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粉墨春秋_高阳【完结】(177)

  “日本军阀一向利用中国军阀,相互牵制;自以为’以华 制华’,阻挠中国统一是最聪明的办法;其实大错特错。

  “事实证明,中国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已经走上统一之 途了。因此,日本对中国问题,应以国民党为中心来考虑;向 来日本专门打击国民党的政策,是根本错误。倘或继续不变, 中国的容忍有其限度;超过此一限度的后果,严重异常。”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严重到中日两国同归于尽;其实是 日本自取灭亡——但说得太率直,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于事 无补,所以用”同归于尽”的说法。

  蒋作宾的分析是:一到中国无法容忍时,将不惜一切,起 而抗战。日本军阀打算以武力征服中国,是对中国毫无认识 的梦想。中国的战略思想家看得很清楚,日军不来则已;一 来先拖住了再说。因为日本劳师远征,利于速决,如果以 “空间换取时间”,旷日持久,一方面日本吃不消,另一方面 英美一定会帮助中国,因此扩大而为世界大战,中日两国 “同归于尽”,亚洲将为英美所支配。

  蒋作宾的这番分析与建议,自然是事先获得政府许可的, 由于理论的本身说服力很强,近卫表示衷心赞同。蒋作宾又 跟一向支持中国革命的头山满、秋山定辅谈过,大致亦表示 赞成。因此,一项《中日和平草案》,渐次成形;蒋作宾在民 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夏天,专程回国,在重庆谒见正在指挥 西南”剿匪”军事的蒋委员长;所谓为了整个亚洲和平着想, 与日本的政治家合作,阻遏军阀的横行,中国政府决作一次 最大的让步;对于东北问题,暂置不问。

  于是丁绍仞携着包括4点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谋求中 日长期合作的方案,遄返日本,一到东京却驱车访晤正在轻 井避暑的近卫。南定的步骤是,由中国大使馆将此案提出于 日本政府;近卫从旁协助,克底于成。

  当时的外相是广田弘毅,他跟他的外务省同僚,亦都赞 成这个方案;但几天以后近卫去催问结果时,广田告诉他,军 部反对此案;要求中国政府承认”满洲国”伪组织。这是怎 么样也办不到的事。近卫大为失望,丁绍仞亦复如此;不过 他并未死心,向近卫辞行时,作了约定,如果日本方面愿意 根据此一方案重开谈判时,可派联络人员到中国。同时也提 出了两个已经征得同意的联络人,一老一少,年长的是秋山 定辅;年轻的是中山先生老友,”三十三年落花梦”作者”白 浪滔天”家的第二代吕崎龙介。

  及至1937年近卫组阁,不及一月,”芦沟桥事变”爆发, 事先不但作为内阁总理大臣的近卫一无所闻,就是陆军省对 整个情况亦不甚了解。派遣在中国的陆军将领,不但早已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必然之理;甚至以为军部的命令 亦可不理。

  8祸溯从头

  日本军部亟谋拔出泥淖的回顾。

  近卫当然不主张”事变”扩大;记起丁绍仞辞行时所作 的约定,认为除却他跟蒋主席促膝深谈以外,别无防止扩大 之法。于是先向宫崎及秋山联络;再征得陆相杉山元大将的 同意,决定派宫崎到南京联络。哪知在神户上船之前,宫崎 为宪兵所扣押。同时秋山亦在东京被捕,罪名是有间谍嫌疑。 几经交涉,军部同意释放,但并未履行同意;事隔一周,”事 变”已扩大至不可收拾的地步——军部欺骗了他们的首相,有 意扼杀近卫谋与蒋委员长直接深谈的可能性。

  到得中国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奋起抗战,明白昭示,牺 牲已到最后关头,唯有与敌人周旋到底时,近卫内阁却还拿 不出确定的方针,因为内阁受军部的影响;而军部在担当中 国战场主要责任的陆军方面,却有扩大派与不扩大派的尖锐 对立。是故近卫虽在阁议中声明了不扩大的方针,而事实上 “芦沟桥事变”已无法作为”地方事件”就地解决。即使陆军 一致不同意扩大,要收束局势亦起棘手;更何况意见纷起,无 法下达明确的指令,唯有任令在中国的陆军将领,任意胡为, 以致濒于无法收拾的恶劣态势。

  陆军的扩大派,大致在陆军省;由杉山陆相及梅津次官 主持,此外朝鲜总督南次郎及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亦为 扩大派的巨头。

  至于不扩大派,则为参谋本部掌实权的人物,以多田参 谋次长为首。最不可思议的是,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侵华 急先锋,属于统制派石原莞尔及板垣征四郎,竟为不扩大派 的健将。石原平时担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协助次长多田 骏与陆相杉山元展开激烈的争论;到得”事变”第二年的6月, 杉山元垮台,由板垣征四郎接任陆相,即为多田与石原的策 划。

  何以石原与板垣不主张扩大?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情 况,比在东京的陆军将领,了解得多,深知蒋委员长的地位 及威望,与”九一八”时代已大不相同;号召力在整个中国 大陆,无远弗届,无微不达。

  同时,他们在关东军服务多年,深知日本真正的心腹大 敌是俄国。中日两败俱伤,得利的渔翁在莫斯科,所以极力 主张不扩大,保存国力,对付苏俄。但多田、石原、板垣虽 居陆军的要津,却非统制派的领袖;论资望足以与杉山、梅 津、小矶以及松井石根之流相片的荒木贞夫、宇垣一成,因 为不是现役,无法担任陆相或参谋总长;尽管近卫邀宇垣担 任外相,荒木担任文相,但以无法约束现役的陆军将校之故, 所以不扩大派的主张,到头来终于牺牲在以统制派为主的扩 大野心之中。

  更糟糕的是,不扩大派的板垣,从入阁以后,暗中受了 统制派的游说,言行一变,破坏了石原构想为主的”宇垣工 作”——一条双管齐下的结束中日战争的路线。

  在”芦沟桥事变”发生半年以后,日本不但未能如杉山 向昭和保证的,可以3个月以内结束战争;而且投入中国战 场的总兵力,已超过预定限度的三分之二。日本军部所拟定 的战略指导原则是,全部陆军50个师团,以15个动用于中 国战场;其余35个师团,用来防俄;而至1938年初,日军 在南京方面有14个师团,华北10个师团,山西一个师团,恰 为总兵力的一半;而且情势显示,尚须增兵。石原与板垣在 中国的阴谋活动,一向捡便宜惯了的,认为这样打仗法,即 令战胜,亦将大丧元气;所以必须改弦易辙;由力战改为智 取。板垣之入阁,象征着谋略战的开始。

  影佐祯昭之脱颖而出,即在此时;他担任陆军参谋本部 第八课课长,主管的就是谋略工作。

  在石原莞尔的指导之下,开始挽救由第一次近卫声明: “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及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调停中日停 战失败所造成的僵局。

  第一个行动是利用”满铁”驻南京事务所主任西义显与 外交部亚洲司日本科科长董道宁的同学关系,试探和平。当 时军事委员会对敌情报工作的原则是,不放弃任何可以探索 敌人真相的机会,所以董道宁被允许可以秘密赴日。   1938年2月,董道宁到了南京,与影佐见面,影佐表示, 当近卫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时,他曾强烈反 对,且一度想恳求参谋长多田,直接向日皇陈述,中止发布 此一声明,这话不知真伪,但董道宁在日本逗留两周回国时, 影佐托他带了两封亲笔信给行政院副院长张群,军政部长何 应钦,这却是一个足以为他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的不平凡的举 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高阳