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330)

  保育员大半是干部家属,她们过去也曾参加过革命活动,有一定贡献。有的自己的孩子就在“保小”,她们愿意带好学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当时参加过保育工作的有:高岗的夫人杨芝芳、徐向前的夫人黄杰、赵毅敏的夫人凌莎以及杨献珍的夫人杨阿姨、左权的夫人刘阿姨、崔田夫的夫人赵阿姨……她们对孩子都爱如己子,孩子们更是爱这些妈妈,大家相亲相爱,亲如一家。

  “保小”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培养中,又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治自理。早在1939年初,学校就成立了学生会,而后又创建了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

  学生会由委员7人组成,在三年级以上各班选举产生。除正副主席各1人负贵全面工作外,其余5个委员各负责1个股的工作。委员每学期改选1次。

  少年先锋队是带有半准军事性的少年组织,四、五、六年级学生均可参加。编制分为大队、中队、小队,由大队部领导活动。大队部由大队长、军事体育股长和政治指导员组成。一般由体育老师担任指导员。儿童团是三年级以下学生的社会组织,受少先队大队部领导。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战争环境的能力,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经常搞些军事游戏,简单的制式操练和防空急救等活动。

  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十分关心“保小”的建设,经常过问学校的工作。中共中央妇委曾经开会,专门研究过“保小”的工作。当时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周扬和后来的厅长周文、柳提以及江隆基等,曾亲自指导“保小”的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边区政府主席林老(林伯渠)也常过问“保小”的工作。徐老曾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保小”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1939年5月21日,在延安召开陕甘宁边区少先队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主席当选为代表大会名誉主席团成员。

  延安“抗小”

  八路军为了照顾抗战中的军人家属,1941年8月,在延安北门外的大贬沟成立了“八路军干部子弟小学”,后由大贬沟搬到邓家沟,校名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抗日军人家属子弟小学”,简称“抗小”。程今吾为第一任校长,他曾在延安一所学校中,详细地介绍了“抗小”。1946年春,该校有教职工16人,学生150人。

  “延属干小”

  1944年8月,在延安东关飞机场附近的东沟,成立了“延属分区干部子弟小学”,简称“干小”。1946年春有教职工28人,学生147人。

  “二保小”

  1945年10月,在延安宝塔山南麓日本工农学校的旧址内,成立了陕甘宁边区第二保育小学,简称“二保小”,1946年春有教职工23人,学生162人。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刘少奇、任弼时、王若飞、贺龙、彭德怀等。多次到保育院、“保小”、“抗小”看望师生。谢老(谢觉哉)曾特意来“保小”给师生讲话。还有肖劲光、王维舟、王震、肖三、丁玲、蔡畅、康克清、张琴秋等都常来看望孩子们。周恩来副主席从重庆回延安,专门给“保小”带了200多本图书和40多幅教学挂图。宋庆龄通过“保盟”,多次给保育院、“保小”、“抗小”捐赠各种物资、医药、教学用品等。

  “保小”、“抗小”的学生年龄相差很大,小的六岁多,大的已二十岁,最高班是初小四年级,也就是全校第一班。一个班的学生前后达40余人,学生的成分有小红军、烈士子女、在抗日前线或在白区工作的干部子女、平民百姓子女。谢绍明、刘得才、马正方、白新才……都是小红军;毛远志、毛华初、刘允斌、刘爱琴、刘力贞、项苏云、方荣柏、方荣竹、刘虎生、恽希忠、罗西北、王继飞、宣平、刘朝兰、聂承勇……都是烈士子女;艾政、孙慎纪、于龙江、于龙灿、邓维琛、李云鸾、聂春志、陈涌岷、聂永在、汪道河、陈祖泽、高老虎、曾宪林、崔军、贺毅、贺光辉、林汉南、林汉雄、肖永定、南新宇、南新宙、王兴、秦刚、秦新华、李铁映、伍绍祖、林用三、任远志、任远征、乌可力、邓金娜、马新如、李立、李大立、蒋祖慧……都是在抗日前线或在白区作地下工作的干部子女。白来东、邢立统、马喜乐、李久铭、常英……都是平民百姓子女。还有两个朝鲜孩子方汉雄、崔荣,为抗日和他们祖国的解放随父母来到延安。

  这些孩子由于特殊的磨炼,在思想上比同龄人成熟得早,白新才入小学时已经是共产党员了。谢绍明、毛远志、毛华初、马正方等都是在小学入的党。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抗日民族先锋队员(民族先锋队后来改为突击队)。当时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主人翁精神特别强。

  从学生的来源看,有的从城市来的,被称为“洋包子”;有的从农村来的,被称为“土包子”。这两部分人在学校各占一半,可算是势均力敌,哪一方都没有绝对优势。“洋包子”的特长是:见过世面,见多识广,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年龄较小,表现得活泼可爱。“土包子”的特长是:忠厚、老实、会干农活,文化程度相对低,年龄较大,表现为说得少干得多。这样一群土土洋洋,大大小小,性格各异,文化、知识层次不等的孩子集中到一起生活和学习,难免不发生问题。有些“洋包子”觉得自己来自大城市,啥没见过?看到这从农村来的土里土气的“土包子”大哥大姐,还真有点看不起!这些农村长大的孩子,朴实、肯干,不太喜欢那些爱说、爱表现自己还有些娇气的在城市生长的“洋包子”小弟小妹们。老师可不管你是“洋包子”还是“土包子”,对所有孩子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各项活动中去,把他们都塑造成民族的未来主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