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洋务运动史_夏东元【完结】(32)

  内军械所第二个成就是造成了中国第一艘木壳轮船。中国造船业在世界上向列前茅。到清代,造船工场规模和技术均很发达,这就为试制轮船提供了技术条件和技术工人。该木壳轮船的制造,华衡芳主要负责测算,徐寿主要负责制机,在其他有关技术人员吴嘉廉、龚云棠、徐建寅等的配合下,从1862年4月到同年8月即造成了轮船模型,到是年底试造成一艘长约二丈八、九尺的小火轮,并正式在安庆江面试航,由轮船委员蔡国祥亲自驾驶,曾国藩则坐在船头上督看。航行约八、九里。曾氏十分得意地说:“约计一个时辰,可行二十五六里。试造此船,将以次放大,续造多矣。”

  1864年,徐寿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放大试制火轮船的工作。接着搬迁南京,1865年火轮船放大试制成功,曾国藩赐名“黄鹄”。1866年“黄鹄”号火轮船在南京下关江面试航,据8月31日《字林西报》记载:船重25吨,长55华尺,高压引擎,单汽筒,直径1华尺,长2尺;轮船的回转轴长14尺,直径2.4寸;锅炉长11尺,直径2尺。船舱设在回转轴的后面,机器设在船的前部。试航时速,顺流28里,逆流16里。

  安庆内军械所的规模很小,但不用洋人而用中国自己的科技人员设计制造火器弹药,特别是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木壳轮船,虽“不甚得法”,却标志了中国进入制造机器的历史时期;为手工造机器向机器造机器的过渡创造了条件。它尽管未用洋人,但它是在西洋火器、轮船和西洋科技书籍的启迪下产生的。如徐寿、华衡芳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又从《博物新编》一类西洋科技书籍中学到不少知识;又如徐寿等在上海对洋轮的观察模仿等等。因此,它既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也是洋务工业起始的标志。有了这个不成熟的实践,使曾国藩和参预制造的人员,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看到手工造器的缺陷,于是存“觅制器之器”的决心和行动。

  内军械所也是资本主义企业的开端。它的经费由湘军拨款,劳动力一部分是招募,另一部分是蔡国样准备接收阿斯本舰队未成留下的200名士兵,他们基本上是接受以工资形式付酬的劳动者,某种程度上,是自由劳动力的出卖者。因此,可以认为安庆内军械所是封建性很浓的带资本主义性的企业。

  二、安庆内军械所到江南制造局的过渡——上海、苏州洋炮局

  二、安庆内军械所到江南制造局的过渡——上海、苏州洋炮局

  在安庆内军械所创办一年之后,李鸿章在上海也办起了制造军火的洋炮局。如果说前者未用洋匠是一个特色的话,后者却一开始即用洋技术人员。

  李鸿章(1823—1901年),字少荃,安徽合肥人。1847年中式进士,1850年授翰林院编修。1853年2月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回皖北襄办团练,以抵御太平军。因在皖北屡被太平军打败,“不能自立于乡里”,乃于1858年趋谒驻师建昌的曾国藩,旋入曾幕。李鸿章以其父与曾国藩有同年关系,于1845年即师事曾氏。这次入曾幕颇得器重,在仕途上得到了实际的锻炼。李鸿章回忆说:“臣从曾国藩讨论军事数年,见其选将练兵,艰苦经营”,颇得启示。又对曾国藩说:“鸿章侍函丈最久,于时事微有通晓”。用兵本领与通晓“时事”,正是李鸿章一生发迹的基础和条件。1861年湘军先后陷天京上游的安庆、芦州,而太平军却在下游横扫江浙,曾国藩派左宗棠图浙,着李鸿章到皖北募练淮军以图苏。1862年3月淮军练成,4、5月间由长江轮运至上海。李鸿章到上海后即定下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太平军的方针,他在致沈葆桢函中指出,必须顺着上海买办官绅借洋兵“助剿”的“人心”,利用“华洋混一”已成之局,以为“据形势接应上游为进兵张本”,达到攻占天京,灭亡太平天国的目的。这也就是他所说“用夷变夏”的“自强之术”。

  “用夷变夏”的“自强之术”从哪里开始?李鸿章到上海后不多天,就明确了使用西方先进武器的目标。上章已谈到,他亲眼看到外国军队武器精良,常常以少量军队胜数量大大超过于自己的敌军,其原因是先进的火炮。于是淮军到沪后很快更换新式武器。但购器甚难,而热兵器弹药的消耗量很大,供应尤难而且贵。“买一颗从英国炮船上偷来的很普通的十二磅炮弹要费三十两银子,买一万粒最坏的铜帽也要十九两银子。”这是淮军饷需经费负担不了的。这时,在李鸿章军营服务的英国人马格里建议设厂自造。李鸿章惟恐造不出来。马格里即毛遂自荐,经过试验,他在兵营门外造出了第一个铸模。他让一位中国木匠用普通的车床制作了一个拳师式导火管,随即造出了一个炮弹、几个药引和几枝炮门纸管自来火。适英国军官士迪佛立进谒李鸿章,李以之相征询,得到士迪佛立的赞赏和肯定。又经过士兵的使用,证明质量可靠,李鸿章乃委派马格里和其他几名洋人在松江一个庙宇里筹建上海洋炮局。开始工具极其简陋,除在上海购买一些和用田间粘土自造一个熔化炉等之外,又募外国匠人“由香港购办造炮器具”。李鸿章并不是全靠洋人,而是一开头即“令参将韩殿甲督率中国工匠尽心学习”制造开花炮弹、自来火等件。为“得其密传,推广尽利”,李鸿章又把“学识深醇,留心西人秘巧”的同知衔丁日昌从广东特聘来上海专办军火制造。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