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国人:殖民地历程_[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完结】(123)

  言语还是他们的风度……

  美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如果我们有像伦敦这样伟大的首都,在那里,悠闲、殷实和有教养的

  人们定期欢聚作乐,我想我们也会形成一个时髦的贵族阶级,它同样会不仅为衣着举止确立风

  尚,也为谈吐言辞确定规范……我们没有这样的首都,在今后很长的时期内,也不大可能有足

  以对语言产生重大影响的伟大首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甚至波士顿、纽约、巴

  尔的摩和费城的吐字发音在许多方面都不一样。有经验的人只须品察细微的语言特征,就能分

  清说话者是这一城市还是那一城市的居民。至今还没有哪个地方有独占鳌头的影响,乃致会诱

  导一地的风流人物希望去模仿另一地的风流人物……

  如果这个国家的人民和地球上的任何其他国家人民的情况一样,我们现在就会说着各种各样简

  直听不懂的方言土话。但事实是,除了一小部分德国人和法国人的后裔外,美国人民作为一个

  整体,是在用比母国人民好得多的英语说话。……总之,作为一个民族,我们在使用自己的语

  言方面优于任何其他民族。当人们设想一下我们辽阔的领土,我们在发音和用词方面的总的精

  确程度,就相当惊人了。这种语言方面的相似,只能归功于智力的大规模扩散和人民的无穷的

  活力,正是这些,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

  在这里,形成了一种取代上流社会“标准英语”的“大众英语”,它独

  特地与一个没有文化首府的国家相适应。在这个国家里,每个人都拥确像贵

  族那样说话的特权。

  第十一编  没有首府的文化

  “一个稀疏地分布于美洲这片无垠疆土

  上的民族,就像从一个焦点四下散射的

  光线。所有的光线并未消失,而热量则

  荡然无存。”

  塞缪尔·约翰逊

  “并无别种追求的哲学家和诗人们,最好

  还是在一个古老的国家颐养天年。”

  本杰明·拉什

  44.“从一个焦点四下散射的光线”

  殖民地时期美洲文学作品的平庸和粗劣,使得美洲市场对外来作品开

  放,也增加了引进方式所具有的意义。毫无疑问,一个如此分散而人口又如

  此众多的文明社会,达到这样程度的文化普及,是前所未有的事;同时,一

  个文化如此普及的人民,产生的纯文学作品却又这样少,这种情况也是前所

  未有的。在美洲文化的这两个特征之间——整个人民的文化普及程度高和统

  治集团的文学素质差——是否会有某种联系呢?在现代的西欧文化中,文字

  出版物的最高尚的用途,除了神圣的宗教经典外,在于展现供特权阶级享用

  的华丽的文学作品。人们是根据戏剧、诗歌、小说和散文的成就来评价这类

  文化的,而这些作品如同宫殿和庄园宅第一样,都是贵族文化的纪念碑。然

  而,我们是否一定要以建造这种纪念碑的能力来衡量我们的文化呢?我们是

  否一定要希望将更多的美国人民领入贵族纯文学的神秘幻境中去呢?

  在美国,文字出版物有着另一种命运;它的作用,用文字考古学家的传

  统技术来判断,并不那么容易理解。由于美国人特别强调相关性、实用性、

  “读者兴趣”和普遍吸引力,文字出版物便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形式。美国式

  的文化人士,不是骚人墨客,而是新闻记者,不是文笔优美的散文作家,而

  是实用手册的写作者,不是“艺术家”,而是宣传鼓动家。他的读者,不是

  在沙龙之中,而是在市场之上,不是高墙深院内的隐者居士,而是理发店里

  或寻常人家火炉旁的平民百姓。他所写作的东西“明白易懂”:文章要读者

  注意论述之对象,而非作品本身。由于作品注重目的而较少顾及形式,因而

  也就不会创造出一批职业的“鉴赏家”,一群为形式而形式的一知半解的人

  物。在这里,美国的生活也是集中注视着事物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最终产物:

  文字出版物与其说被视为“文学”,不如说被当作传递信息的工具。上述这

  些倾向,其实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这种倾向之所以盛行,部分的原因是

  殖民地时朝,我们的土地上并未出现过蓬勃的文学文化。

  在西欧,统治阶级的文学最早是用业已死亡的、外来的“经典”语言写

  成的。其深奥难懂大大抬高了这些作品的身价,那些握有打开古老的学术殿

  堂钥匙的人们,也权势陡增、自命不凡。在那些贵族文化中,古希腊和古罗

  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公认为是现代作品所望尘莫及的。英国统治阶级接受

  的正统教育,历来是古代的经典著作——在牛津,它们就被意味深长地简称

  为“名典”。人们一直认为,期待进入政界的人士,在他们接触本国语言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