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洋务运动史_夏东元【完结】(58)

  *资料来源:据《洋务运动》(二),第91、92页名单改制。

  因学西学成绩较优而获得科第衔的人数虽然很少,但此举却冲破了八股时文取士的陋习,初步实现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人士给务实学者以功名的愿望。这显然是一个进步。

  同文馆取得的成绩,是与汉洋教习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兹将汉、洋教习名字列表(见下页)。

  谈到洋务文化教育事业,不能不简叙一下当时翻译西籍的情

  历任汉教习*

  *资料来源:据《洋务运动》(二),第94—98页名单改制。

  历任洋教习*

  续 表

  *资料来源:据《洋务运动》(二),第94—98页名单改制。

  况。当时除少数人能够直接阅读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原著外,大多数人要靠阅读译作。洋务派明确认识到的这一点。马尾船政局在建厂前即雇译员翻译了一些必要的科技知识文书。李鸿章也说,对西学“欲因端竟委,穷流溯源,舍翻书读书无其策。”李氏认识到所译书“最要为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之类”。故上海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局从1863年到1875年,已译出这类书籍40余种,“藉是稍窥要领,牖启高明”。到1904年间,所译刊的西书共159种,1075卷。多数为科学技术方面的书,少数属于社会政治历史著作。前者如《汽机发韧》、《汽机新制》、《汽机必以》、《制火药法》、《代数术》、《微积溯源》、《三角数理》等,还有化学方面的《化学鉴原》、《化学分原》等。这些科技知识的基本书,被学堂用作课本,并被各机器局所采用。这些书大都刊印于1870年前后,中国掀起办民用工业企业高潮之际,对民用工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如果说上海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书是从科技开

  上海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一览表*

  * 资料来源:《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宣统元年石印。

  始的话,京师同文馆则是从关于外国交涉条例公法开其端,后渐及于科技书的。这是由于奕主务于对外办交涉的特点决定的。奕等上奏说:“窃查中国语言文字,外国人无不留心学习,其中之尤为狡黠者,更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树律例相难。臣等每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俱系洋字,苦不能识,而同文馆学生通晓尚须时日。”故首先依靠丁韪良译《万国公法》,以便应用。京师同文馆所译书见下表:

  京师同文馆翻译书籍表*

  *资料来源:《洋务运动》(二)第87、88页。

  五、求是堂艺局的创办及其发展

  五、求是堂艺局的创办及其发展

  如果说京师同文馆的创建,一开头以只是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培养对外交涉人才,5年以后才意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而提到学习日程使之成为理科学堂的话,那么,马尾船政局所办求是堂艺局(半年后改名为前、后学堂),则是一开始就是以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为主的,他们对学习外国语言文字虽也很重视,但那不过是作为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的必备的手段而已。

  左宗棠向清廷请在福建设船政局的第一个奏折,即注意到把西洋造船技术学到手的问题。在造船过程中,第一步是派青年工匠跟洋人学习,但这只能“执柯伐柯”地依样画葫芦,只有自己设计自己制造,才是“学到手”的标志。这就非知其原理不可,非学习其科学知识、深入探究其理论不可,也就非设立这种学堂以培养新型人才不可。左宗棠是把设立艺局与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学到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说:

  “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展转接受,传习无穷耳。故必开艺局,选少年颖悟子弟习其语言文字,诵其书,通其算学,而后西法可衍于中国。艺局初开,人之愿习者少,非优给月厚不能严课程,非量予登进不能示鼓舞。”

  可见开办求是堂艺局的目的,是要使西法“衍于中国”“传习无穷”。左氏认为,有了艺局所学的基本科技知识,经过生产操作实践,不仅可以设计制造轮船,而且可以及于其他生产领域的机器工具的制造。在造船中,轮船的主要核心部件必须做到自造。之所以“必欲自造轮机者,欲得其造轮机之法,为中国永远之利,并可兴别项之利,而纾目前之患耳。”所谓“兴别项之利”,就是制造轮船以外的各项生产的机器制造,左氏多次强调“以利民用”,也就是这个意思。但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合格的人才是不可思议的。他指出,“因”是比较容易的,“创”是很难的。要“创”那就非办象艺局这样的学堂不为功。当艺局开办5年,艺童们学有成效,经考核,在140名学生中,列上等者70—80名,次亦30—40名时,他高兴地展望未来说:“将来迸诣尚未可限量。如果优给廪饩,宽以时日,严其程督,加以鼓舞,则以机器造机器,以华人学华人,以新法变新法,似制造、驾驶之才固不可胜用也。”这段话不仅表现了左氏对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热切向往和信心,页且那种“以机器造机器,以华人学华人,以新法变新法”以“衍于无穷”的阐述,更表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这代表了当时先进改革家的认识水平,即如左宗棠所说的“彼之聪明有尽,我之神智日开,以防外侮,以利民用,绰有余裕”,并从而“突过西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