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步维艰—慕容垂评传_总老师麦加 【完结】(52)

  十七年后,那个可怕的慕容垂早就死了,就是慕容农等一干人也已不在人世,后燕在新兴的北魏打击下大部份领土沦陷,残存的部份又分成了两个小国,而与高句丽接壤的北边这小部份又迎来了一位标准的草包皇帝慕容熙,高句丽终于等到了它时来运转的那一天。故国壤王的儿子,广开土大王高谈德发动了对后燕的进攻,经过数年大战,再次夺取了他父亲曾经夺取过的地盘,洗雪了高句丽与慕容氏以往交战的“血泪史”,而高谈德本人,也被公认为高句丽史上最雄才大略的君主!

  高伊连与高谈德父子的遭遇,说明那句俗语的确是至理名言: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再平信都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八月底,长乐公苻丕从邺城西逃后,到达晋阳。此时,前秦在关东的主要力量差不多都汇集到了并州(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山西)。晋阳不但有早镇此处的骠骑将军张蚝、并州刺史王腾,还有从数月前逃至的前幽州刺史王永(他数月前率兵一万前来会合)。至于平州刺史苻冲,则负责把守壶关,阻挡后燕可能的追击(不过实际上慕容垂并未派军追击苻丕)。

  到达晋阳后,苻丕才知道长安已经失守,而且苻坚已经被杀的事。于是,在张蚝、王腾等人的支持下,苻丕宣布承继前秦的大统,大赦,改元。“天王”这个叫法可能苻丕觉得既不够威风,也不够吉利,所以被他放弃了,自称皇帝,同时给亡父也升了一下级,追谥苻坚为宣昭皇帝,庙号世祖。还有一件大事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大封拥戴他的四位功臣:张蚝提升为侍中、司空,王永提升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尚书令,王腾提升为中军大将军、司隶校尉,苻冲提升为尚书左仆射,并加封西平王。其实细细思量一下,这四个人也算不上有多少功绩:王永、苻冲不过后燕军的手下败将,张蚝、王腾则拥兵自重,危机当口,不管对西面的长安,还是东面的邺城,均按兵不救,弄得现在两面俱失,张、王二人岂可谓无过?

  不过苻丕继位还是给垂死的前秦帝国打了一剂强心针,在晋阳出现了一个新的帝国领导核心,使得那些还在忠于或者表面上忠于前秦的势力都承认了苻丕的皇位,接受晋阳新中央的册封,如关中、陇右一带的前秦残余势力左将军窦冲、秦州刺史王统、河州刺史毛兴、益州刺史王广(前秦已失益州,他投靠老哥王统)、秦州刺史杨壁(从拒绝接纳苻宏来看,这位杨刺史忠诚得很有限)、卫将军杨定(他已从西燕脱身,成为一支独立势力,后来建立后仇池国)等,都派出使节向苻丕表答忠贞,苻丕也发出大量廉价的委任状,加以笼络。同样,在关东后燕控制区也有苻家人响应的回声,前秦的国势又出现了短暂的回光返照。

  慕容垂初起兵时,在关东除了实力比较雄厚的长乐公苻丕、平原公苻晖以及平州刺史苻冲外,还有分别据守信都(今河北冀县)、常山、中山一带的五位实力较小的苻家诸侯曾率军与燕军对抗,他们分别是:苻坚的从叔冀州刺史、阜城侯苻定,固安侯苻鉴,苻坚的堂弟高城男苻绍,重合侯苻谟,还有苻坚的侄儿高邑侯苻亮。但他们的实力和能力都不怎么样,太元九年(384年)四月,慕容垂命慕容麟进攻信都,苻定、苻绍不敌,献城投降。慕容麟移兵进攻苻谟所守的常山,六月,攻克常山,苻亮、苻谟投降。七月,燕军进攻中山,苻鉴兵败被俘。这样,前秦的这五位公侯在四个月内全被慕容麟摆平。慕容垂对这五人很宽大,只要臣服,全部赦免,甚至都没有剥夺他们的封地。

  现在,听到苻丕称帝的消息后,这几位苻家王侯和原来前秦的中山太守王兖都派使臣前往晋阳请罪,并分别在信都、博陵(今河北博陆)再次起兵反燕。苻丕任命王兖为平州刺史,苻定为冀州刺史,苻绍为冀州都督,苻谟为幽州刺史,苻亮为幽、平二州都督,全部进位为公。驻防在附近的后燕抚军大将军慕容麟立即反应,于当年十二月攻克博陵,擒斩王兖、苻鉴(据在下所查到的资料,苻鉴似是唯一一个死在后燕军手中的苻家王侯)。慕容垂似乎不太愿意以武力消灭苻定等人,苻鉴被杀估计非其所愿,出于对苻坚的负疚心理,他对苻家皇族一向手比较软,所以燕军打下博陵后就让慕容麟住了手,暂停攻击。

  第二年,也就是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正月,慕容垂正式定中山为都城,称帝。这一年他已有六十岁,在那个年代已属于垂暮之年,在此之前的中国历史上,称帝时年纪比他大的只有一个刘备(六十一岁),在此之后,超过这一记录的也只有四人,分别是:南燕献武皇帝慕容德(六十三岁),武周则天顺圣皇帝武曌(六十七岁),前蜀高祖王建(六十一岁),后蜀高祖孟知祥(六十一岁)。因为自身精力逐渐衰退,以及培养接班人的考虑,慕容垂把国家的各种事务越来越多地交给子侄们去办理,这对后燕后来的一些政策失误影响很大。

  稍后,慕容垂不顾违犯礼法,以及大臣刘详、董谧等人的反对,追尊自已的生母兰氏为“文昭皇后”,配享父亲慕容皝,而把嫡母段氏的牌位迁出。也不忘小小地公报一下私仇:把他所痛恨的皇嫂可足浑太后追废为庶人,另追尊段昭仪为“景德皇后”,配享兄长慕容俊。他终究是一个性情中人,有时候率性而为,是不在乎舆论的。同时,加封了三个在复国战争中功绩最大的儿子,慕容农为“辽西王”、慕容麟为“赵王”、慕容隆为“高阳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