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104)

  后张部三十八师将其遗体找到,护送到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部快活铺。总部将其遗体重新入硷后,前方将士祭悼三天。5月23日,由宜昌专轮溯江而上运往战时首都重庆。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噩耗在国民党内部引起巨大的震动。自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以来,国民党内部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阴谋投降的活动日益加剧。张自忠将军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以必死之决心,与倭寇相周旋”、“以报国家民族”的崇高精神和赤胆忠心,与那班贪生怕死、妥协投降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月28日,灵船到达重庆朝天门外储奇门码头。国民政府军政要员蒋介石、冯玉祥、孔祥熙、于右任、孙科等和数千名各界人士在此恭迎将军灵柩,隆重举行祭悼。

  1940年7月7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消息,并发通电、褒扬令,追晋张自忠将军为陆军上将。

  8月15日,延安各界代表一千余人,举行追悼大会,宣读祭文:“将军之伟绩,一战肥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鞠躬尽瘁,卒以身殉,全国人民,同声悲悼!将军之英勇奋战,足以斥责那班贪生怕死之徒,将军之为国牺牲,足以打击那班投降妥协之辈。一杯之奠,岂止泪洒同情,万众之心,实欲驱除暴日。”

  朱德总司令代表八路军指战员献了花圈并讲话,他号召全国将士都来学习张自忠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死,不谋私,希望全国的抗战军人,记住张将军的遗言:“要真抗战,不要假抗战,坚持团结,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英勇奋斗。”

  1940年11月16日,国民政府举行公葬,将张自忠将军安葬在重庆著名风景区——北碚梅花山麓。

  1943年5月16日,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殉国三周年,周恩来撰写了《追念张草忱上将》一文,文中指出:

  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绝非他人可比。张上将的抗战,远起喜峰口,十年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识超群,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抗战既起,张上将奋起当先,所向无敌,而临沂一役,更成为台儿庄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真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第41章 千古美名留的——戴安澜将军

  1942年,戴安澜将军在远征缅甸作战中,不幸以身殉国,毛泽东亲撰挽诗,哀挽戴将军的为国牺牲。

  毛泽东与戴安澜将军并不相识,从未谋面,但戴安澜将军在抗日战场上勇战敌寇的威名和赫赫战功,早已为毛泽东所熟知;尤其他率师入缅作战所表现的英勇与壮烈,更为毛泽东所称赞;对戴将军的牺牲,毛泽东哀痛不已。

  戴安澜将军是安徽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人,生于1904年11月21日(农历10月15日)。儿时,父亲为他取名衍功,7岁入塾馆读书,取学名炳阳。炳阳禀赋聪颖,又勤奋好学,当时塾师就认为“此子后必有成”。

  戴安澜将军青少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立下了救国辅世的大志。1922年,他考入南京安徽公学高中读书。1924年,他应当时在广东粤军第四师任团长的叔祖父戴端甫的函召,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年底,参加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学习术科。

  这时,面对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国家主权丧失殆尽的景况,他忧心如焚,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安澜,号海鸥,以表示他救国救民、力挽狂澜于既倒、像海鸥那样勇于搏击风雨的雄心壮志。1925年,他随军参加了讨伐叛军的第一次东征作战。1926年1月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在国民革命军司令部任排长,以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1933年春,日本关东军步步南下,占领热河,进逼长城。此时,戴安澜调任第十七军二十五师一四五团任团长,所部奉命由徐州一带北上,参加长城抗日作战。他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疯狂侵占我国领土,残杀我国同胞的累累罪行,内心痛恨至极,决心与日寇血战到底,歼灭狂虏,收复失地。

  3月10日,日军以飞机,大炮掩护步兵,向我古北口阵地发动猛烈攻击。戴安澜率部与友团依托阵地顽强坚守,经三昼夜激战,给予敌人重创。一四五团也付出了重创,戴团长本人英勇负伤。全团官兵英勇顽强、浴血苦战、视死如归的精神,就连敌人也表示敬佩。战斗结束后,戴安澜被授予五等云麾勋章。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继而分路西进南下,向我国腹地大举进攻。这时,戴安澜已升任第十三军七十三旅旅长,率部在平汉线上与日寇作战,先后在保定槽河战役和漳河战役中重创日军。接着,他率部参加鲁南台儿庄会战,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予日寇重大杀伤,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因功被授予华胄勋章(一说宝鼎勋章)。

  1938年5月,戴安澜升任第八十八师副师长。8月,他奉命参加保卫武汉的外围战斗,抗击由九江向武昌进攻的日军主力第九师团。在瑞昌至阳新之间的山岳地带,戴安澜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所部利用有利地形,顽强抗击敌人。他率部与敌人死打硬拼,寸土必守,使敌人每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伤亡。日军第九师团由九江进到武昌附近,先后补充兵员达九次之多。这次作战后,戴安澜被记大功一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