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洋务运动史_夏东元【完结】(101)

  清政府筹建海军的目的看,主要是为了抵御外侮,这是洋务路线由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转变为对外抵御外侮为主的路线方针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外侮又是以侵略扩张野心很大的日本为主,是以日本为假想敌进行海军建设的。奕说是“隐为防御日本之计”。内阁学士梅启照看到日本阴谋“擅废琉球”,“窥伺高丽”,进且侵我东三省的险恶步骤,认为“防东洋尤甚于防西洋也”。丁日昌除认识到日本进窥东北三省的阴谋和北洋防务的重要性之外,还强调台湾海防的重要,他说:日本眈眈虎视,“彼其志岂须臾忘台湾哉!”“台湾为东南七省尾闾,上达津沽,下连闽浙,台事果能整顿,则外人视之有若猛虎在山,不敢肆其恫喝。”李鸿章也清楚地认为,“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又说:“若能添购(铁甲)两号,纵不足以敌西洋,当可以与日本角胜于海上。”可见“谋创水师”和购铁甲船,主要都是为了对付日本,历史事实证明,洋务官吏们对日本的认识和创建海军的措施都是正确的。至于后来被日本打败,那主要是由于清王朝政治腐朽不事改革所造成,不能以事后的胜败来论事前为防日本而进行海军建设的是与非。

  当然,不能杏认,清政府在倡办海军之初,虽其指导思想是为抵御外侮,但又缺乏御侮的决心,有明显的妥协性。兹举几个主要人物的言论于下以说明之。

  奕说:

  “若谓以此足御泰西各国,不但得数铁甲船未敢自信,就使海防一律办齐,亦无从得有把握。但当遇事筹维,慎于操纵,非独铁甲船未可尽恃也。”

  李鸿章说:

  “海防二字,顾名思义,不过斤斤自守,亦不足以张国威而詟敌情。”

  刘坤一说:

  “海防虽不可不办,然目前似当以守为主。……若糜费巨款购买彼之现在铁甲兵轮及铁炮台,欲与彼角胜重洋,未必确有把握。”

  总起来看,他们虽大力筹建海军,但御敌的信心不足,战于大洋更觉没有把握。即使像左宗棠这位号称坚决御外者,因不时想着人民起义的威胁,对外抵御也打了折扣。他说:“长江各省伏莽甚多;……腹地多虞,……与其购铁甲重笨兵轮争胜于茫茫大海之中毫无把握,莫若造灵捷轮船专防海口扼要之地,随机应变,缓急可资为愈。”

  以上所述,这些领导者们的精神状态,决定了海军使命仅为被动防御,不敢主动出击,这也就是李鸿章所说的“彼族以万分无礼相加,不得已而一应之。”其命运可以预卜。

  三、海军建设与北洋舰队

  三、海军建设与北洋舰队

  上文已经叙述过,中国正规而较大规模的海军建设是从1875年开始,基本上按照丁日昌的建议分为南洋、中洋、北洋三支水师筹建的;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廷集中人力物力重点建设北洋舰队,中洋、南洋水师建设几于停顿废弃。

  1875年李鸿章、沈葆桢分别被任命为北洋、南洋海防大臣后,即着手进行建设海军。李鸿章主要负责山东、天津至东北沿海地区的水师建设,沈葆桢主要负责长江口以南至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的海军建设。因此,这里所说的“南洋”,实际包括丁日昌所讲的“中洋”与“南洋”两部分。因此,李、沈的北洋、南洋分工,实际上就是所们三洋水师。

  筹建海军首先要有兵船。清政府在一开始即采取购买与自造并重的方针,虽也有人因为买贱造贵而主张买船,但多数人认为,购买只能济暂时之需,自造才是永久之计。其中首创制造轮船的马尾船厂的左宗棠说“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因为自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西洋“长技”奥秘的过程。左宗棠还不满足于仿造,他说:“执柯伐柯,所得者不过彼柯长短之则,至欲穷其制作之原,通其法意,则因非习其因书、算学不可。”因此,他在创办马尾船厂的同时,设学堂培养人才。他认为这样做,从暂时说,所费较买船为多,从长远看,却是永远之利。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以防外侮,以利民用”的目的。1872年当内阁学士宋晋因“制造轮船,糜贵太重,请暂行停止”时,左氏仍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说:“创造伊始,百物备焉,故始造数只,所费最多,……迨接续造作,则各项工程无须再造,……而经费亦日见其少。”实际情况与左宗棠的论证相符。

  可见,以左宗棠为代表的一批洋务派是很重视自己造船的。从1866年到1874年近10年间,中国的造船数多于购船数。买船者主要是广东。1866年它向英国买“绥靖”、“澄清”、“镇海”、“飞龙”、“静波”、“安澜”、“镇涛”6艘兵船,以资“巡缉”、“助剿”;3年后又向法国买“澄波”、“建威”兵船和向洋商购“海东云”(原名“五云车”)练船一只。共为9艘。所造之船则大大多于此数:马尾船厂除小轮船10只不计外,大轮船15艘;沪局成船5艘,两共20艘。多于购船一倍多。这些购买的兵船和自造的船只,均为木质,马力大多是几百匹,超过一千匹马力的很少。这些小船,作为巡缉水师船尚可,以之作为抵御外侮的海军军舰则差距甚远。所以自1875年后建立海军,所定购的船只以适宜于海战的兵舰为主。这是由于洋务派首领对此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们说:“跨海远征之举,莫切于水师;而整练水师之要,莫先于战舰。”战舰的种类颇多,如巡洋舰、炮舰、铁甲舰等。铁甲舰为当时最利之器,清政府在“筹议海防”之初,李鸿章即建议购买铁甲船6艘,南、中、北三洋各2艘。后“以经费支绌,迄未就绪。”官员们围绕是否购买铁甲船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