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洋务运动史_夏东元【完结】(120)

  “今日铁路之用,尤以开通土货为急。盖论中外通商以后之时局,中国民生之丰歉,商分之息耗,专视乎土货出产之多少,与夫土货出口较洋货进口之多少以为断。近数年来,洋货洋药进口价值每岁多于土货出口价值者,约二千万两,若再听其耗漏,以后断不可支。现在洋货洋药之来源无可杜遏,惟有设法多出土货多销土货以救之。……中国物产之盛,甲于五洲,然腹地奥区,工艰运贵,其生不蕃,其流不广。且土货率皆质粗价廉,非多无利,非速不多,非用机器、化学不能变粗贱为精良,化无用为有用。苟有铁路,则机器可入,笨货可出,本轻费省,土货旺销,则可大减出口厘税以鼓舞之。于是山乡边郡之产,悉可致诸江岸海壖而流行于九洲四瀛之外。销路畅则利商,制造繁则利工,山农、泽农之种植,牧竖、女红之所成,皆可行远,得价则利农。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故利国之与利民实相表里。”

  张之洞的观点与一般论者不同的是,从利商出发而及于军事防务,不像多数人是从军事上立论,故他将筑铁路的地点选在腹地,他认为铁路“宜自京城外之卢沟桥起,经行河南,达于湖北之汉口镇,此则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所革也。”他说,这条路有着“无引敌之虑”、却有征调之便和贸易必旺、饷源必旺等八利,“将来集资推广续造”,向东、南、西、北延伸,“以次推行,惟力是视,二十年以后,中国武备屹然改观矣。”张之洞提出办卢汉路的同时,同意一些大臣的“缓办津通”的意见,但认为从津沽接续筑至山海关后,“通接关东”是必要的。奕对此反映除称张“别开生面,与吾侪异曲同工”之余,认为“西果行,东必可望,但争迟早”。李鸿章尽管有着“通州、卢沟同一近畿,未必通州则谣诼纷来,卢沟则浮言不起”的对缓修津通有抱怨情绪,但对于先办卢汉路,还是与奕一起作了:“两头并举,四达不悖,以为经营全局之计,循序渐进之基,庶几有益于国,无损于民,事出万全,决可毅然兴办。”的肯定表态。

  写到这里,要剖析一下李鸿章、张之洞关于津通、卢汉之争都是为了本集团的利益的说法。学术界多年有一种说法,认为李鸿章要筑津通路和向山海关、东北展筑,是为了扩大淮系集团的势力,张之洞坚主筑卢汉路,是为了扩大张氏集团的势力,因此,津通、卢汉之争,本质上是李鸿章、张之洞维护和扩大自己集团势力之争。这种论点忆测成分者多,缺乏说服力。津通、卢汉之争,始于张之洞修建卢汉路的提出,在张氏提出此建议的1889年4月1日(光绪十五年三月初二日),张之洞是两广总督、署广东巡抚,同年8月8日(七月十二日)始有调督两湖之旨,这是因为张之洞系修卢汉路发起人,在作出“缓建津通,先修卢汉”决定之后,调张氏总督两湖用意是很明显的,诚如张之洞所说:“洞调两湖,自为创办铁路”。张氏事先根本无意于两湖、也不知清廷有调张督两湖之意,何来修卢汉路是为了扩大“张氏集团”势力的想法呢!至于李鸿章的以唐沽、津沽路为基点向通州和山海关、关东延筑,从地势和形势看,从军务、商务两方面看都是必要的,即使有扩大本集团势力的意图,也是与国家民族利益有一致性的。历史学家论历史上人物事件,是置于历史规律中考察,是以客观效果为准进行分析做出结论;如果论及人们主观的东西,那也主要是政治家们制订的路线政策方针和思想家经过加工的思想,某些个人的主观动机决不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这个问题澄清了,可以将卢汉和关东铁路筹建情况作一简要叙述。

  修建卢汉路,张之洞本意分为四段进行,清廷决定先从两头试办,南由汉口至信阳,北由卢沟至正定。张之洞造铁路的根本指导思想,“不外耗为本,计利便为末,储材为先,兴工为后”。因此,他主张不借洋债,不买洋轨,因为这是巨大的“外耗”,他认为:“洋款、洋铁两端,皆必致坐受盘剥,息外有息,耗中有耗。”如果那样做,这不是与我张某所提:“销土货、开利源、塞漏巵”的宗旨相违背了吗?因此,张氏筹建铁路的次序是:“积款、采铁、炼铁、教工四事为先,而勘路开工次之。”既然不借洋债、不买洋轨,上述次序是正确的。款从那里来?张之洞的意见是:“干路专归官办,以一事权;枝路留待商股,以便招徕”。那就是说,卢汉路干线的用款由官筹措。按当时估算每造一里铁路需款一万两计,卢汉路共需用款2000—3000万两。“积款”置于第一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不买洋轨,中国自己在当时尚无铁厂,大量钢轨所用的钢铁还无来源。于是张之洞拟将他在广东筹建的铁厂,随他移建于湖北。这就是后来的汉阳铁厂。但铁厂从建成投产到生产出钢轨须要几年时间,所以张之洞又提出:“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开工宜迟,竣工宜速”的十六字方针。可见,张氏将款与铁看作造卢汉路的关键和前提,这是对的。但款与铁完全靠自己,而且都是官的力量,丝毫不求于外洋,不一定是恰当的,这实际是自给白足封闭思想的反映。照他这样做法,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开工呢!按张之洞估计:“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两端并举,一气作成。”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从1889年动议到1896年由盛宣怀督办的铁路总公司成立的七年间,款根本没有积起来;铁呢,自1893年汉阳铁厂投产以来,出铁不多,钢含磷大多易裂,不宜千造铁轨。从盛宣怀接办铁厂和修造铁路之任后,款主要是借了比利时洋债,路轨主要是盛氏逐步解决“含磷易裂”技术难题后才用自造的钢轨。可见,张之洞顾虑用洋款、洋轨受人盘剥的想法是可取的,但因此而绝对拒绝借洋债、用洋铁,就不一定可取了。因此,学术界有人对于张之洞上述思想和做法予以表彰和肯定,我对这种评价是不能苟同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