兵,地形、气候、民情不熟,焉能不败。

  除了军事上的原因,北伐军在政治上也犯了很大错误,北伐军没有很好地联合北方会党起义,借助北方的反清力量,使得自己孤军奋战。林,李又残暴好杀,给北方的百姓留下很坏的印象,遭到北方群众的反抗,以至于招兵完全靠裹胁,裹胁来的士兵不但没有战斗力,反而屡屡成为清军的内应,这不能不说是林、李二人犯下的重大错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