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86)

  庄说:刘宗周“后亦自悔其失言”,“自悔其劾公(指路振飞)之误。”②

  刘宗周的慷慨陈词,主观上是显示自己的凛凛正气,客观上却加剧了弘光朝

  廷内部的矛盾。当刘泽清等勋臣以他自称“草莽孤臣”和建议弘光帝进驻中

  都凤阳是犯上作乱的大阴谋(凤阳没有城墙,有高墙五所,囚禁宗室罪犯),

  他又极力辩驳,声称自己“不受杀”。特别奇怪的是,黄道周被召为礼部侍

  郎,他写信加以阻止,说什么“际此乱朝,义不当出”。黄不听从他的意见,

  他又结怨于道周。弘光朝廷覆亡的时候,道周奉使绍兴祭禹陵,这里正是宗

  周的家乡,多次请见,等了一个多月,他不仅避而不见,还在扇面上写诗一

  首叫黄道周滚蛋。待到潞王朱常淓以杭州降清,浙西岌岌可危时,他派人到

  处找黄道周,道周已经随唐王朱聿键赴闽。他才后悔“未免当日拒绝太深耳”

  ③。在浙江各地绅衿开始起兵反清时,他却决定绝食自尽。门生劝他道:“死

  而有益于天下,死之可也;死而无益于天下,奈何以有用之身轻弃之?”他

  回答道:“吾固知图事贤于捐生,顾余老矣,力不能胜。”宗周当时已六十

  八岁,起义抗清确有一定困难,可是,他的门人王毓蓍投水自尽的消息传来,

  他说:“吾讲学十五年,仅得此人。”可见他的所谓“正命”不在年老。绝

  食几天后,他谈自己的感受道:“吾日来静坐小庵,胸中浑无一事,浩然与

  天地同流。盖本来无一事,凡有事,皆人欲也。”沧海横流,黎民涂炭,社

  稷危如悬发,刘宗周却轻描淡写地说成“原无一事”。第二天,传来了金华

  举义兵抗清的消息,门生劝他忍死以待。他说:“语云:‘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功利之说倡,此国事所以不竟也。”最后终于饿死①。刘

  宗周作为忠臣留名青史的目的达到了,他一生好名,与其说他是以身殉国,

  不如说是以身殉名。从征服者的清朝来说,自然最欣赏这种表率人物。

  ① 刘汋《刘子年谱》录遗,见《刘子全书》卷四十。

  ① 夏完淳《续幸存录》,见《中国内忧外患丛书》版,第六十—六十一页。

  ② 归庄《左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路文贞公行状》,见《归庄集》卷八。

  ③ 刘汋《刘子年谱》录遗,见《刘子全书》卷四十。

  ①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卷下,见《黄宗羲全集》第一册,第二四八页。

  第二节 江阴等地百姓的自发抗清

  清军占领南京,活捉弘光帝以后,派出使者招抚南直隶各府县。绝大多

  数地方都慑于清朝兵威,纳土投降。其间,只有杨文骢带领一支军队闯入苏

  州,把清政府派来招抚苏淞地区的黄家鼎等处斩。但是,杨文骢却没有把当

  地绅民组织起来据城固守,而是乘清军来到之前主动放弃该地,退往浙江。

  江南各地的绅民迫于剃发令,群情激奋,纷纷自发举兵抗清。首先高举义旗

  的是常州府属的一个小小县城——江阴县。

  在弘光政权迅速瓦解的大变动中,江阴县的明朝知县林之骥解印去职,

  清政府委派的知县方亨上任后遵照清廷法令张贴布告叫百姓剃发。闰六月初

  一日,生员许用等人在孔庙明伦堂集会,一致决定:“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也。”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

  不留头”的话。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

  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

  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这封密信被义

  民搜获,于是在初二日把方亨等逮捕,推典史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

  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陈明遇虽然胸怀忠肝义胆,却感到自己缺

  乏军事组织才能,在他推荐下江阴士民把乡居的原任典史(弘光时调升广东

  英德县主簿,未赴任)阎应元迎接入城担负守城重任。阎应元入城后立即把

  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会合乡

  兵二十余万人分班上城,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

  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任守北门。他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

  四门的责任。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

  阎应元同绅民商议后,委任擅长理财人士负责把城内公私所藏物资分类征

  集,统一分配使用。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①

  江阴百姓抗清的消息传开以后,清常州知府宗灏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