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玛雅的智慧_林大雄【完结】(9)

  玉饰件使人举止有节。再举更明白点的例子,《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趋

  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也就是

  说,君子(在若干含义中也包括“上层人士的子弟”这一意义)集中注意力于身上所佩挂的

  玉饰上,这样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有礼有节地动作,才能使玉佩按一定节奏发音。别人可

  以根据玉佩相碰发出的声音察知君子是否有礼有节、合规合度;君子本人则用玉佩锵鸣之声

  驱除非辟之心。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玛雅人的挂珠在起源上当有类似的功能。他们曾经在孩子一出生时

  就悬挂小珠以使孩子(当然也是贵族的孩子,君子之类吧)变成“全神贯注”的内斜视(对

  眼儿、斗鸡眼),这可以参看本书《美丽的扁头·高贵的斜眼》一节。这回他们又故技重演,

  在这个“三岁看老”的人生关键期,给孩子头上拴上“敲打”的小白珠。想必这小白珠能够

  限制顽童纵性纵情的闹腾,极为微妙地让男孩们在意这个头顶上朝夕不离的小玩艺儿,从而

  从心理机制上造成一种对内心冲动和不平静进行克制的倾向。这真是个高招,亏玛雅人想得

  出。

  对付女孩儿也有一套办法,当她们达到同样年龄时,就要在她们腰间扎上一根绳子,上

  边垂挂着象征其贞操的一枚红色贝壳。这其中隐含的意味,自然不言而喻了。

  在青春期仪式到来之前,要是取下了这两样东西,那就了不得,尤其是女孩儿摘下贝壳,

  那会被视为奇耻大辱的,父母对此非常在意。

  家庭中这些细微的潜移默化,保证了玛雅人的社会道德伦常观念的内化,四五岁是儿童

  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时候形成的一套基本心理反应模式,会影响一生,决定着他(她)成

  年经验的轮廓。不仅个人,整个民族的命运都是在家庭这个狭小舞台的限制内决定的。一般

  说,玛雅母亲们非常亲抚她们的孩子,总是喃喃地对着婴孩讲儿语。这或许就是玛雅人总也

  摆脱不掉保护神观念的心理起因,他们总是渴望神来亲抚、眷顾他们,理解他们的处境、满

  足他们的愿望。这已经引发到玛雅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了。

  有时,不得不对孩子体罚,母亲总是不参与此事。父亲的惩罚,大概有助于孩子们“切

  身”体验男性在社会、家庭中的权威,这对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父

  严母慈”,这个理想的家庭内部搭配,大概对玛雅纲常伦理的确立与巩固极有助益。

  在玛雅家庭中,大孩子不仅被要求来照顾年幼的弟妹,而且他们也被肯定对弟妹具

  有权威。年轻的家庭成员对年长者的尊敬是根深蒂固的。父亲是无可争议的一家之长,没有

  他的首肯,什么也做不得,当然母亲也同样受尊重。这是什么?这就是长幼有序,这就是中

  国古人所重的“孝”,和“悌”,这就是现代西方大学者赖希(Wilhelm Reich)所指出的:“(家

  庭是制造)顺从动物的工厂。?”

  假如没有这种来源于童年经验的纲常伦理,假如没有这种“顺从”,那么,也就没

  有玛雅人想必极为完美的社会组织体系,进而也就无法想象这些缺少现代机械设备的人们能

  够通过齐心合力有组织的劳动来完成诸如宏伟的金字塔、坛庙、石碑等人类文明的辉煌记录。

  玛雅人的“种姓”

  玛雅人的聚居点有完善的道路、公共建筑等设施,但大部分玛雅人却都居住在城夕)

  的村落里。城里一般只有祭司、首领等不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居住。他们的饮食依靠各村

  镇的进贡。

  我们知道印度有个种姓制度,将人依据姓氏分为四种,首陀罗是奴隶,他们存在的

  唯一目的就是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婆罗门据说出生于原人的头部,地位最高,具有神的力

  量。他们在社会中行使祭司的职能,授讲经文,主持祭把。刹帝利出生于原人的肩部,拥有

  皇权,同时也是战争的主力。吠舍出生于原人的腿上,入选应从事具体生产,然后以税贡形

  式寻求神的护佑、首领的保护。各个种姓集团大小不等,一般都在万人左右。但他们并不分

  别聚居,而是分散于各地,渗透在社会中各司其职。

  其实,这种划分人口的方式在南亚各国的印度族居民中都有留存。种姓的划分不仅借助

  严格的婚姻保持血统的纯正,并且借助社会职业的固定化维持社会等级的稳定。比如,个人

  或群体的圣洁、高贵,按级提高。一些被认为具有污染性的职业,如与已死的动物接触(如

  制革工),或与身体的排泄物接触(如洗衣工、理发师和厕所清洁工),都由低级种姓的人去

  干。

  每个社会都有维持社会等级差别、控制社会内部混流、冲突的机制。一般而言,父亲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